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航道开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42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航道开辟
分类号: I267;F426;K928
页数: 1
页码: 464-464
摘要: 额尔齐斯河在阿勒泰地区境内的干流总长593千米,其与支流布尔津河交汇处以下162千米水路有较悠久的航运历史。这段水路航运开辟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清朝末年。《新疆图志》(卷64山脉·六)引“长将军奏稿”(伊犁将军长庚,以下无注明者均同)中载:光绪八年(1882)中俄分界后,俄国人于斋桑湖顺额尔齐斯河北行,经俄国斜米州至托波利尔州为彼国极便水路,其轮船溯额尔齐斯河而上直达阿尔泰山前。
关键词: 可可托海 阿尔泰 额尔齐斯河 布尔津河 承化寺

内容

额尔齐斯河在阿勒泰地区境内的干流总长593千米,其与支流布尔津河交汇处以下162千米水路有较悠久的航运历史。这段水路航运开辟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清朝末年。《新疆图志》(卷64山脉·六)引“长将军奏稿”(伊犁将军长庚,以下无注明者均同)中载:光绪八年(1882)中俄分界后,俄国人于斋桑湖顺额尔齐斯河北行,经俄国斜米州至托波利尔州为彼国极便水路,其轮船溯额尔齐斯河而上直达阿尔泰山前。另据《中国交通丛书》资料,光绪二十七年(1901)四月,俄国建立斋桑到阿拉克别克河口中国边境的定期航班。经额尔齐斯河水路至鄂木斯克,可与西伯利亚铁路相接,通往俄国欧洲部分及中亚地区。
  民国3年(1914),塔城统领张鸿畴电告:“去岁斋桑至阿尔泰河路俄人已开放轮船直入阿境,距承化寺只两站路程。”《新疆大记补编》记述:“承化寺西南行二站布尔津河。为与俄人通商商埠”。《补过斋文牍》记述:“阿属之额尔齐斯河业于前长官帕勒塔任内擅许俄人行轮,在布尔津河拨地段设栈,迄今尚未订立条约。”
  与商贸活动同时的勘探采矿,也是布尔津航运的重要缘起与内容。《可可托海矿志》载:1792~1910年间,俄国地质工作者西斯尔斯、阿布拉莫夫等7人先后到阿勒泰考察勘探。民国24年(1935),苏联“阿尔泰特别地质考察团”到可可托海勘探采矿。期间,苏联于可可托海建设3个常年性采矿场,召募矿工600余人,最多时3000人。每个矿工日平均生产矿石成品定额2千克,并把所采有用矿物装车运往布尔津集中,待每年初夏洪水期由额尔齐斯河装轮船启运苏联。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