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遗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115
颗粒名称: 西王母遗踪
分类号: I267;G634;TU
页数: 5
页码: 89-93
摘要: 1989年4月,台湾道教“慈惠堂”总道长来到阜康县,向当时分管旅游工作的官员说,他在台湾时的某一夜,王母娘娘给他托梦,说他的宫观倒塌多年,需要整修。他问:“娘娘仙居何处?”王母答:“在西方,十个山头抱着一池水。”醒后,他反复琢磨,认为事出有因,决计要为西王母重建道观。台湾“慈惠堂”所属堂观会所共有900余座,信徒遍及全岛,均是西王母的崇拜者。当道众们得知王母宝观塌毁,十分焦灼,只因海峡两岸隔绝多年,对西王母圣地在何处一无所知。
关键词: 东岳庙 西王母 成吉思汗 游牧民族 邱处机

内容

罗绿绿
  1989年4月,台湾道教“慈惠堂”总道长来到阜康县,向当时分管旅游工作的官员说,他在台湾时的某一夜,王母娘娘给他托梦,说他的宫观倒塌多年,需要整修。他问:“娘娘仙居何处?”王母答:“在西方,十个山头抱着一池水。”醒后,他反复琢磨,认为事出有因,决计要为西王母重建道观。台湾“慈惠堂”所属堂观会所共有900余座,信徒遍及全岛,均是西王母的崇拜者。当道众们得知王母宝观塌毁,十分焦灼,只因海峡两岸隔绝多年,对西王母圣地在何处一无所知。反复思寻,颇费周折。后来总道长与道友们按“西方”方位多次查找探究,猜测可能就是新疆阜康县天山顶上的天池,于是结伴专程来访。他们驱车萦回曲折登上白云深处的天山,果然有一池碧水,四面群峰环峙,峰巅白雪皑皑,山腰苍松似海。碧波上,松树倒影与白云相映,湖光山色,沉净明洁,真是仙家栖居的阆苑胜境。这位道长一打听,原来山上果建有娘娘庙,几百年香火不断,只是早遭毁坏,仅存遗址。因此,他们越加相信西王母梦中所示。返台后,他们在道教信徒中广为宣传。
  1990年11月中旬,“慈惠堂”200余人由香港中转,再度来到天池。北国早寒,天山一带已为冰雪所覆。鉴于道友们一片虔诚,县政府派人用推土机推雪开路,送道友们上山进香。一路上,道友们,包括年幼的孩子都敞开衣襟,用手拍胸作礼不止,虔诚之情令人折服。1991年9月15日,“慈惠堂”又有百余人来到天池。深夜零时,他们在天池举行了蟠桃盛会,并设案斋醮,经师各执法器,齐声诵经。同日同时,来自新加坡“金煅殿”道友30余人,着黄袍,执旗鸣鼓,奉王母塑像至天池,为西王母上寿。
  中国道教文化何以与西域有如此密切的联系?道教是中原汉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创立于汉水、长江流域。中国著名史学家岑仲勉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撰文论述说:在古代曾有一支来自西域的雅利安和蒙古利亚的混血种经甘肃河西走廊,过陕南,进入汉水长江流域,所以在楚文化中保留着草原文化的因素。
  记载昆仑山神话体系最丰富的典籍如《山海经》《天问》《淮南子》都出在楚国。楚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密切关联恰好在道教文化中可以得到验证。根据人类学的论点,现今世界上许多民族在远古都是由不断迁徙的游牧民族和当地土著民族混合而成的,中华民族也不例外。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其实炎帝、黄帝都属来自西域的部落。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这百神包括黄帝、西王母、禹、羿、帝江诸神。在《庄子》和《楚辞》两部著作中常常提到昆仑及黄帝诸神,而道教恰恰也把黄帝、禹、西王母等都奉为尊神,这显然是汉民族通过宗教反映出的恋祖现象。
  老、庄都是楚国人,他们的哲学著作是楚文化的最高典范。老子、庄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以及“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正是游牧民族的世界观、自然观、审美观的至高抽象。而老子被道教奉为教祖,庄子被奉为“南华真人”,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都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道教和游牧民族的思想联系。
  在有关老子的神话中,还讲到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去了西域,并说过关时给关令尹口述了《西升经》。这并非纯属捕风捉影之说,也许这正是一种同化于楚国土著的游牧民族后裔的集体无意识反映。在世界十大宗教中,被尊奉为神的多是男性,女性极少。基督教中有玛丽亚,那是因为她是耶稣的母亲。佛教中被尊为神的女性寥寥无几,而道教中,女神就很多,举其要者有西王母、骊山老母、九天玄女、华山圣母、斗姆元君、麻姑……这也反映了那支进入汉水长江流域的游牧民族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风。
  最能说明道教文化和西域历史联系的是西王母这个神像。西王母是一位少数民族,是道教诸神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王母娘娘设蟠桃会宴请天上诸神和周穆王西巡宾于西王母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故事发生地点均在天池(瑶池)。传说这个池在昆仑山上。实际上古时西域一带山脉名称并不像今时那样有明确界定,常把昆仑作为新疆诸山的统称。《史记·大宛列传赞》中就有“昆仑山高二千五百里……其上有醴泉瑶池”的记载。据《山海经》介绍,西王母“司天之厉及五残”,是执掌瘟疫刑罚的神。“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于唱和的美貌女神了。”“天子宾于西王母……西王母为天子谣。”另有一些有关西王母的神话故事,诸如“麻姑献寿”等。麻姑修道于牟州东南之姑余山,自言“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旧时以麻姑喻长寿,给妇女祝寿时多赠麻姑像。又传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祝寿。西王母有12个女儿,她们听说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便私离瑶池,去助大禹治水。王母发现后,把她们化为山石,从此她们屹立在江边,为过往船只导航。
  在敦煌千佛洞423窟壁画中,还有东王公去昆仑会见西王母,西王母驾着异禽迎接东王公的场面。西王母在中原汉民族中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并被当作道教中的大神,绝对不是黄冠术士的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文化甚至种源的联系。由此,在新疆阜康县天山博格达峰下的天池,也便演化出许多与西王母有关的景物。人们传说山顶大池是娘娘的沐浴之处,东小天池是娘娘的洗脸盆,西小天池是娘娘的洗脚盆。此外还有娘娘的梳妆台,有娘娘埋锅做饭的“大锅底”、“小锅底”,娘娘点天灯用的“灯杆山”。灯杆山地势高峻,传说娘娘曾在此点燃天灯,光华照彻四方。后世山上道士也常在此点灯,悬于山顶。一些老人讲,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之夜,连远在五六十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也能隐约望见灯光。总之,西王母的故事,山上道教遗迹及神话传说很多,天池就这样与道教有了密切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天池被当作道教圣地始于元代。元时长春真人邱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更是道教与西域关系史上最令人津津乐道传诵不绝的佳话。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至中亚之撒马尔罕一带。此时他已年近花甲,深感精力日衰,老之将至。他听近臣刘仲禄说,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行年三百,有长生之术”,为此即派刘前去召请。说来也怪,这位住龙门山修道多年,颇有声望的长春真人,过去金世宗、南宋宁宗先后差人来请,他都不去,唯成吉思汗请他便欣然应诏,不顾72岁高龄毅然就道西行。出发时同行的除官府文臣武将外,有门下弟子18人。他们从山东登州出发,至燕京,出居庸关,北上至克鲁仑河,折向西翻过阿尔泰山,穿越准噶尔盆地来到了鳖思马大城(别失八里)。几天后,他们又向西行。路经博格达山时,邱处机还著诗赞美了博格达峰的雄奇和天池远离尘世的超脱和高古。
  由此向西,他们又路经轮台,回纥昌八剌(昌吉),绥来,至赛里木湖,又西南行至中亚撒马尔罕,历时三载,于1221年4月在今阿富汗境之兴都库什山行宫,才以“折身叉手”为礼,见了元太祖。一见面,成吉思汗迫不及待地问:“真人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真人答称:“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这答复虽不免令成吉思汗失望,但他又极赞赏邱坦率诚实的态度。
  同年九十月间,真人三次讲解卫生之道,成吉思汗温颜聆听,谦恭异常。并赐邱处机“小虎符,副以玺书”,对邱只称“神仙”,不叫名字。由于成吉思汗的器重,元时道教势力大盛,依归者日众。邱处机西行,最长的一段路程在新疆,一路除当地军政长官迎送接待外,各族头领及其他宗教人士也多有参与会见的。邱处机行至金山附近阿不罕山一带时,还修建了一座道观——栖霞观。说建观时“人不召而至,壮者效其力,匠者效其技,富者施其财……不一月落成”。邱处机这一来回,使道教对新疆的影响自然更深了。邱在回程路经阿里马城(今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之霍城县)时,二太子之大匠张公来请邱讲道,说“弟子所居,营三坛,四百余人,晨参暮礼,未尝懈怠……”当时邱已归心似箭,未答应,经张再三请求才说:“若无他事,即当往焉。”但次日,“师所乘马,突东北去,从者不能挽。”张公等泣不止,只叹无缘听他讲道。由这段文字,足证当时道教在新疆盛况之一斑。从邱处机的诗文中,知他到过“天池”,但这是指伊犁的高山湖——赛里木湖,并不是阜康的天池。可民间传说是邱处机带领弟子在阜康天池修了道观——铁瓦寺。
  后来,又有人修了东岳庙,直至解放前庙中都有道士居住,不时还有云游道人到此挂单暂住,或来学习道教规法威仪。清代还修了长春真人祠。天池旧时没有道路,山径崎岖难行,铁瓦寺的瓦全系铁铸,当年修建此寺时,是把铁瓦缚于羊背驮上山的。每年夏季蟠桃会,山下四乡人民竞相骑马上山参加庙会,乌鲁木齐还设有天池办事处,专门备有马匹,接待香客上山。
  辛亥革命以后,伊犁率先响应,当时孙中山派以杨飞霞为首的宣慰团来伊犁访问。这个杨飞霞被老百姓称为“杨将军”,他后来受到新疆督军、督办的猜忌,便出家到天池入道,号太虚。杨将军出资为铁瓦寺(后改名为福寿寺)建了钟鼓楼,修建了东岳庙,又在东岳庙下建了“太虚茅庵”、“八卦暖亭”作为自己的修道之所。只可惜昔时政局动荡,山上寺庙年久失修,解放初铁瓦寺被乌斯满匪帮烧毁,其他庙宇也于此前后废弃坍塌。
  道教在中国西部特别兴盛,从甘肃河西走廊直到新疆,不论大县小县,总有东岳庙、龙王庙、仙姑庙、三宫庙之类的道观,有时一个城里有好几座。至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就更多了,如西大桥东小土山上的“三清宫”,红山砖塔东的“玉皇阁”,老满城的仙姑庙以及娘娘庙、八仙庙、老君庙等等不下二三十座之多。天池是道教圣地,也具有良好的发展旅游事业的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罗绿绿(生年不详),女,浙江绍兴人,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来新疆支边后,与著名学者孟驰北结为伉俪。新疆日报记者,有长篇报告文学《盛世才的妹妹盛世同》等作品集。

知识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系天山天池为核心视点的散文选,我们将以人文天池为起点,对大天山、大西域、乃至天山山脉两翼的整个中亚文化进行散射状的立体观照与解读。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发现,尽早在现有的自然天池景观的基础上,再造一个精神的天池,一座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历史文化丰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