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 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398
颗粒名称: 二、国 道
分类号: U416;U415;U418
页数: 2
页码: 448-449
摘要: (一)国道“216”线 原线起自阿勒泰,经北屯、萨尔布拉克、二台(萨尔托海)过奇台、乌鲁木齐至巴伦台,全长1011千米。新线于1993年开通,中段取道恰库尔特、喀木斯特,不再绕走二台、奇台等地。
关键词: 阿勒泰 新疆公路 布拉克 布尔津县 地区公路

内容

(一)国道“216”线 原线起自阿勒泰,经北屯、萨尔布拉克、二台(萨尔托海)过奇台、乌鲁木齐至巴伦台,全长1011千米。新线于1993年开通,中段取道恰库尔特、喀木斯特,不再绕走二台、奇台等地。
  1.阿勒泰至二台 是“216”旧线在阿勒泰辖区的一段,长454千米。该段公路原称“承(化)—奇(台)”线。民国31年(1942),由于军事需要期限紧迫,未经正式勘测就动工,发动青河、富蕴、承化3县民工2000余人,在原驮马道的基础上进行整修而成。民国32年(1943),竣工通车。路线由承化跨额尔齐斯河经锡泊渡、乌恰沟、吐尔洪、青河、二台、达布逊、大石头、哈萨坟、六棵树、将军庙、黄草湖、北道桥、奇台,全长618千米。所经路线绕道多,线路长,尤其是奇台、北道桥、黄草湖之间既有翻浆,又有流沙,虽竣工通车,但崎岖难行,多次改造修整,但未能彻底根治,常阻车影响交通。1958年,二台成立养路段,曾将路线东移,即出奇台,经土园仑,北折经芨芨湖入将军戈壁。如此变动避免了北道桥段的路害,同时又将将军庙以北路线西移改经苦水、红桥河、野马泉至二台,路线比较顺直,地形开阔,保证交通畅行。
  2、二台至萨尔布拉克段 原来全部是自然路面。1952年冬,新疆交通厅组织测量队测量,路线由可可托海经吐尔洪、乌恰沟、沿额尔齐斯河南岸到吉木乃。1953年,新疆交通厅公路局接收民族军转业军人575人成立“富(蕴)—吉(木乃)”公路工程队,对吐尔洪至乌恰沟段15千米路段进行改造。线路过乌恰沟后走便道相接达萨尔布拉克。
  3、阿勒泰市山口路段改道工程 1991年7月开工,1992年9月竣工。由地区公路总段养路队担负施工,路段长7千米,平均每千米造价70.70万元,等级二级,质量验收评定为优良。
  4、北屯至锡泊渡段 起于北屯镇至福海县锡泊渡,长度68.73千米。由新疆公路局第二工程处施工。1988年4月25日开工,次年8月12日竣工。实际造价594.70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8.65万元。
  5、锡泊渡至火烧山段“216”新线的一段。起于福海县锡泊渡至吉木萨尔县的火烧山,全长324.60千米。新疆公路局第二工程处和新疆武警交通四支队分别分段施工。1989年4月25日开工,1993年7月14日竣工。工程总投资24369.17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75.07万元。工程验收评定质量等级优良。
  (二)国道“217”线 从阿勒泰起,原来线路经切木尔切克、阿拉哈克、布尔津县城至和什托洛盖到库车。1979年将线路改经北屯、福海到和什托洛盖,然后再经克拉玛依、奎屯、独山子,过乔尔玛、那拉提、巩乃斯、巴音布鲁克至库车。全长1084千米。该公路分南北两段:北段称独(独山子)阿公路全长550千米,南段独库(库车)公路全长534千米。
  1.阿勒泰至和什托洛盖段 全长253千米,原阿勒泰地区管辖。
  和什托洛盖至乌图布拉克段。和什托洛盖至乌图布拉克路段未加修筑,自然路面通车至修筑公路达20年。1977年,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当时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该段公路。1978年5月,由公路局第二工程队组织1000余人施工,于1980年10月竣工。1981年6月验收合格。路段全长60千米,工程决算482万元。1982年,以养路费243万元投资由阿勒泰公路总段作沥青双层表面处理路面。
  乌图布拉克至北屯段。由乌图布拉克至阿勒泰原有东西两条路线:西线是民国28年(1939)所修便道,经布尔津至承化(今阿勒泰),全长214千米,西线冬季积雪严重,不能保证通行;东线经福海至阿勒泰全长193千米,比西线短21千米,冬季积雪少。1956年,修通便道通车。曾于1966年,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过,但未施工。1978年,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照二级公路标准重新测设了由乌图布拉克至北屯的路线。1979年8月,由新疆公路局第二工程处施工,1981年7月竣工。
  北屯至福海渔场段。由新疆公路局第二工程处于1982年4月1日动工,9月25日竣工。路段长60千米,总造价275.47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4.59万元。
  阿勒泰至北屯段。1956年,便道通车,当时,额尔齐斯河无桥,冬季,由阿勒泰经克木齐、大巴里巴盖至北屯,或经“73公里”过河至福海,夏季,则需绕道锡泊渡或布尔津渡口。1966年,乌苏养路总段组织技术人员按照六级公路测量设计。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施工工程进度缓慢。1974年,对严重翻浆的阿苇滩喀拉铁热克路段加铺砾石路面。1975年,成立地区筑路指挥部,地区公路总段组织边测量边施工。动员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一八一团、地区二牧场和阿苇滩乡近千人参加筑路。经过两年施工全线贯通。1976年,地区公路总段按三级公路标准铺设阿勒泰至飞机场11千米沥青路面。1977~1978年,铺设至北屯沥青路面。
  2.阿勒泰至国道“217”线与省道“318”线岔口 该段全长199千米,其中阿勒泰至布尔津县城108千米,布尔津县城至“217”线与省道“318”线岔口91千米。“217”线与省道“318”线岔口再至乌图布拉克,既是阿勒泰至塔城的必须之路,又是阿勒泰至乌鲁木齐的重要道路。民国20年(1931),新疆省政府派员循道勘查,测全长552千米(阿勒泰至额敏)。民国28年(1939)5月16日,省公路会议,阿山代表自报修公路200千米,曾动员牧民对难行地段稍加整修。
  阿勒泰至布尔津段。1986年以前,曾由阿勒泰市筑路工程队、布尔津公路段对部分路段路基进行修筑。1986年以后,由地区公路总段所属养路队、知青队对部分路段进行修筑改造。1987年,新疆交通厅公路勘察设计院勘测设计。路线起于“216”线离阿勒泰市区7千米处,途经切木尔切克、阿拉哈克,止于布尔津县城额尔齐斯河北岸桥头。全长100.10千米。1993年,由新疆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四支队、新疆公路工程集团公司和阿勒泰公路总段分别承担施工建筑任务。1996年竣工,工程决算6844.59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68.38万元。
  布尔津县城至乌图布拉克段。1991年5月10日开工,1993年10月3日竣工。由地区公路总段北屯公路工程队施工,施工路段全长86千米,工程总投资1981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23.03万元。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