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行记路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394
颗粒名称: 四、古代行记路线
分类号: K247;I267;I207
页数: 1
页码: 445-445
摘要: (一)耶律楚材《西游录》所记路线 耶律楚材(1190~1244年)曾随成吉思汗西征,将西征旅程写成《西游录》一书,记述西征路线的前段是逾金山(今阿尔泰山)、渡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南下至别失八里、西行不剌城(今博乐市)。
关键词: 耶律楚材 长春真人 阿尔泰山 成吉思汗 邱处机

内容

(一)耶律楚材《西游录》所记路线 耶律楚材(1190~1244年)曾随成吉思汗西征,将西征旅程写成《西游录》一书,记述西征路线的前段是逾金山(今阿尔泰山)、渡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南下至别失八里、西行不剌城(今博乐市)。
  (二)邱处机及《西游记》所记路线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长春真人邱处机在登州栖霞接受成吉思汗行使刘仲禄的邀请,偕弟子18人由宣德(今河北宣化县)启行出塞,路经蒙古哈拉和林,到科布多东南的八剌喝孙。
  南行过阿尔泰山。这里是传统牧道本无车道,“深谷长坡车不可行”、“挽绳悬辕以上,缚轮以下约行四程,连度五岭”,据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派军士开凿成道。现青河县北花海子山口驿道遗迹尚在,道宽20余米,成形道路长15千米。
  邱处机西行道路去时和耶律楚材相同,是传统的隋唐以来的丝路北道:漠北→阿尔泰山→北庭→博乐→伊犁→中亚;回时略有不同,由博乐→业瞒城(今额敏县境)→乞则里八寺海→昏木辇(今布尔根河)→东北行。这段路线在蒙古时期是十分畅行的。
  (三)乌古孙仲端出使线路 南宋嘉定七年(1214),蒙古军攻破金朝中都北京,金兵抵挡不住蒙古军的攻击,被迫派乌古孙仲端持国书两次前往蒙古汗庭求和。两次出使的路线为从金国北行到和林,经蒙古境内西行转南过阿尔泰山→乌伦古河→白骨甸→别失八里然后西行,这条路线和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行路线基本相同。
  (四)常德《西使记》反映的路线 常德于南宋开庆元年至景定元年(1259~1260)。奉蒙古蒙哥汗之命西使,至旭烈兀处宣慰祝贺。其行程反映在《西使记》中。具体路线从哈拉和林启程,越阿尔泰山和昏木辇河,沿龙骨河西行到由河潴积而成的乞则里八寺海以此向西南行达业瞒城,再经罗城(今博乐市),至阿里麻里(今伊宁市)而至中亚西亚。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