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粮油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5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粮油供应
分类号: F323;F327;F326
页数: 5
页码: 544-548
摘要: 民国年间,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只有部分汉族农民和极少数的维吾尔等族农民在红墩、切木尔切克、阿苇滩、巴里巴盖一带以粗放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民除缴税和自食外,少量余粮卖给水磨主或外地挖金人员。所产粮食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需从外地贩运粮食进来。民国2年(1913),因科阿战争,新疆省政府曾在玛纳斯成立管驼局,有驼、驴1000头,专门往阿勒泰运送军粮,并在承化设粮台。
关键词: 哈萨克族 阿勒泰 新疆省政府 农业生产规模 人民生活需要

内容

民国年间,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只有部分汉族农民和极少数的维吾尔等族农民在红墩、切木尔切克、阿苇滩、巴里巴盖一带以粗放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民除缴税和自食外,少量余粮卖给水磨主或外地挖金人员。所产粮食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需从外地贩运粮食进来。民国2年(1913),因科阿战争,新疆省政府曾在玛纳斯成立管驼局,有驼、驴1000头,专门往阿勒泰运送军粮,并在承化设粮台。40年代后,从布尔津口岸购进苏联面粉,也拉运过塔城、乌苏一带的面粉。买卖双方多以“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吴廷秀、孟汉章等人曾雇骆驼从阿勒泰驮地产的黑鱼、白鱼等到乌鲁木齐换回商品、粮食。当地的哈萨克族很少吃面粉,也有人冬天驮上布伦托海的鲜、冻鱼去沙湾一带换塔尔米。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