十九、龟兹军入朝勤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78
颗粒名称: 十九、龟兹军入朝勤王
分类号: D674.5
页数: 1
页码: 1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军为国家的安定,为挽救唐朝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情况。
关键词: 政事 龟兹军 安禄山

内容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举旗反叛,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大部唐军失守,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陷落,唐朝政权动摇,李亨在危亡中继位,诏令天下各地举兵勤王。龟兹立即响应,前后出兵1.2万余人,由李嗣业、段秀实、李栖筠等人统领,龟兹王白孝德亲自出征。“春,正月(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上闻安西、北庭及拔汗那..诸国兵至凉、鄯,甲子,幸保安..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汉、淮庸调亦至洋川、汉中..西师憩息既定,李泌请遣安西及西域之众,如前策并塞东北,自归、檀南取范阳..上曰:朕切于晨昏之恋,不能待此决矣”(《后汉书·李膺传》)。同年九月,元帅广平王俶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兵15万,号20万,列阵于长安香积寺北、沣水之东。“以李嗣业的西域军为前车,郭子仪军为中军,王思礼军为后军;安禄山叛军10万,营于其北,贱将归仁出挑战,官军逐之,逼于其阵;贼军齐进,官军却守,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李嗣业曰:‘今日不以身饵贼,军无子遣矣’。乃肉俎,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进,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阵乃稍定。于是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贼军却又图谋偷袭军之后,于是李嗣业又率西域军与回纥军潜至贼阵之后“与大军夹击,自午至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贼遂大溃”(《资治通鉴·唐纪36》)。安禄山叛军大溃,西京收复。大军继续前进,再取东京,两京收复,无不欢跃。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父与史思明率军北走。龟兹王白孝德随李光弼在河阳县与史思明相遇。史思明部下骁将刘龙仙持勇自恃,傲慢谩骂于阵前。李光弼环视左右,问谁应战,白孝德应声而出。李光弼问要带多少兵马?白孝德答:“可独往耳。”李光弼问还有何需要,白孝德答:“愿选五十骑于军门为继。兼请大军鼓噪以增气势,他无所用”(《新唐书·白孝节传》)。单人只骑直抵阵前,乘刘龙仙疏忽大意,跃马而前,双矛直刺刘龙仙,刘龙仙中矛被斩,史思明军大骇溃败。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龟兹人马始终站在前列,“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新唐书·李嗣业传》)。甚至有时“出入三反,众披靡”(《新唐书·马愬传》)。龟兹军为国家的安定,为挽救唐朝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安禄山
相关人物
史思明
相关人物
杨国忠
相关人物
李亨
相关人物
安庆绪
相关人物
李光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