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果园杂草识别及其防治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352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果园杂草识别及其防治技术
分类号: S43
页数: 10
页码: 121-130
摘要: 本章介绍了阿克苏果园杂草识别及其防治技术,包括了藜、播娘蒿、田旋花、蒲公英、刺儿菜、等。
关键词: S451.1

内容

第一节 果园杂草识别
  1.藜
  学名 ChenopodiumalbumL.藜科杂草
  其他名称 灰藜、灰条菜、落藜
  形态特征 幼苗,子叶近线形或披针形,长0.6-0.8cm,先端钝,肉质,略带紫色,叶下面有白粉,具柄。初生叶2片,长卵形,先端钝,边缘略呈波状,主脉明显,叶片下面多呈紫色,具白粉。上胚轴及下胚轴均较发达,紫红色。后生叶互生,卵形,全缘或有钝。成株,茎直立,多分枝,株高 60-120cm,有棱和绿色的纵条纹。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互生,具长柄。叶基部宽楔形,叶缘具不整齐锯齿,下面生有粉粒,灰绿色。花两性,数个花集成伞花簇,由花簇排成密集或间断而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黄绿色。花被片5片,宽卵形至椭圆形,具纵降脊和膜质边缘。雄蕊5枚,柱头2枚。
  生物学特性 一年生草本。花果期5-10月。种子繁殖。适宜发芽温度 10-40 ℃,最适温度20-30℃。3-4月份出苗。
  分布及危害 在地区各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在小麦、棉花、蔬菜、玉米等作物田及果园发生危害,常形成单一群落。是地老虎和棉铃虫的寄主,有时也是棉蚜的寄主。
  2.播娘蒿
  学名 Descurainia sophia(L.)Schur.十字花科杂草
  其他名称 米蒿、眉毛蒿
  形态特征 幼苗,灰绿色,子叶长椭圆形,长0.3-0.5cm,先端钝,基部渐狭,具柄。初生叶2片,叶片3-5裂,中间裂片大,两侧裂片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具长柄,几与叶片等长。上胚轴与下胚轴均不发达。后生叶互生,叶片为 2羽状深裂。成株,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株高20-100cm,全体有叉状毛。叶狭卵形,长3-5cm,宽2-2.5cm2-3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条形或条状长圆
  形。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淡黄色,直径约2m。花瓣4片,淡黄色。
  生物学特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种子殖,在麦田中多为10月份出苗,翌年4-6月份为花果期。分布及危害地区各县(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适生于较湿润的环境,有单一的优势群落,主要在小麦、油菜、蔬菜田及果园危害。是危害小麦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也是油菜茎象甲的传播媒介。
  3.田旋花
  学名 Convolvulus arvensis L.旋花科杂草
  其他名称 中国旋花、箭叶旋花
  形态特征 幼苗,初生叶1片,近矩圆形,先端圆,基部两侧稍向外突出成距,上、下胚轴均发达。成株,茎蔓生或缠绕,具条纹或棱,上部有柔毛。叶互生,有柄,叶形多变,全缘或3片,中裂片大,卵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侧裂片开展,呈耳形或戟形,微尖。花1-3片,腋生,花梗长3-8cm。苞片2片,远离萼片。萼片5片,卵圆形,边缘膜质。花冠漏斗状,粉红色。子实,蒴果卵状球形或圆形。种子4粒,卵圆形,黑褐色。
  生物学特性 地下茎及种子繁殖。多年生缠绕草本,有横生地下根状茎,深达30-50cm,秋季近地面处的根茎产生越冬芽,翌年长出新植株,萌生苗与实生苗相似,但比实生苗萌发早,铲断的具节的地下茎亦能发生新株。花期 5-8月份,果期6-9月份。
  分布与危害 地区各县(市)均有发生分布。主要在小麦、棉花、长米、蔬菜及果园危害。是难以防除的杂草之一,也是小地老虎和盲蝽象的寄主。
  4.蒲公英
  学名 TaraxaxummongolicumHand. -Mazz.菊科杂草
  形态特征 幼苗,下胚轴不发达。子叶对生,倒卵形,叶柄短。初生叶 1片,宽椭圆形,顶端钝圆,基部阔楔形,边缘有微细齿。成株,叶根生,排列成莲座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羽裂,裂片三角形,侧裂片3-5对,全缘或有齿,裂片间常夹生小齿,两面疏被蛛丝状毛或无毛。花萼数个,与叶等长或长于叶。总苞钟状。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针形,顶端常有角状突起。舌状花冠黄色,背面有紫红色条纹。子实,瘦果椭圆形至倒卵形,暗褐色,常稍弯曲。横切面菱形或椭圆形,具纵棱 12-15条,并有横纹相连,棱上有突起,顶端具细长的喙。末端冠毛长4.5-5.5m
  白色。果脐凹陷。
  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草本。以种子,及地下芽繁殖。花果期3-7月份。
  分布及危害 发生分布于地区各县(市)。主要在果园、桑田、棉田危害。是棉叶螨、棉铃虫、棉蚜、棉蓟马等害虫的中间寄主。
  5.刺儿菜
  学名 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菊科杂草
  其他名称 小蓟
  形态特征 幼苗,子叶出土,阔椭圆形,长6.5m,宽5m,稍歪斜,全缘,基部楔形。下胚轴发达,上胚轴不发育。初生叶 1片,椭圆形,缘具齿状刺毛,无毛,随之出现的后生叶几与初生叶成对生。成株,具长匍匐根。茎直立,株高 30-50cm。幼茎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叶互生,无柄,缘具刺状齿。生叶早落。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状披针形,面披白色蛛丝状毛,中、上部叶有时羽状浅裂。雌雄异株,雌花序较雄花序大,总苞叶片覆瓦状列,长约 18m,苞片先端具刺,全为筒状。雌花花冠长约 26m,紫色或淡红色。子实,瘦果长椭圆形或长卵形,表面浅黄色至褐色,有波状横皱纹,每面具一条明显的纵脊。冠毛羽状。
  生物学特性 以根芽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多年生草本。最早于 3-4月份出苗,5-6月份开花结果, 6-10月份果实渐次成熟。种子借风力飞散。实生苗、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第二年才能抽茎开花。
  分布及危害 地区各县(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是果、桑园的主要杂草。在麦田生长后期和棉花、大豆等作物田生产长早期危害较重,多发生于土壤疏松的旱地。是棉蚜、向日葵菌核病病原体的寄主,间接危害作物。
  6.芦苇
  学名 Phragmites comunis Trin.禾本科杂草
  其他名称 苇子、芦柴
  形态特征 成株,具粗壮匍匐根状茎,黄白色,节间中空,每节生有一芽,节上生须根。秆高1-3米,可分枝,节下通常具白粉。叶圆筒形,无毛或具细毛,叶舌有毛。叶片扁平,光滑或边缘粗糙。圆锥花序顶生,稠密,长10-40cm,棕紫色,微下垂头,下部枝腋间具白柔毛。小穗通常含4-7朵花,长12-16m。第一颖长3-7m,第二颖长5-11m。第一花通常为雄性,其外桴无毛,长8-15m,内稃长3-4m。雌性花外桴长9-16m,顶端渐尖,基盘具长6-12m的柔毛,内桴长约3.5m,脊上粗糙。子实,颖果椭圆形,与内桴和外桴分离。
  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横走地下,在砂质土地可长达 10余米。 4-5月份出苗, 8-9月份开花,以种子、根茎殖。
  分布及危害 地区各县(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水田及旱田杂草,尤其在新垦农田受害较重。
  7.稗草
  学名 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禾本科杂草
  其他名称 旱稗、稗子等
  形态特征 幼苗,子时留土。第一片真叶线状披针形,有15条直出平行脉,叶鞘长3.5cm,叶片与叶鞘间的分界不明显,无叶耳、叶舌;第二片真叶具5条直出平行脉,叶舌三角形。成株,秆丛生,直立或倾斜,绿色或基部带紫红色,株高60-120cm。叶条形,长20-30cm,宽6-10m,边缘粗糙。叶鞘光滑无毛,无叶舌。圆锥花序尖塔形,较狭窄,长15-18cm,直立或微弯,分枝长3-6cm
  一般10个以上。总状花序互生或对生或近轮生状,有小分枝,着生小穗3-10,个,基部多,顶端少。小穗长4-5m,无芒,或有短芒,以顶生小穗的芒较长,无色或紫色。小穗脉上具硬刺状疣基毛。第一颖三角状,具3脉;第二颖与第一花外稃等长,有尖头,具5脉。第二花(顶花)外稃硬革质,有光泽,边缘紧抱内稃。子实,颖果椭形,长2.5-3.5m凸面有纵脊,黄褐色。
  生物学特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稗草为,夏生杂草,在10-40℃萌发,以20-30℃为萌发适温。在旱地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9cm,以0-3cm为最多。5月出苗,8月开花,9月成熟,种子边成熟边脱落,降来临时枯死。一株有种子100-1000粒,种子有芒,可借风或水流传播。
  分布及危害 在地区各县(市)农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稗草适应性极强,喜水湿,耐干旱,喜温暖,能抗寒,耐盐碱,主要生于农田、地边、路旁,是一种很难根除的杂草,主要在旱田、水田、果园、苗圃、菜园等作物田危害,发生严重时常密盖地面,抑制作物生长。
  
  第二节 果园杂草防除技术
  1.间作果园杂草防除技术
  1.农业防除:
  (1)施用腐熟有机肥。堆、厩肥是麦田常用的有机肥,这类肥料或多或少带有不同种类与数量的杂草种子,未经过高温腐熟而施入田间,所带的杂草种子仍具有发芽能力,还可在田间继续危害。故将其经过 50-70高温堆沤处理, “闷死”或 “烧死”混在其中的杂草种子,然后施用,可减少田中杂草数量。
  (2)严格检疫、精选种子。作物种子里混有杂草种子是杂草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引进种子严格检疫、播种前精选种子可以杜绝杂草蔓延。加强田间管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以苗压草,充分发挥生态控制效应。
  (3)秋耕、深翻,清除杂草。秋收后秋耕、深翻,清除田间地头及沟边杂草,可减少来年杂草数量。
  (4)地面覆盖。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等作用外,且对农田杂草有明显防除效果。
  (5)人工防除。小麦生长后期,在灰藜、播娘嵩等杂草结种之前进行人工拔除,减少田间危害。
  2.化学防除:
  (1)果、粮(小麦等)间作田杂草化除
  危害果、粮(小麦等)间作田杂草主要有稗草、芦苇等禾本科杂草及播娘嵩、藜、刺儿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小麦播种后,稗等禾本科杂草 2叶至分蘖期使用,每亩用6.9%骠马乳油 40-60毫升兑水40升喷雾,杂草数量大,每亩可增加到60-80毫升,宜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施用;冬小麦冬前3叶期至翌年拔节前,平均气温不低于10℃时,亩用75%苯磺降干悬浮剂(巨星)1-2克,或 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36%苯磺 .唑酮可湿性粉剂(奔腾) 4-5克兑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防除麦田阔叶杂草;冬小麦在 2叶至拔节(6叶期)前,每亩用 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乳油 30-50m1,加水 30升均匀喷雾对田旋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选早晚气温低、风小时施药。
  (2)果、棉间作田杂草化除
  危害果、棉间作田杂草主要有稗草、芦苇等禾本科杂草及灰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
  ①土壤处理:可选用 48%氟乐灵80-100ml/亩或 96%乙草胺(禾耐斯)50-60 ml/亩,或 33%二甲戊乐灵(施田补)乳油150m1/亩兑水进行土壤处理,防治禾本科杂草发生危害。
  ②茎叶处理:棉花出苗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选用10.8%右旋吡氟乙草灵(高效盖草能)30-50m1/亩;3~4叶期,每亩用10.8%右旋吡氟乙草灵(高效盖草能)25-30毫升;4-5叶期,每亩用30-35毫升;5叶期以上,用药量适当酌加。当多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每亩用40-60毫升兑水20-30升进行茎叶喷雾。
  ③药剂点心:棉花苗期或9月份棉花吐絮达30%以上,用20%氯吡氧乙酸(使它隆)点心的方法防治田旋花效果较好。
  2 单作果园杂草防除技术
  果园杂草种类繁多,具有多种传播方式,生活与繁殖能力强,种子寿命长并有随成熟脱落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对果树经常造成严重危害,并给防除带来极大困难。防除杂草的方法也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农业防除:
  (1)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堆、肥是果园常用的有机肥,这类肥料或多或少带有不同种类与数量的杂草种子,不经过高温腐熟而施入田间,所带的杂草种子仍具有发芽能力,还能在田间继续危害。故将其经过50-70高温堆沤处理,
  “闷死”或“烧死”混在其中的杂草种子,然后施用,可减少田中杂草数量。
  (2)清除园内、沟边、路边杂草。果园园内及周围杂草如不清除,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等能以每年1-3米的速度向园内扩散,几年内便会布满全园,为此,要认真地清除园边、沟边、路边的杂草。
  (3)秋耕和深翻。秋耕和深翻不仅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从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把种子埋到深层,使之不能发芽孽生,特别对那些不易除净的多年生杂草,秋耕和深翻尚可切断杂草的地下繁殖器官,彻底消灭多年生杂草的繁殖,故有良好的防效。
  (4)中耕除草。春季,中耕除草能有效地消灭越冬杂草和早春出的杂草。中耕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连续杀伤的原则,一般在中4-9月间中耕除草5-8次。
  2.化学防除
  (1)茎叶处理法:每亩选用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g(加10%草甘膦铵盐水剂200-300g)兑水15-20升定向喷雾,对蒲公英、刺儿菜、藜等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选用35%吡禾草
  灵(稳杀得)乳油防除浅根性的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在杂草4-6叶期(草高5-15cm)时施用效果最好,每亩用65-100毫升兑水30升,或防除芦苇等深根性杂草,在杂草3-5叶(草高5-15cm)时施药,亩用130-160毫升兑水30升,进行茎叶处理。
  (2)土壤处理法:防除成龄果园内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结合中耕,可在杂出苗前,每亩用 48%乐灵 100-150毫升兑水 50-60升水均匀喷雾,施药后立即耙耱与土混匀。
  3注意事项
  第一,间作田果园化除时均要进行定向喷雾,严禁将药液喷洒到果树茎叶、枝干下,以免产生药害。第二,喷雾时要喷到杂草上,喷雾要均匀,对宿根杂草茎叶处理应达到湿润滴水程度。
  第三,在果园应用除草剂,应了解杂草群落再确定选用除草剂的品种,以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第四,桃树对莠去津敏感,可选用利谷降、敌草降、西马津等品种。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地果业病虫草害发生实际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地区范围内林果业生产中主要、常见、多发的病虫草害种类,既有识别知识也有防治要点,侧重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简单易懂便于掌握,旨在提高基层植保人员和广大果农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能力,促进和保障地区林果业健康持续发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阿克苏
相关人物
杂草
相关人物
防治技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