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654
颗粒名称: 一、王都
分类号: K291.45
页数: 2
页码: 100-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古城现保存皮朗墩、哈拉墩、哈喀依墩三个土墩的情况。
关键词: 政治 王都 龟兹

内容

《汉书·西域传》称:“龟兹国,王治延城。”《魏书·西域传》说龟兹国“延城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北史·西域传》中除肯定龟兹国都延城在北山南170里外,还指出所居“城方五六里”。《隋书·西域传》所记延城位置未变,都城周则肯定为“六里《新唐书·西域传》说:“龟兹一曰丘慈一曰屈兹,(王)姓白氏,居伊逻卢城。北倚阿羯田山,亦曰白山。”《通典·边防》称:“王理延城,今名伊逻卢城,白山之南二百里。”到了唐朝,原延城改称为伊逻卢城。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屈支国》载:这个都城的面积已扩大为“城周十七八里”。自汉至隋近600年时间里的延城周仅五六里,到唐时城周比原来扩大二倍,证明龟兹在唐代的经济实力有较大发展,都城面积才能大扩建。
  龟兹国的都城遗址就是现在库车县新城和老城之间的皮朗城,现残存城垣位于国道314线两侧,海拔1073米,1962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书·四夷传》载:龟兹国“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王宫壮丽,焕若神居”。《梁书·龟兹国》说:“秦王苻坚遣将吕光伐西城至龟兹,龟兹王帛纯载宝出奔,光入其城,城有三重,外城与长安等,室屋壮丽,饰以琅〓金玉。”古龟兹王城周约7千米,尚存有东南北三面,北城墙长约2075米,墙垣夯筑,厚8~16米,残高3.8米;东城墙长1608米,厚15米,残高7.6米,墙垣每隔40米有一马面,长宽各4.8米,城墙为黄褐色土夯筑,夯层原20~30厘米;南城墙长1809米,厚2.8米,残高3.5米,城墙夯筑,夯层厚15厘米。西北墙垣长350米,墙高1~6米不等,宽1~5米不等,夯筑和土坯铺砌。
  龟兹古城现保存皮朗墩、哈拉墩、哈喀依墩三个土墩。皮朗墩位于库车新旧城联接大道的南侧,为一高约10米的方形土堆,四周为民房所绕,传说原为龟兹国王的御苑高台,曾在这里豢养大象。位于公路南侧的哈拉墩曾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骨器、彩陶片、粗沙红陶和少许铜件,并在陶缸下面的灰土层中发现一枚汉五铢钱。可知早期文化层的下限直到公元前后的汉代,而压在早期文化层上面出土了成组的大陶缸和莲花铺地花砖、蓝红砖、简瓦等物。砖的纹饰与唐代长安出土的铺地砖大致相同,同时还出土了建中钱、中字钱、大历元宝和开元通宝等,足以证明为唐代遗址。而考古发掘出证明这个遗址从远古直至汉唐时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都城,因而龟兹国王都城也一直在这里。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