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天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067
颗粒名称: 登临天池
分类号: G633;G623;K825
页数: 1
页码: 34-34
摘要: 余从幼年起,对天池就听到许多神话传说,留有深刻印象。一直把天池看作是“仙境”,也曾做过游天池的奢望。但是,我家在东北长白山,天池位于新疆天山,相距遥远,天各一方,只是引颈怅望,何日实现?谁知1935年冬真的来到了乌鲁木齐。心想天池近在眼前,并非高不可攀。每望博克达山,感到异常欣慰,登天池并非难事。但是由于当时未修通公路,交通不便,去天池只能骑马,由阜康进山,往往尚需数日。又加上当时无人提倡,身为教师的我,实无力前往。
关键词: 东北长白山 新疆省政府 教育厅厅长 游天池 抗日救国军

内容

陈方伯
  余从幼年起,对天池就听到许多神话传说,留有深刻印象。一直把天池看作是“仙境”,也曾做过游天池的奢望。但是,我家在东北长白山,天池位于新疆天山,相距遥远,天各一方,只是引颈怅望,何日实现?谁知1935年冬真的来到了乌鲁木齐。心想天池近在眼前,并非高不可攀。每望博克达山,感到异常欣慰,登天池并非难事。但是由于当时未修通公路,交通不便,去天池只能骑马,由阜康进山,往往尚需数日。又加上当时无人提倡,身为教师的我,实无力前往。一直到1947年才一游天池,夙愿始偿。由阜康县骑马进山,整整走了将近一天,才到达天池。一路上道路崎岖,山峦起伏,翠绕羊肠,林木葱茏。时而乘马,时而徒步。因游天池心切,丝毫不觉疲倦,尤其是进山以后,一直盘旋在青山绿水之间。
  真感优美景观不尽,有幸偕侣游,始终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到达天池时,已是夕阳近山。平湖西照,晚霞在天,松杉蔽野。一片佳景,引人入胜,一天疲劳,荡涤净尽。夜宿于驻军帐篷中。高山气候凉爽,适于睡眠,一觉醒来,天已破晓。翌日绕湖一周,观赏了天池全貌,探视了真人等古迹,尽兴而归,仍宿原地。第三天下山。
  ………
  陈方伯(1910~1999),辽宁开原人。教育家。193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35年任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司令部参谋,随军进入新疆。1942年被盛世才关押,1945年出狱后任新疆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1949年参与新疆“九·二五”和平起义。晚年时仍著书立说,主持教学工作。和他人合著《从白山黑水到天山塔河》一书。曾于1947年、1981年两次游天池。

知识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系天山天池为核心视点的散文选,我们将以人文天池为起点,对大天山、大西域、乃至天山山脉两翼的整个中亚文化进行散射状的立体观照与解读。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发现,尽早在现有的自然天池景观的基础上,再造一个精神的天池,一座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历史文化丰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