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疆后完成的几项任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冰操——我的回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2388
颗粒名称: (一)进疆后完成的几项任务
分类号: D261;D267;D262
页数: 5
页码: 97-101
摘要: 1949年冬天至1950年春天,我们工兵团进疆后主要完成了三项任务。
关键词: 棉纺织厂 三区革命 独山子 工兵团 玛纳斯河

内容

1949年冬天至1950年春天,我们工兵团进疆后主要完成了三项任务。
  首先,修建了玛纳斯河大桥。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依连哈尔比尕山的冰山群,为融雪与暴雨的混合径流,是北疆地区较大的内陆河。
  玛纳斯河大桥位于玛纳斯县城西,是迪化市到北疆伊犁地区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必经大桥。
  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匪军和三区革命部队打仗,玛纳斯河以西为三区革命部队驻地,东岸的国民党匪军破坏了玛河原大桥。
  我们部队施工架桥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抢修大桥的任务。苏联领事馆派来专家协助我们设计了图纸,大桥按上级的要求提前通车了。
  我们在新疆玛纳斯河畔架桥时,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差,天寒地冻,雪下得一尺多深。因伙房距离工地远,经常在早上吃送来的稀饭时,碗上浮着一层冰渣。
  当时,正逢数九寒天,只见玛河一带天地相连,一片白雪皑皑,冰封河道。我们工兵团一面破冰修建大桥基础,一面派出小分队到石河子南山伐木,请哈萨克老乡支援我们马匹,把木头从天山深处用马匹拉到玛纳斯河架桥。
  我们第一天从山上往下拉木料就遇到了困难,雪后的山路没有辟开,人走路都费劲,牵着马拉木料出来更吃力。由于山高坡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连人带马和木料一同滚下山去。当时天气异常寒冷,我们脚上穿着笨重的毡筒,毡筒底结了冰很滑,拉一趟木料要走十来个小时。在拉木料路上我们自带干粮(干饼子),饿了就就着雪啃。有的战士累得一回驻地顾不上吃饭就和衣睡了。
  我们山西偏关县霸子山村的一个战士,原在部队过祁连山时受过冻伤,住过院,伤逾后归队。后部队到达酒泉时,他思想发生了变化,想家(他家里有媳妇有老人),情绪不稳定,思想动摇,想离队回家。他的班长发现后,向我反映说,最近发现他情绪低落,偷偷哭鼻子,班长问他,梦见家人了吗?他点头称是,还提出想回家。
  我找这个战士谈话,耐心讲革命道理,尤其是给他讲了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和坚定信念参加革命的过程。他思想由动摇变为稳定,跟上了大部队进军新疆的步伐,这个战士在完成玛纳斯河架桥任务时,还立了功。
  架桥需要大量木料,上山伐木料,山高坡陡,有危险,他自报奋勇,带头上山伐木、拉木料。他腰上拴根绳,吊在半山坡上伐木,几次滚下山坡、掉进雪沟里,仍爬起来继续干。最困难的是要把伐好的木料运出来,但雪太深,人都进不去,得人骑马或牵着马拖木头出来,又是他带头去运木料。由于他表现突出,当上了模范战士,大桥建好剪彩时,我亲自给他佩带了光荣花。
  同志们每天披着星星出去,迎着月光回来,确保了架桥工程进度和质量。这座完全用木头架的大桥架通后,连接了迪化到伊犁霍尔果斯的中苏国际大通道,保障了北疆地区的运输畅通。
  第二是参加了建设“七一”棉纺织厂。
  我们团的第三个营到迪化水磨沟建“七一”棉纺织厂,一营教导员刘景西同志参加建厂后曾任厂党委书记。
  在“七一”棉纺织厂开工典礼仪式上,王恩茂、包尔汗、赛福鼎等新疆主要领导同志到会祝贺。
  工兵团参谋长赵才同志在参加七一绵纺织厂建设时因公牺牲,埋葬在水磨沟山上。后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原工兵团的老战友们相聚在乌鲁木齐,参观几经扩建的“七一”棉纺织厂时,去赵才同志墓前缅怀他,工兵团的德华同志在扫墓的同时,做了一首诗:
  金秋时节风光好,工兵战友来聚会,
  抚今追昔感慨多,不忘祭奠好战友。
  第三是参加土改反霸斗争。
  我们到达新疆初期,曾奉命到原三区革命所辖县乌苏驻防,工兵团团部就驻在乌苏,我们部分团职干部和二营在乌苏、精河、博乐、温泉等县参加了土改反霸斗争。
  我被分配带领一个营去独山子接管石油矿区,建党建政,成立了党委班子。
  我到独山子石油公司组建工会时,认识了维吾尔族工人瓦力斯江同志。我记得他大个儿头,工作积极,人很豪爽,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协助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他思想进步很快,主动找我谈话数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们发展了一批包括瓦力斯江同志在内的同志加入了党组织,我主持过他和其他一些工人的入党宣誓仪式。他后来担任矿区工会主席,成长为矿区党支部的主要骨干。瓦力斯江同志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民族干部,后来曾担任过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造反派说他是假党员,他说:“我是真共产党员,我是由新疆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工兵团张秀桂政委在独山子矿区领导我们工作时亲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你们可以找他调查核实。”果然,他们来乌鲁木齐市找我调查,我写了证明材料,瓦力斯江同志才恢复了党籍,恢复了原职务。
  1950年春天,我被派到博乐地区温泉、精河一带搞土地改革,减租反霸。我们从工兵团派出县长、区长,成立农会、乡政府,领导各族人民搞土改,搞建设,处处播撒革命种子。
  和我们一起在山西五寨县参军的干部党员徐德民同志就是远离自己的家乡,在新疆扎根、开花、结果,献身于新疆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了青春献子孙,无私奉献的千千万万个革命战士中的一个(他曾任新兵团二营的连指导员,后任博乐区委书记,后病故于博乐市)。
  为繁荣市场,保障供给,工兵团还承担了修建迪化军直合作总社的任务,现在的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东侧的天山百货大楼就是当年军直合作总社的原址。

知识出处

冰操——我的回忆

《冰操——我的回忆》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记述的是张秀桂同志从故乡山西偏关来到新疆所经历的故事。张秀桂同志1950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奖章,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1985年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新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200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授予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