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印 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9370
颗粒名称: 五、印 玺
分类号: G279;F426;D624
页数: 1
页码: 1084-1084
摘要: (一)乌梁海左旗左翼札萨克之印 民国7年(1918),北京铸造局铸造。银印为镀银铜印,由印体、印纽两部分铸造焊接而成,高11.40厘米,重4.55千克。印体为四方形,边长10.55厘米,厚2.90厘米。虎纽。印面为蒙古、汉两种文字,蒙文在左,为胡都木文;汉文在右,为篆书。印体右侧阴刻正楷字“中华民国七年四月”,左侧是阴刻式楷字“中字八十五号”。系“北索颜政府之印”。由布尔津县档案馆收藏。
关键词: 乌梁海 博物馆收藏 中华民国 札萨克 新疆省政府

内容

(一)乌梁海左旗左翼札萨克之印 民国7年(1918),北京铸造局铸造。银印为镀银铜印,由印体、印纽两部分铸造焊接而成,高11.40厘米,重4.55千克。印体为四方形,边长10.55厘米,厚2.90厘米。虎纽。印面为蒙古、汉两种文字,蒙文在左,为胡都木文;汉文在右,为篆书。印体右侧阴刻正楷字“中华民国七年四月”,左侧是阴刻式楷字“中字八十五号”。系“北索颜政府之印”。由布尔津县档案馆收藏。
  (二)乌梁海左翼后旗札萨克之印 民国7年(1918),北京铸造局铸造。银印为镀银铜印,高11.40厘米,重4.55千克,印体为四方形,边长10.55厘米,厚2.9厘米。背有虎纽。印文为汉文与蒙古文合璧,汉文篆书“乌梁海左翼后旗札萨克之印”12字。系“祖尔干苏木之印”。由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三)管理阿尔泰乌梁海右翼盟之印 民国20年(1931),由新疆省政府铸造颁发。银印为镀银铜印,方形。印纽是狮子踏球状。印面为蒙古、汉两种文字,汉文在右为篆书,蒙文在左为胡都木文。印体侧面左右各有一行阴刻楷字,分别是“新疆省政府颁”和“中华民国二十年”字样。由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