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新疆民族的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337
颗粒名称: 一、古代新疆民族的构成
分类号: F323;C55;P618
页数: 7
页码: 57-63
摘要: 远古时期,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我国的一些北方民族和西方民族,诸如羌人、大夏人、渠搜人等,因为受到中原的商朝、周朝和西部秦族的武力威胁,不断向西迁徙,留居于今新疆和更远的中亚地区。此外,还有居住在河西走廊的狐奴部落、单桓部落等,后来西迁到天山南北,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狐奴人和单桓人游牧于今乌鲁木齐东的天山以外。
关键词: 天山南北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伊犁河流域 公元前

内容

远古时期,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我国的一些北方民族和西方民族,诸如羌人、大夏人、渠搜人等,因为受到中原的商朝、周朝和西部秦族的武力威胁,不断向西迁徙,留居于今新疆和更远的中亚地区。此外,还有居住在河西走廊的狐奴部落、单桓部落等,后来西迁到天山南北,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狐奴人和单桓人游牧于今乌鲁木齐东的天山以外。
  到汉朝初期,乌孙和月氏(音:肉支)一起居住在河西走廊,北面与匈奴相邻。后匈奴强盛打败月氏,月氏人西逃到河西走廊的西部和新疆的东部。后来月氏王为匈奴所获,大月氏迁到中亚。受匈奴支持的乌孙追寻月氏也进入新疆。
  公元前3世纪左右,先后活动在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和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有塞人、羌人、乌孙人、匈奴、汉人和一部分当地居民等。在公元前200年以前的一段时间,新疆地区的大部分居民已逐渐稳定下来,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上,在天山北麓草原地带,形成许多所谓“城郭诸国”和“行国”。史书上笼统地称之为“西域三十六国”,后来分化为五十余国。这里所说的“国”,并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指西域各地的带有政权性质的政治势力。他们有大有小,多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生产。古代天山南北、塔里木边缘的人民,都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他们为开辟祖国的西北做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出处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高职学段研究成果。书中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新疆地方史和无神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挖掘,既保留了传统教材中的精华,又打破以往的框架,推陈出新阐明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