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天山共白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084
颗粒名称: 我与天山共白头
分类号: I267;J212;G634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1945年10月14日,张治中将军作为国民党中央和谈代表,率领梁寒操、彭绍贤、屈武、张静愚、刘孟纯、王曾善等七人飞抵迪化,组建新疆省政府。新疆省政府成立后,张将军接受别人提议,同于佑任院长到阜康县天池一游。
关键词: 张治中 湖光山色 张将军 新疆省政府 随从人员

内容

李唐民
  1945年10月14日,张治中将军作为国民党中央和谈代表,率领梁寒操、彭绍贤、屈武、张静愚、刘孟纯、王曾善等七人飞抵迪化,组建新疆省政府。新疆省政府成立后,张将军接受别人提议,同于佑任院长到阜康县天池一游。
  翌年8月11日,天气晴朗。上午九时,我们的车队从迪化出发,一小时后到达阜康县城。在县城东郊,公务人员、居民和学校的教员学生数百人夹道欢迎。张治中将军、于佑任院长等下车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车队到达石峡时停下来,因无公路,车子不能上山,只好稍事休息。不一会儿,哈萨克牧民牵来几十匹马,张治中将军和于佑任院长乘轿上山,其他人员乘马而上。道路狭窄,乱石阻道,荆棘丛生,行走了两三小时,中午时分才到达临时招待所——福寿寺。
  午餐后休息,下午开始自由游览活动,我们随从人员陪着张将军和于院长观赏湖光山色。
  新疆的夏季,城市戈壁热浪扑怀,酷暑炙人。然而,阜康天池却凉风习习,景色宜人,是个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张将军漫步在池边,登上福寿寺后面的山顶举目四望,天池碧水,群山环抱,池水碧蓝幽静,雄伟挺拔的雪山倒映在池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岸边怪石嶙峋,松林茂密,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峰,在湖东南巍然屹立。我们身临其境,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张将军游兴很高,傍晚观看了天池的夕阳,落日的余晖把满山苍松和幽静的池水都染成了绯红色。随着沁人的爽风,传来了牛羊归圈和牧人的吆唤声。这夕阳下的整个景色宛如一幅起伏跌宕,错落有致,浓淡相宜,泼墨奇妙的山水画。
  12日,我们起床很早,六点多钟同游者观看了天池日出,景色十分壮观,五彩霞光染透了青山绿水,千里峻岭,连绵起伏,万里彩云,变幻如仙境,令人心醉神怡。
  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小姐爱游泳。午间来到天池岸畔,幽深池水,波光粼粼,水寒透骨,温度太低。我们随从人员觉得不适合游泳,但张素我小姐一定要游。她决心已定,表现出极浓兴趣和极大勇气。我们随从人员也无可奈何,只好陪伴着她。
  张素我小姐站在岸边,注视着水波,表现得俊俏飘逸,既具有南国姑娘的秀丽,又具有北国姑娘的健美。一会儿,她脱去外装,身着游泳衣,凝神注目,疾步由浅滩入深,开始游泳。她在水中宛如一只小鸭,两手轻轻拍击着碧水向海东游。因无保安措施,加之水寒怕出不测,我们随从人员召唤她向回游来。张小姐在水中畅游约半小时后才上岸。岸上同行的游人,个个拍手叫好,称赞张小姐在高山湖泊搏击,不怕水寒,敢冒风险的无畏精神。随行记者,在岸上拍照了张素我的照片,这些泳照后来在8月份的《新疆画报》上刊载了出来。
  这天午休后,于佑任院长同张治中观赏了三清殿后,在南陪殿稍事休息,和道人进行了畅谈。于院长问到福寿寺的情况,福寿寺为何供道家神像?道人支吾其词,答不上所以然。于院长说:“乘今日之兴,我给庙院送一个道教名称。”几个道人赞同。于院长挥笔题写了“灵山道观”,并即兴作《浣溪沙·天山词》一首——
  我与天山共白头,
  白头相映亦风流,
  慕它雪水灌田畴。
  风雪飘摇成过去,
  暮雪收尽见方舟,
  山河憔悴几经秋。
  这首词,在游览后也刊登在当年8月份的《新疆日报》上。最后张将军和于院长问了问天池景观分布情况。我们虽无向导,但参阅过有关资料和神话传说,据道人所谈,也使我了解了天池的景观。
  天池风景与江南风景所不同者,就是它独特的自然美。然而游者甚多而知其景观来龙去脉者甚少。“石门一线天”是我们进入天
  池的门户,我们已领略过了。“龙潭碧月”的山路旁,为一小潭,谓“小天池。”我们观赏时,有人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四周云杉塔松,披绿挂翠。时值秋夜,碧月当空,静影沉璧,此奇景堪称一绝。海北岸有一孤榆,特殊的自然生态,给它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据道人说就是丰水年景,海子里的水也只能漫到古榆的根部。于是,历来把古榆与水面距离作为测量水位的标志,故称“定海神针”。海子西边三四公里有座山,当地人称“灯杆山”。山上傲然耸立着三块巨大的峋石,直刺苍穹,立地顶天,蔚然壮观,人称“顶天三石”。据说过去石上立一灯杆,挂一盏明灯,夜晚照山川,象征着安乐太平。晚上在迪化也可遥遥望见红灯。
  我们从海子以北由近到远向南眺望,野花似锦,草坪如毯,湖水粼粼,松林叠翠,远山雪白,景色别具一格。
  我们站在寺门前仰首西望,天池西岸山峦拔翠,松涛起伏,即便寒冬腊月,松林也巍然屹立,气势磅礴。文化人称此景为“西山观松”。沿天池北缘向东约一里多到天池水闸下,有个季节性小潭。潭内小泉遍布,不停地由潭底冒出无数小气泡,如若“珍珠”。据说每到夏初,冰雪消融,潭水由山岸跌落谷底,飞瀑直下,流银泻玉,垂帘百尺,水声轰鸣,数十公尺内水雾似烟,骄阳折射,彩练横空,气象万千。
  李唐民,生平不详。

知识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系天山天池为核心视点的散文选,我们将以人文天池为起点,对大天山、大西域、乃至天山山脉两翼的整个中亚文化进行散射状的立体观照与解读。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发现,尽早在现有的自然天池景观的基础上,再造一个精神的天池,一座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历史文化丰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