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藏北凯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6139
颗粒名称:
分类号: I267;G634;I247
页数: 13
页码: 44-56
摘要: 旭日东升,彩霞满天。先遣连的战士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紧张地做着出发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继续前进 是不是 指导员 手榴弹 顶着风

内容

旭日东升,彩霞满天。先遣连的战士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紧张地做着出发的准备工作。
  按照党支部拟定的行军方案,全连能看见走路的六十几名干部、战士,集中起来,临时编成几个战斗班,分到各排去负责拆卸帐篷、上驮、备马工作。得了雪盲症的同志也闲不住,自动摸索着拆卸帐篷,装马褡,备马。这可把战斗班的同志们急坏了,大声喊着:
  “同志们,快住手!这些事我们包下了。”
  战斗班的同志喊破了嗓子,可是有谁听呢?
  经过一阵紧张的战斗,一切准备停当。先遣连的队伍迎着朝阳出发了。
  赵虎是个半雪盲,两眼还可以勉强睁开,他带领由三个战斗班组成的一个尖兵排走在队伍前面。巴图雪盲很轻,经过一天一夜的休息治疗,视力已经恢复,他走在队伍中间,负责前后联系。杨卫国雪盲较重,走在队伍后面。行进的行列,是按眼睛好的和眼睛看不见的花插安排的。为防止马匹混乱,把马匹按班组串连起来。这样,可以互相照应,防止掉队。另外,还特意加强了宣传鼓动工作,派李成当组长。
  队伍一出发,旺堆、小刘、铁塔三个显得特别忙。旺堆随指导员,小刘跟连长,他们跑前跑后传达命令,反映情况。铁塔力气大,特意派到运输班,帮助上驮子、拉骆驼。
  队伍行进不久,进入风沙滩。忽然,前面传来了拉拉队的叫喊声:“欢迎小医生来个歌子好不好!”
  “好!”同志们热烈地应和着。
  李成唱了陕北民歌《信天游》,歌声清脆嘹亮十分悦耳。歌声一停,杨卫国从怀里掏出一支短笛,吹奏起来。他参加革命十几年来,有两件东西是从不离身的:一个笔记本;一支短笛。工作再忙忘不了写日记;环境越艰苦,他的笛子吹得越欢。……他的短笛一响,队伍里立即鸦雀无声。先吹的是《东方红》,笛声含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空旷的风沙滩上空萦回缭绕,深深打动了每个战士的心弦。他们多么向往北京,想念毛主席!在这清脆的笛声中,战士们仿佛看见毛主席就在他们身旁,亲切地向他们招手,谆谆嘱咐他们早日把水深火热中的西藏农奴拯救出来,身上顿时增加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接着吹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笛声雄壮豪迈,表达着强烈的战斗意志,鼓舞了同志们胜利战斗的豪情。伴随着笛声,人人昂首挺胸,挥动着有力的臂膀,迈开整齐的大步,放声高唱: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
  队伍精神振奋地行进在广阔的戈壁原野上。走在杨卫国前边的一班战士王吉成突然停下来问:“指导员,什么时候到藏北呀?我们先遣连每个人都戴上这副黑‘眼镜’,藏族老乡一见不吓坏了?”
  杨卫国笑了,正要回答,李成却抢先说:“王吉成,你决心真大呀,戴三五天还不过瘾,还想戴到藏北去?我可没那份兴趣奉陪你。”
  李成的俏皮话逗得大家好笑了一阵子。如果是往常,王吉成准得和李成吵几句,可是今天指导员在跟前,他忍住了。这时旺堆从后面赶上来说:“指导员,你听这风声!”
  杨卫国勒住马问:“怎么啦?”
  “这风和往常不一样,干热干热的,而且山鹰老在低处飞,很可能又要变天。”
  杨卫国转过身来,迎风站着,伸出右手试着风力和风向。进入昆仑山二十多天以来,他有了点经验,凡是这样的天气,十有八九会有一场风暴来临。他皱了皱眉头,点点头说:“对,看样子是有场风暴。”
  旺堆问:“怎么办?”
  杨卫国没有直接回答,却另外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到达什么位置了?”
  “已经进入风沙滩二十几里了。”
  “你观察后面有风暴袭来吗?”
  “西北上空有乌云在急速向我们移动。”
  “前面沙漠上空呢?”
  “昏沉沉的看不清,可能有风暴。”
  杨卫国沉思半晌,他觉得现时队伍的精神面貌和体力状况,即使遇到风暴也可以抗过去,何况又是顺风,不影响行进速度,最好是争取时间尽快走过去。便果断地说:“旺堆,你去告诉连长,骑马行进,加快速度。”
  “是!”旺堆答应一声,立即骑马飞向前去。一会前面传来命令,队伍骑马行进。
  队伍行进到沙漠中间时,突然倒了风向,顺风变成了顶头逆风。风势越来越大。霎时间,沙漠里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什么也看不见。队首传下“下马步行”的口令。战士们顶着风沙前进。一场和风沙的激烈战斗开始了。
  风一阵比一阵紧。沙石打在人们的脸上、身上和马鞍具上,簌簌地响。谁要是一张口,嘴里准会填满沙子。同志们被暴风吹得摇晃不稳,稍不注意就被暴风吹倒。倒下的同志忙伸手抓住前面马尾,再挺身站起来继续前进。开始马还有劲,后来马也无力了,走几步就停下来,还得后面的人推几把才肯前进。突然,一阵更大的风暴夹杂着一股股沙石迎着队伍袭来。这时前面有人大声喊着:“抓住马尾,不要放松,不要……”后面也有人大声喊着:“赶快跟上,不要断线,……不要……”
  队伍乱了。一股暴风把队伍行进行列分成了三节,都在原地转动,既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战马有的长声嘶啸,有的抖动鬃毛,竖起两只耳朵,喷着鼻子,似乎在寻找自己的主人。
  杨卫国从旺堆的口中知道前边队伍乱了,他大声喊叫道:“我们后边的不要乱,不要乱!跟上,跟上!”
  队伍没有跟上去,仍然在原地旋转着。杨卫国开始整理队伍。他把眼睛看得见的一些同志叫到跟前,要他们把散开的人先集中起来。正在说着,旺堆喊道:“指导员,前面有五六匹马和人一起随着风沙退下来了。”
  杨卫国忙喊道:“快接住他们,叫他们稳住。”
  退下来的人和马稳住了,是五班的同志。他们迷乱了方向,还以为这是向前走着哩。杨卫国把他们紧缩成一个圆圈,自己掌握着,稳住阵脚不动。然后,把散开的人和马收拢来和他们汇合。尽管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后面的几摊子拉在一起,可是和前面的队伍断了联系,仍然前进不了。杨卫国决定让旺堆带路,尽快赶上前面的队伍。叫了几声没人应,他挨个传问,都说没有见。他心里有点犯疑:“怪事,刚才还在,怎么一下就不见了?是不是叫风暴卷走了?”正想派人去找,旺堆和老班长拉着两峰骆驼,一前一后顶着风沙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走到杨卫国面前。旺堆把嘴贴到他耳跟前喊道:“指导员,我们拉来了炊事班的两峰骆驼,叫它领路。在沙漠里它可是霸王。”
  杨卫国乐了。他很赞赏旺堆的机智和才干。同时责怪自己:“我怎么就没考虑到这一着?把运输班的几十峰骆驼都拉上来,分给各排,不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吗?”
  旺堆要求拉着骆驼到前面开路去。杨卫国说:“不,你去运输班,让他们把骆驼都拉上来。”
  “指导员,我去。运输班的骆驼就在后面。”老班长把手上拉的骆驼递给旺堆转身走了。
  一会儿,老班长和铁塔领头拉着运输班的骆驼来了。铁塔向杨卫国要求说:“指导员,让我开路去吧!”
  “走,我们一块儿开路。”杨卫国应了一声,转过脸向后面说:“一个紧跟一个,不要断线。”
  暴风仍在不停地刮着。走了好一阵还没追上前面的队伍。“是不是方向错了,路线不对头?”杨卫国有点怀疑,他正伸手辨别风向,忽听前方断续传来集合号声:“哒嗒哒嗒……”
  因为是顺风,听得比较真切。杨卫国心里笑了。听啊,号声在召唤我们,同志们在焦急地寻找我们!他从号声的方位判断出,他们与前面的队伍已经走成两岔了。忙喊道:“旺堆,快向号音靠拢。”
  原来,暴风把队伍分成三节的时候,赵虎就叫前面三个开路的战斗班停下来,准备等后面的队伍跟上来以后再前进。可是一停下来队伍就乱了套,三个战斗班分成了几摊子。他花费好大功夫才把人集合起来。后面队伍的情况一时还搞不清,他心里着急。急中生智。他从呼啸的风声中想到了号声。“对,吹号,用号声进行联系。”他把司号员文大有扶到马上,又叫几个战士组成一道围墙,护卫着文大有,说:“快吹集合号!快吹!连续着吹!”
  当队伍被暴风分成三段的时候,巴图正走在中间这部分队伍中。他当即命令队伍稳住不动,正准备组织力量到前边开路,马上赶上前面的队伍,突然发现五班的人马不见了,四下派人找也没找到。巴图正在焦虑不安的当儿,猛然听到了军号声。他一面催促队伍迎着号声赶上去,一面派出三个人去找五班。这三个人刚要出发,杨卫国已带着后面的队伍追上来了。
  旺堆和铁塔一起高兴地喊道:“指导员,追上他们了,追上了。”
  “超过去,当开路先锋。”杨卫国闭着眼睛,右手抓住驼鞍,甩动左臂,在风沙中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继续往前走着,没有停步。
  巴图忙问:“指导员,见五班了吗?”
  “在后面。”
  巴图心里松快了,问:“你们怎么现在才来?后面的队伍都跟上了吗?”
  “跟上了。我们到前面开路去。给你们留下几辆‘土坦克’,由郎久同志照管,保险你们再也掉不了队。”
  “在沙漠里这家伙是霸王。”巴图很高兴。尤其是现在有几峰骆驼开路,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郎久遵照指导员的安排,领着几峰骆驼参加到巴图带领的这部分队伍中。杨卫国带领的队伍由旺堆、老班长拉着骆驼开路,超到前面去了。没用多久,他们就追上了赵虎带的三个战斗班。杨卫国说:
  “老赵,现在我来当先行官,你压队吧!”
  赵虎笑哈哈地说:“你又要打瞎子仗了吗?”
  “是啊,机会难得,再打一次。”为了便于指挥,杨卫国叫文大有跟着,当开路先锋去了。
  连队又紧紧连成了一线,行军速度加快了。正走着,司号员文大有不提防被暴风吹倒,随着一股强烈的风浪滚进一个沙窝里,很快不见了人影。叫了几声也没回应,究竟这个沙窝有多深,谁也不知道。老班长急着说:“指导员,给我一峰骆驼,我去找他。你们先走,我们随后赶你们。”
  老班长的请求立即得到了指导员的允许,拉上骆驼急匆匆地走了。
  队伍顶着风沙继续前进。雪盲症在人们心目中这时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很快走出沙漠地带,摆脱风沙的袭击,这是同志们眼前的迫切愿望。可是五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过去了,仍没有走到尽头。究竟还有多远,谁也不知道。
  “指导员,怎么还不见边呀?”一直跟在后面的李成几步追上来问杨卫国,“我们不会走错方位吧?”他觉得在这样大的风沙滩里行进,光靠指北针和风向来判断方位不太保险。
  “不会错,再偏也偏不了多少!”杨卫国满有把握地说。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话说得主观了点,随即问:“旺堆,你看我们的路线错不错?”
  “指导员,我向你保证,错不了。”
  杨卫国没再问,伸出手试着风力,立刻脸上露出笑容。说:“李成,你试试这风。”
  “风又怎么啦?”李成也用手试着。说:“老样子,一个劲地吹。”
  “不对。”杨卫国不同意李成的说法,他用手继续试着,“现在风凉爽、缓和多了,沙子也少了。这就是说我们已经接近阿哈兰杆雪山口了。”
  李成不相信。他用手细心地试着风力,又注意听了听风声,觉得指导员说得有道理。他便用衣袖擦擦眼睛,注视着前方,看能不能瞅见什么。一股风沙过去,眼前忽闪一下,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就在眼前。他高兴得喊叫起来:“指导员,到了,到了!”
  “是吗?”杨卫国心里乐滋滋地说,“你没看错吧?”
  李成兴高采烈地说:“这还假得了,眼前就是雪山。”接着又说:“指导员,你也成山里通了嘛!”
  “真正的山里通是旺堆。我这点本事还是从他那里学来的。”杨卫国说罢,挥动着手臂转身向后面喊道:“同志们,我们马上就要走出风沙滩了,再加把油哇!”
  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飞快地传了下去。行进的速度又增快了。
  队伍走出风沙滩,停在一个避风的地方休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全连清点人员以后,发现缺少老班长和文大有两个人。这又给同志们心上压了一块石头,都有些惴惴不安。旺堆心里更急,跑到连长、指导员跟前请求说:“请批准我去找他们吧!”
  杨卫国觉得事情重大,必须派个干部一起去。他对赵虎说:“老赵,你看是不是派一排长万明带着旺堆一块去?”
  赵虎立即把万明叫到跟前,慎重地说:“你和旺堆拉一峰骆驼,回到文大有被风卷走的地方找他们,必要时你可以鸣枪和他们联系。一定要把他们两个找回来!我们的宿营地定在前面不远的山沟里。”
  文大有被暴风卷落,滚到一个五六十米深的大沙窝里,风沙不停地刮进来,很快,沙子就把他掩盖住了。他赶忙站起身来,想爬出沙窝。刚一举步,一只脚疼痛难忍,才知道脚脖子摔坏了。他咬住牙,忍着疼痛,顶着风沙一步步往上爬呀爬呀,内心鼓励着自己:“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眼看已经爬了一半,可是脚一打闪又被风刮了下去。他无力站起来了,就趴着身子向上爬。可是刚爬上去几米又被风刮落下来。正当他十分困难的时候,老班长拉着骆驼赶来了。他忙把文大有抱起来,说:“大有,快骑上。”
  文大有说:“老班长,不用骑,我扶着驼鞍可以走。”
  “嗨!还罗嗦什么呀!你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骑上,赶快离开这里,要不然,连骆驼都会埋在这里。”
  老班长不由分说把他扶上了骆驼,嘱咐道:“抱紧驼峰,不要掉下来。”
  老班长拉着骆驼,顶着风沙往上爬。风猛沙大,脚刚踏上沙坡就直往下滑落,行动十分困难,他接连向上爬了七八次都失败了。最后决定变换个方位来爬。他解下腰上的皮带,套在驼鞍上。一只手拉住皮带,另一只手用驼绳在骆驼屁股上用力抽打。骆驼嗷嗷嚎叫着,一口气爬上了沙窝。举目一看,不料这里竟是另一个沙窝地带。不过,这些沙窝,与刚才的大沙窝比起来小得多了,坡度也较平缓。老班长拉着骆驼辨别方向,想回到连队通过的路线上去。可是怎么也摆脱不了一些沙丘的阻隔。走着走着骆驼猛然卧倒沙窝里嗷嗷直叫,嘴里吐着白沫,没有多大一会就死了。老班长痛惜地在它身上抚摸了一阵,只得扔下了它。他要背着文大有走。文大有坚持不让背,说:“老班长,我能行。咱们一块慢慢走吧!”
  老班长不肯依他,拉过文大有背上就走。老班长勉力支撑着,走过一个沙丘又一个沙丘,走啊!走啊!他最后支持不住了,一阵昏眩,两眼闪着金花倒在了沙窝里。文大有急了,翻身跪在沙窝里,摇动着老班长的身子,哭喊道:“老班长!老班长!”
  老班长苏醒过来,挣扎着坐起身。见文大有哭了,用手给他擦掉眼泪,说:“大有,坚强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能给它吓住了!”老班长说着,挺身站了起来,又要背文大有。文大有坚决拒绝:“老班长,一块走吧。我一定能坚持到胜利。”
  老班长没有再坚持背他。把他扶起来,把他的右手拉过来搭在自己肩上,一面走一面问:“大有,去年打金集镇的战斗你还记得吗?”
  “记得!”文大有说,“那时我才入伍不到一个月。我们连担任主攻,战斗打得很激烈。”
  “那次战斗最勇敢最顽强的你看是谁?”老班长问。
  “一班长。”文大有说,“他的小腹被敌人炮弹炸开一条口子,鲜血直流,肠子都露出来了,可他仍然坚持战斗,带领全班冲进敌人的团部,活捉了敌人上校团长。”
  “你说,他哪来那么大的力量?”老班长问。
  文大有沉思着说:“他一心想着人民,想着党,想着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
  老班长欣慰地说:“说得对!我们每个革命战士,只要一心想着人民,想着党,想着共产主义事业,就什么困难也不怕,什么困难也能克服。”
  “老班长,你放心,我一定向老同志学习。”文大有感动地说。
  老班长满意地连连点头。两人同时放大了脚步,和风沙搏斗着继续前进。突然远处一声巨响。隐约看出前方有股冲天的烟柱。老班长立即辨认出这是手榴弹爆炸引起的。他估计这是连里派人找他们来了,忙说:“大有,快鸣枪联系。”
  大有接连打了几枪。
  万明和旺堆拉着一峰骆驼,回到文大有摔下去的地方,顺着沙坡往下找。走进一个深陷的大沙窝,估计文大有是滚到这里来了。风沙刮进沙窝打着旋出不去,搞得两人晕头转向的。他们强睁着眼四周找了一圈不见人影,准备走出沙窝。但是他们上去一步溜下两步,爬了几次都没成功。最后两人使劲打着骆驼,用手扶着驼鞍才从沙窝里爬上来。两人一边走一边呼唤着:“文大有,老班长”,声音都嘶哑了,回答他们的只是呼呼的风沙声。万明和旺堆渐渐走进一片起伏不平的沙丘里来了。呼的一声,又有一阵暴风裹着沙石袭来,两人的腿被流沙埋了半截。他们赶忙拔出腿来向前走。旺堆走了几步,觉得有个什么软绵绵的东西在自己脚上拌了一下,差点跌倒。用手一刨,发现一峰死骆驼埋在沙里面。他惊叫道:“排长,你看,骆驼!”旺堆直起身四下张望,拚命叫喊:“老班长,老班长……。”四周仍然只有呼呼的风声。
  “骆驼都被沙埋没了,何况人!”旺堆和万明都在这样想着,心情十分沉重。
  两人一连找了附近的几个沙丘不见踪迹,万明想:“如果他们还活着,也不会走得太远。”急忙说:“旺堆,快鸣枪!”
  旺堆接连打了几枪。可是在这风沙狂啸的旷野里,枪声就象绣花针落地一样,声音太微弱了。他脑子动了一下,有了主意,说:“排长,枪声太小,听不见,扔颗手榴弹试试看。”
  万明觉得这个建议好,在这时手榴弹也只能顶个正常情况下枪声的作用。他同意地说;“好,扔一颗。”
  手榴弹扔出去了,轰地升起一团浓烟。两人屏气静听着四面有什么反应。过了一会,前面不远隐约传来几声枪响。
  两人高兴地叫起来了:“枪声,枪声!”
  有了枪声,这就说明老班长他们还活着。两人心情激动,拉着骆驼奋力地向鸣枪的方向赶去,终于在一个沙窝里找到了老班长和文大有。
  他们把文大有扶着骑到骆驼上,顶着风沙一步一步走出沙漠。半夜时分赶到了宿营地。

知识出处

藏北凯歌

《藏北凯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79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九五〇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支骑兵先遣连进军西藏北部,为我大部队从藏北进军、配合各路大军解放西藏开辟通路,侦察敌情而英勇战斗的故事。这支英雄连队在民族隔阂很深、社会情况复杂、不适应高原气候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挫败了反动派的种种阴谋诡计,消灭了乌斯满残匪,终于在藏北站稳了脚跟。在统一祖国,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解放西藏的斗争中,为人民立了大功。作者描写了连队指导员杨卫国、连长赵虎、战士小刘和藏族战士旺堆、郎久等英雄群像;描写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藏族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感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