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艾孜·卡德木拜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布尔津县志》
唯一号:
320030020210001327
人物姓名:
艾孜·卡德木拜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161/001
起始页:
0703.pdf
性别:
男
出生年:
1889年
卒年:
1947年
籍贯:
布尔津县
民族:
哈萨克族
传略
艾孜·卡德木拜(1889~1947),男,哈萨克族,1889年出生于布尔津县一个贫苦牧民家庭,早年读过经文上过新学堂,懂俄罗斯语,并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勤奋好学,社会交往能力强,因才智超群且又关心百姓疾苦,赢得了民心,被推举为部落头人“扎楞”。艾孜·卡德木拜于民国36年(1947)牺牲,终年58岁。 艾孜早年参与社会工作,与许多民族接触广泛,并接受了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他非常重视牧民生活,为改变草原牧民逐水草放牧的不安定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艾孜组织本部落的牧民定居务农,组织人们开挖、加宽哈巴河东岸大渠,并将30多户贫困户从异地搬迁到此引水种地。又从苏联进口马拉犁和收割机,种谷收粮。 民国23年(1934),艾孜组织40余户牧民在海流滩定居,并亲自指挥施工和设计规划建造木头房屋,带领牧民利用山泉溪流,开渠引水,种菜种树,同时利用旱地种植大麦。 民国27年(1938),艾孜组织人们在布尔津河的阿尔达开渠引水,灌溉草场,给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组织一部分人开荒种植塔尔米、谷子、燕麦等作物,改善了牧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同年,艾孜根据牧区的资源优势,在布尔津县域兴建皮革厂,加工生产皮革。从红松树皮提炼生胶,将皮革和生胶运往伊犁投放市场交易,还利用俄罗斯风力磨粉机加工面粉。 艾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民国23~24年(1934~1935),他将自己的两间房屋改做学堂,让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民国24年(1935),组织群众集资兴办了“夏木”(明灯)小学和一所俱乐部。民国27年(1938),在海流滩定居区又修建一所学校和俱乐部。他还先后派出许多青年外出学习深造,培养教育人才。民国28年(1939),中共党员韩明光(韩光)在布尔津县任副县长时,艾孜时常向韩明光介绍牧区和牧民的情况,还将自己心爱的赤兔大走马借给韩明光作为去牧区的交通工具,使韩明光很快适应并了解了全县的牧业情况。民国35年(1946)6月,乌斯曼开始搞分裂活动,艾孜与三区革命军首领斯哈克别克、达列力汗、阿布都热合曼一道赴可可托海做争取工作。民国36年(1947),乌斯曼与三区革命彻底决裂,到处烧杀抢掠。此时艾孜同达列力汗、奴斯浦汗等人一起到可可托海、青河等地做安抚工作。同年达列力汗暂时撤离阿山时,乌斯曼部扫荡各县,抢杀掠夺,并将艾孜关押在布尔津县警察局。同年10月17日艾孜不幸殉难。事后三区革命总部派布尔津警察局局长杜乃前往其家进行安抚,并送50只羊作慰问品。
知识出处
《布尔津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2
本志记载了布尔津县人民开发建设这片热土的艰辛曲折的历史过程和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记事上限不拘,尽可能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