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数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79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数量
分类号: S858;F426;F127
页数: 3
页码: 146-148
摘要: 清初,今阿勒泰地区境内有卫拉特蒙古准噶尔、杜尔伯特部游牧,有阿尔泰乌梁海人狩猎、牧畜,人口稀少。清乾隆十八年(1753),世居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三车凌有3170户帐、1万余人。至乾隆中期,居住在包括阿尔泰在内的科布多一带的青塞特奇图勒盟(即新和硕特、新土尔扈特与阿尔泰乌梁海各牧部)之丁口为:丁1650名,口8250名。乾隆五十四年(1789),杜尔伯特部两翼共4570户。
关键词: 总户数 阿尔泰 新疆省政府 总人口 杜尔伯特

内容

清初,今阿勒泰地区境内有卫拉特蒙古准噶尔、杜尔伯特部游牧,有阿尔泰乌梁海人狩猎、牧畜,人口稀少。清乾隆十八年(1753),世居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三车凌有3170户帐、1万余人。至乾隆中期,居住在包括阿尔泰在内的科布多一带的青塞特奇图勒盟(即新和硕特、新土尔扈特与阿尔泰乌梁海各牧部)之丁口为:丁1650名,口8250名。乾隆五十四年(1789),杜尔伯特部两翼共4570户。
  同治三年(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哈萨克克烈部落牧民1万余户不愿归属俄国,陆续东迁到阿尔泰山,其中由斋桑泊附近的额尔齐斯河迁入阿尔泰一带的牧民1000余户。同期,杜尔伯特部迁往蒙古草原的乌里雅苏台一带。阿尔泰山一带的人口有3万~4万人。
  同治五年(1866),塔尔巴哈台陷落,带兵喇嘛棍噶扎拉参和厄鲁特领队大臣图库尔率十苏木、数万人移驻布伦托海。是年,塔尔巴哈台、奇台、玛纳斯一带的汉、回民亦奔赴布伦托海屯田。这一时期,进入阿尔泰的哈萨克、蒙古民众继续向东扩散,阿尔泰山一带总人口在4万人左右。
  光绪三十三年(1907),阿尔泰之哈萨克族牧民约5万人。此后,至民国初年人口变动不大。
  民国15年(1926),阿山道总人口为6万~7万人。民国17年(1928),据国民政府内政部调查,阿山道总人口为54699人。民国21~22年(1932~1933),据新疆省政府调查,阿山专区有22739户,121189人。民国22年(1933),由于马赫英窜乱及饥荒,阿山专区许多居民或死于战乱、或流向外地,人口锐减至5万~6万人。
  民国24年(1935),据新疆省政府调查,阿山专区有8908户,54930人。民国26年(1937),据阿山行政公署调查,阿山专区有67775人。民国32年(1943),据新疆省政府调查,阿山专区总人口为63040人。
  至民国33年(1944),据新疆省警务处统计,阿山专区有83844人。此后,由于战乱、匪患致使各民族民众不断迁出。
  民国36年(1947)9月,阿山专区西五县(青河、富蕴两县因在乌斯满·斯拉木控制之下,未有统计),各族人口共21212人。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底,阿山专区总人口为56211人。此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逐步稳定,流散到巴里坤、哈密、奇台及沿天山一带寄居外区的各族民众,陆续返回故乡。至1954年,青河县、富蕴县共从外地迁入3465户、15528人。是年,全专区有21250户、106081人。
  1958年,招收来自安徽、河南、甘肃、四川、陕西等省份的支边及自迁人员,境内人口骤增。是年,全专区有27158户、151827人。与1954年相比,总户数增长27.80%,总人口增长43.12%。1959~1961年,3年自然灾害时期,尤其是后2年,生育率低于死亡率,出现负增长。1961年,全专区有31948户、189343人。与1960年相比,总户数增长4.47%,总人口减少0.4%。1962~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改善,人口增长加快。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阿勒泰专区总人口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982年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上升趋势缓和。是年,全地区有93383户、473621人。
  1983年,全地区有93978户、470124人。与1982年相比,总户数增长0.64%,总人口减少0.74%。此后,全地区人口稳步自然增长。
  1995年,全地区有126489户、549867人。与1949年相比,总户数增长914.18%,总人口增长878.22%。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