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产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359
颗粒名称: 二、生产发展
分类号: F426;F416;F275
页数: 1
页码: 428-428
摘要: 1950年正式建矿,为中苏合营。1955年1月,矿山移交中国,中国独立经营。当时,企业行政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熟练生产技工严重短缺,国家统一从内地大专院校、部队、有色金属企业厂矿调配、招收几批干部工人补充,采取边培训边干边学方式以适应工作需要。1958年,三号矿脉开采逐步由地下转为露天。1960年,建成日处理矿石50吨的小型工业性试验机选厂。除一矿三号矿脉以外,又新开发二矿胡吉尔特,三矿阿斯喀尔特,四矿邱拉克塞等。
关键词: 建成投产 可可托海 矿务局 锂辉石精矿 铜镍矿

内容

1950年正式建矿,为中苏合营。1955年1月,矿山移交中国,中国独立经营。当时,企业行政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熟练生产技工严重短缺,国家统一从内地大专院校、部队、有色金属企业厂矿调配、招收几批干部工人补充,采取边培训边干边学方式以适应工作需要。1958年,三号矿脉开采逐步由地下转为露天。1960年,建成日处理矿石50吨的小型工业性试验机选厂。除一矿三号矿脉以外,又新开发二矿胡吉尔特,三矿阿斯喀尔特,四矿邱拉克塞等。企业经营效益良好,1960年利润达1346万元。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可可托海矿务局为国家担负约四分之一出口还债任务,并为发展国防军工尖端工业、打破大国核垄断作出历史性贡献。1963年,生产急骤下降,经济上由盈转亏。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排除干扰,坚持基本建设和正常生产。1967年,建成装机容量1.9万千瓦的地下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1976年,完成三号矿脉露天采矿的基建剥离任务,形成日产矿石750吨生产能力,同年又建成日处理矿石750吨的稀有金属综合回收选矿厂,为以后扩大生产创造条件。至1978年,由于产品滞销限产,企业长期处于半生产状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业生产开始回升,但产品仍处于滞销限产状况,加上每年约350万元的营业外支出,1981~1985年企业经济仍亏损负债。198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方毅视察矿区,矿务局工作得到中央、新疆的有力支持,提出新的生产方针:“推广稀有,大搞有色,综合利用,深度加工,多种经营,提高效益”,据此订出5年三大步目标:第一步1986年收支平衡,摘掉亏损帽子;第二步铝厂建成投产,1988年实现产值3100万元,利润500万元;第三步铜镍矿建成投产,1990年实现产值一个亿,利润2000万元。经4年努力,第一、二步计划均告实现,稀有产品锂辉石打开销路,放开生产,1988年稀有产品盈利100万元,加上铝锭销售共盈利550万元。1989年铜镍矿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但由于国家经济调整,银根紧缩,市场疲软,有色金属产品滞销,自1989年起矿务局经济再度陷入困境。
  至1995年,该矿务局成为稀有、有色采选冶机械加工配套综合性企业,下辖30多个厂矿车间,4800余名职工,生产10多个品种的产品,拥有固定资产2亿余元。累计生产钽、铌精矿459.9吨,手选绿柱石22641吨,锂辉石精矿326920吨,高冰镍1013吨,铝锭6546吨。3种稀有金属产品均获得并保持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和新疆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部分产品打入西欧市场。锂辉石精矿和铌钽精矿的主要选矿指标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科技科研方面取得地下水疏干排冰、高台阶光面爆破、螺旋选矿等30余项科技科研成果。
  1995年,可可托海矿务局南迁阜康县成立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与喀拉通克铜镍矿分开。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