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凯歌进新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冰操——我的回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2386
颗粒名称: (七)凯歌进新疆
分类号: K825;C55;I267
页数: 6
页码: 90-95
摘要: 九月下旬,我们到达甘肃张掖后,前面一个师的部队已消灭了敌人,为我们后面跟进的队伍扫清了道路。
关键词: 解放军 毛主席 国民党 乌鲁木齐市 维吾尔族

内容

九月下旬,我们到达甘肃张掖后,前面一个师的部队已消灭了敌人,为我们后面跟进的队伍扫清了道路。
  我们在向新疆进发的途中,听到了来自新疆的好消息:党中央、毛主席派邓力群赶赴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转达毛主席和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将军致陶峙岳将军(时任新疆警备司令部总司令)、包尔汉先生(时任新疆省主席)的电文,阐明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张和政策。陶峙岳和包尔汉审时度势,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迎接解放军进疆,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我们工兵团随一兵团西进至甘肃酒泉(驻扎在酒泉的国民党某部已起义,酒泉已和平解放)时,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国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志们欢呼雀跃,热泪盈眶,奔走相告。
  我们在酒泉城里召开了庆祝大会,还在城里主街道武装游行。我们和城里的群众一起,热烈欢呼这一伟大的胜利,庆祝劳动人民翻身做主,扬眉吐气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为新中国而战斗的战友们相互拥抱,把帽子高高地抛向空中,那高兴的心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庆国庆
  一九四九十月一,中国人民国庆日,
  身在酒泉望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
  1949年10月12日,一兵团先头部队在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的率领下,离开酒泉向新疆进发。一兵团装甲车营同日离玉门向迪化进发。华东野战军支援的汽车团和苏联支援的运输机随后抵达酒泉帮助运送进疆部队,二、六军各部队此后分陆地和空中数路大军向新疆展开了气势磅礴的大进军。
  进军前夕,彭德怀在酒泉作了周密部署、一野前委下达了《对一、二兵团入新工作指示》,命令六军进驻新疆北疆和东疆地区,二军进驻南疆地区。一兵团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王震作进军新疆各项政策的报告,要求各部队切实加强政治工作,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广大指战员经过学习和动员,决心克服困难,尽快进疆,把红旗插上天山和帕米尔高原。
  我们工兵团经短暂修整后,奉命向新疆进发,部队进发至哈密时,大部分国民党官兵已起义。
  我们刚到达哈密市区内,就接到了当地一些群众的报告,驻哈密国民党的一小股敌人,乘当地局势未稳,抢劫银行正准备逃跑。我们立即出动,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抓到了领头的营长,枪毙了一个开枪抵抗的连长,其余的国民党兵都缴械投降,他们抢劫的大部份财产也被追回。当地群众夸解放军的确是人民的子弟兵,急人民所急,为人民办事、撑腰,不含糊。
  我们从哈密出发到迪化市(现乌鲁木齐市)时,从迪化市开来了三百多辆苏联汽车接运部队。
  为了防寒,全团指、战员领到了棉衣、棉裤、毡筒(用羊毛毡制作的高筒靴),就连随军家属也被“武装”起来,妻子瑞卿为我们八个月的二女儿也领到一件羊皮大衣,裹紧孩子乘车西进。
  我军转战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重视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揭露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各族人民群众由猜疑恐惧转为同情拥护人民解放军,他们烧茶送水,杀牛宰羊,成群结队欢迎解放军,支援解放军行军作战。对支援部队架桥铺路所需物资,部队都如数给予作价补偿。遇到村庄稀少住房困难的地方部队就露营,从不住清真寺和喇嘛庙。为了减少群众负担和麻烦,部队尽量不借用群众用具,禁止吃猪肉,屠宰牛羊一律请阿訇念经宰杀。对于贫困的民族群众,很多指战员拿出自己的衣物送给他们。对愿为解放军办事的区、乡、保长和少数民族头目均给予暂时保留原职,同时根据群众要求废除拔丁、停收兵款,减轻群众负担。
  我们的汽车队到达吐鲁番后,受到维吾尔族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与少数民族群众的代表开了座谈会,他们端出了香喷喷的热茶水,摆上了果盘,里面盛满了葡萄干、杏干等干果,请我们品尝。维吾尔族人淳朴、好客,使我们感受到兄弟民族的深厚情意。
  这真是:
  进疆途经吐鲁番,各族人民喜相迎,
  火焰山阻孙悟空,解放大军向前行。
  当我们的车队行驶到达坂城时,遇到了大风雪。我和妻子瑞卿及带在身边的二女儿戎戎乘坐的汽车抛锚了,汽车被困在路上,孩子的小脸蛋儿被冻伤。这孩子一路上蛮乖,瑞卿在随军家属队和几个女同志一齐克服种种困难,在随军途中,把几个小孩子包裹好放在马背上的马搭子里,坚持随军不掉队。每遇到队伍休息,就赶紧把孩子抱出来喂奶,只见戎戎睡觉睡得脸儿红通通的,很少哭闹,小屁股因行军途中不能及时停下来换尿布,被捂得脱了一层又一层皮。
  我们从山西一起参军的几个老乡们在进入新疆途中,想是到了维吾尔族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恐怕是吃不到我们山西人爱吃的醋了,就把装水的行军壶里灌满醋带着,团里的同志都笑我们的确是一批山西醋罐子。
  还真是的咧!直到现在,我不管走到哪里,每次吃饭时,都离不开醋,连吃维吾尔族抓饭时也要放点儿醋才吃得香。家里人都知道我的习惯,凡吃饭摆桌子,第一个上桌的就是醋瓶子。我离开山西老家六十年了,远隔万水千山,但家乡的习俗、家乡的味道却永远不能忘记。
  我们于1949年11月进入新疆迪化市(现乌鲁木齐市)。
  在乌鲁木齐市三屯碑已搭建起挂满松枝的迎客牌楼,市区的街道边站满了迎接解放军的各民族群众,还有演出队的维吾尔族演员们敲起了手鼓,吹起了唢呐,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解放军的到来。

知识出处

冰操——我的回忆

《冰操——我的回忆》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记述的是张秀桂同志从故乡山西偏关来到新疆所经历的故事。张秀桂同志1950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奖章,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1985年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新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200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授予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