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301
颗粒名称: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分类号: D261;D61;A849
页数: 5
页码: 3-7
摘要: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历史上,从封建社会到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提出过一些解决民族问题的主张,但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他们都不可能找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毛泽东 民族工作 邓小平 民族理论

内容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历史上,从封建社会到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提出过一些解决民族问题的主张,但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他们都不可能找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指导着我国民族工作实践和民族理论的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1.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民族观
  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关于民族含义的理论。毛泽东明确指出:“科学的分析是可以的,但政治上不要去区分哪个是民族,哪个是部族或部落。”(转引自《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五期,第19页)根据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2)关于民族消亡与阶级消亡、国家消亡的关系。毛泽东指出:“首先是阶级的消亡,而后是国家的消亡,而后是民族的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转引自《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增刊,第7页)这一理论对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3)关于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毛泽东在谈到反对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问题时指出:“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的问题。”(转引自1963年8月9日《人民日报》)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阶级社会民族斗争的实质以及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4)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毛泽东指出:“在一切工作中要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毛泽东书信选集》,第349页)这是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指导原则。
  (5)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毛泽东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转引自1955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757页)这一理论,已经成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6)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毛泽东在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要点中明确指出:“推行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是两项中心工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7页)
  (7)关于少数民族的发展理论。毛泽东指出:“要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毛泽东著作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733页)“让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转引自《新华月报》1954年7月号,第23页)。
  以上内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民族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理论。毛泽东民族理论在新的实践中,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2.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民族观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关于中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理论;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十分重要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理论;关于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理论;关于搞好民族大团结的理论;关于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关于实现民族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关于宗教工作的理论;关于屯垦戍边的理论。另外,邓小平民族理论还包括关于维护国家统一的理论,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关于照顾少数民族利益的理论以及关于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地区必须改革开放的理论等。
  以上这些理论几乎涉及我国民族工作的所有重大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族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各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民族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其主要内容有:
  (1)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新中国民族工作有两大历史任务的理论。
  (2)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
  (3)强调了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并且把它摆在国家未来发展战略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面,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
  (4)提出坚持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紧密结合,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以及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5)强调各民族之间一定要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
  (6)反复强调民族、宗教问题无小事,提出对民族、宗教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切不可掉以轻心;还提出并确定了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提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防范和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等,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
  (8)在屯垦戍边方面的新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屯垦戍边的思想和理论,指出在新疆组建、恢复、加强生产建设兵团的工作,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央治国安邦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是维护国家统一、开发建设边疆的重大举措。
  (9)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全面进步方面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民族理论。
  (10)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强调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这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也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
  不断加强与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是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解决好民族问题的根本保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是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条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关键;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这些基本点,我们的民族工作肯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知识出处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高职学段研究成果。书中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新疆地方史和无神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挖掘,既保留了传统教材中的精华,又打破以往的框架,推陈出新阐明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