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知识分子(以出生先后为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和静不会忘记》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1173
颗粒名称: 五、知识分子(以出生先后为序)
分类号: F426;G633;D261
页数: 53
页码: 301-353
摘要: 布·杜仙 男,蒙古族,1912年出生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巩乃斯安建斜米乃尔,1936年由新疆省政府保送到苏联塔什干中亚学院留学,1937年回国后在新疆公安厅工作,1945年回巴音布鲁克宣传进步思想,积极参加三区革命活动。1939年至1944年在焉耆专区教育科等部门工作。1951年在巩乃斯乡与吕日甫老翁,托木古提老翁共同创办了安建库热小学,任校长。1955年去逝,终年53岁。
关键词: 和静县 蒙古族 自治区 中国共产党 新疆和静县

内容

布·杜仙 男,蒙古族,1912年出生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巩乃斯安建斜米乃尔,1936年由新疆省政府保送到苏联塔什干中亚学院留学,1937年回国后在新疆公安厅工作,1945年回巴音布鲁克宣传进步思想,积极参加三区革命活动。1939年至1944年在焉耆专区教育科等部门工作。1951年在巩乃斯乡与吕日甫老翁,托木古提老翁共同创办了安建库热小学,任校长。1955年去逝,终年53岁。
  巴·巴德木 男,蒙古族,1915年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那拉提牧场。1936年由新疆省政府保送到苏联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中亚高等学院留学。1938年毕业回国到焉耆县包尔海小学任教师、校长,后回到巴音布鲁克参加三区革命。1945年在新源县阿拉图别创办了巴音布鲁克小学并任校长。1947年任尤鲁都斯县茶腾旗扎楞。解放后任巴音布鲁克区二乡副乡长,1958年任火星牧场私方场长。“文革”期间受迫害而死。
  加·李加拉 男,蒙古族,1924年10月出生于和静县巴音乡一农民家庭,1949年11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1月在新疆省卫生处任翻译,1976年调入新疆人民出版社工作,曾任新疆人民出版社蒙文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专业技术职务,是自治区翻译协会会员、自治区呼都木蒙文推广领导小组成员。曾获自治区卫生系统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87年5月退休,1990年5月20日因病去世,终年66岁。
  永·布娃 女,蒙古族,1926年1月出生于和静县。老知识分子,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布娃从小学习托忒蒙文,1935年9月进新疆省女子学院附小学汉文,1944年毕业回到和静县到1984年退休整整40年从事教育工作。1951年在和静县第一小学任校长,1954年调哈尔莫敦区小学任校长,1955年调巴州二中任教,1960年回和静第一中学任教。教育生涯中也遇到了不少坎坷,“文革”中受迫害达13年之久,1978年,党和人民政府为她落实了政策。在从事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项公益社会活动,1950年参加组织妇女工作的活动,从1950年并担任和静县妇联委员,1957年任州妇联常委,1980年当选和静政协6至8届常委,1986年任和静县关心下代委员会副会长,退休后担任老干部协会副会长。布娃会蒙、汉、维三种语言文字,几十年在多民族学校的工作中并主动担任翻译。解放初期由于教材缺,她不分日夜编译教材,解决了教材的困难,没有音乐课本,她翻译了40多首革命歌曲,并自己作词曲创作60多首蒙古语歌曲,教学生唱;1955年她翻译“妇婴卫生”一书,由自治区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1984年退休后编写了“土尔扈特部落教育历史情况”;离开工作岗位后,她收集了500多首蒙古族民歌等。她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巴州蒙古族中的第一代女教育工作者。1983年被全国少年儿童教育协调委员会授予“荣誉园丁”奖章。1990年巴州教育局、巴州教育工会授予“优秀教育世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州级“优秀老干部”称号。
  西·诺尔布 曾用名,诺尔布才仁,男,蒙古族,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卫拉特蒙古旧土尔扈特南部茶腾旗人。其父西力克曾任旧土尔扈特南部乌纳恩素珠克图盟协理,新疆蒙古骑兵旅旅长,新疆教育厅副厅长,新疆蒙古族文化促进会首任会长等,是新疆蒙古族旧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1937年被盛世才“阴谋暴动”莫须有罪名逮捕入狱,一年后死于狱中。全家被流放到伊犁惠远。同被流放的有许多新疆知名进步人士的家眷。受环境影响,诺尔布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开始向往苏联,追求自由平等,并常去苏联在伊宁开办的外文书店看书、买书,认识了书店经理旗布林。以后,诺尔布到迪化上省立第一中学,旗布林介绍他去苏联在迪化开办的外文书店,在那里认识了迪化外文书店的苏联塔塔尔族经理,并常去看书、买书。1944年3月15日被逮捕入狱。入狱时,诺尔布还是一位中学生。狱中与涂治(参加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新疆代表,解放后任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相识,受到他进步思想的很大影响。同年底,保释出狱后,诺尔布投奔三区革命政权控制下的珠勒都斯县(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在县政府工作,省政府和三区革命政权开始和平谈判后,国民党政权答应发还财产,1946年底,他为办理被没收的家财,前去迪化。随后,由于和平谈判破裂,返回尤鲁都斯的道路被封锁,滞留和静县。1948年,在和静县被推选为省候补参议员,当时由于站在“三区”革命政权一边,被撤销参议员资格。新疆和平解放前夕,徐治经常给诺尔布提供新疆地下革命组织“战斗社”的油印传单,诺尔布将其中刊载的新华社消息秘密传播,因此也引起国民党特务注意,但由于是乌静彬的外甥女婿,国民党特务才没敢轻举妄动。1949年9月,徐治作为新疆代表,与赛福鼎等人前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徐治介绍诺尔布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诺尔布在中央民委参加为解放西藏举办的藏民研究班。之后,于1950年9月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民族学专业学习。1952年底,留校任教。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被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诺尔布随之调中央民院任教。此时,由于中央民院刚刚创办不久,相关专业教学条件还不完备,诺尔布被派去北京大学东语系边工作边跟北大聘请的外国专家进修,1955年回中央民院。受“反胡风”、“反右派”运动的影响,诺尔布1958年初回到新疆,在新疆青年出版社工作,1961年又回到和静县,先后在县中学、县农业银行工作。1966年,在“社教”与“文革”中,诺尔布受到残酷迫害,被赶到乌拉斯台农场监督劳动。1979年平反,回和静县一中任教。1980年调新疆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诺尔布自十几岁起就迷恋蒙古学,虽一生历经坎坷,但对蒙古学的研究忠贞不渝。他尤其对西蒙古史有很深的造诣,其代表作《〈扎雅班迪达传〉注释》,学术价值很高,被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用蒙文出版后,又被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社会科学院译成俄文出版;其代表性学术论文《论土尔扈特起源及克列特》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以来,以其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阐述了土尔扈特部的起源和变迁,被国内外学者广为注意。诺尔布1988年退休。1992年被聘为自治区文化馆馆长,他数次出国到俄罗斯、蒙古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1993年至1997年,受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社会科学院聘请,前去进行西蒙古史研究。回国后已耄耋之年的诺尔布,仍跋涉于蒙古学领域,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对蒙古语名词术语的创制原则、方法有独到见解,已编写蒙、汉、俄、英等几种语言对照的名词术语分类辞典。诺尔布是国际蒙古学学会会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中亚学会会员,中国《江格尔》研究会理事。诺尔布2003年3月去逝,终年78岁。
  根·西日甫 男,蒙古族,1930年11月出生于巴音布鲁克区巴音乌鲁乡牧民根登家中,1937年3月开始在巴仑台黄庙当满经,1940年去西藏求学,三年归来,在名医劳其格门下学徒,开始了他一生的从医生涯。他随恩师走遍巴音乌鲁乡的山山水水,为广大牧民解除病痛,深受当地人们的尊重。“文革”期间西日甫遭受打击,下放煤矿劳动,1978年恢复工作,巴音布鲁克区医院成立蒙医部调西日甫任蒙医,后获副主任医师等专业资格证书,他不顾年迈亲自上山采药,制药,亲自去西藏进药。为弘扬和发展蒙古中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蒙医,也是一个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多次当选为自治区、巴州、和静县政协委员,1991年5月退休,1994年6月14日经自治区佛教协会任命为巴克新库热老翁。1996年10月因病在和静去世,终年66岁。
  道·巴代 男,蒙古族,1933年12月25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古尔温苏木村一户贫牧家庭。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1957年4月参加工作,197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至1965年在和静县中学任汉语教师。1965年8月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工作,1973年12月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工作,1983年5月调新疆蒙古师范学校任副校长。1992年5月26日带领蒙古师范学校毕业班的40多名实习生到和静县中学、巴仑台中学、乌拉斯台小学等学校安排实习工作的路途中不幸病故。终年59岁。
  李顺 男,汉族,1934年2月16日生,河北省肃宁县人,1948年1月5日参军,197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书记、兵团23团场党委委员。1948年1月参加华东军区文化干部学校学习,同年12月毕业,分配在二军六师卫生部历任卫生员、护士。参加过春季陕中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秦岭战役、和平解放新疆,立三等战功一次,获华北、西北解放纪念章各一枚。进疆后曾参加卫校护士班、医师班学习,毕业后历任二军六师医院护士、护士长、医士。农二师二十三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院长,和静县医院医务科主任等职。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系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外科专业30余年,有解决临床专业复杂疑难病症的诊疗技术和技术操作。在医疗实践中能不断开展新的医疗项目,并能不断总结经验,在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二篇、州级三篇、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一篇,获州级科技成果奖一次,1995年8月离休。
  徐存良 男,汉族,1934年11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北关。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任高级兽医师。徐存良从1944年8月开始上学,1956年8月录取到新疆八一农学院兽医本科,1961年8月毕业分配到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兽医站工作,1965年10月调和静县畜牧技术中心站工作;1995年7月退休。1984年9月至1990年3月任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站站长,1985年当选巴州畜牧兽医草原学会理事,1994年11月授予巴州畜牧、兽医、草原学会名誉理事。1986年任和静县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和静县科协委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防、检、驱、治,年年深入高寒山区畜群调查研究疫情,防疫灭病,先后从事过和静县常发流行严重的口蹄疫,羔羊痢疾,布氏杆菌、马鼻疸等病防治,直至控制消灭。1977年至1995年主持了全县畜禽寄生虫病的防止研究,擅长畜禽寄生虫的鉴定技术,主攻畜禽寄生虫病防治中的疑难问题。主编了《和静县动物病志》,截至1995年7月,在和静县境内共确诊各类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155种。在省、自治区、州级科技杂志上发表畜禽疫病专题报告21篇,获自治区、州、县级科学进步奖及个人先进奖9次。1980年《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巴音郭楞公社四大队绵羊寄生虫调查报告》获巴州科代会优秀科技成果奖;1983年7月授予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1986年《巴州地区绵羊寄生虫区系调查综述》获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畜寄生虫病防治先进个人;1989年《巴州采取连续检疫净化控制巴州地区马鼻疽》项目获科学进步三等奖;1987年2月评为巴州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优秀工作干部;1990年9月27日获自治区动物疫病普查工作中先进个人奖;1993年3月《和静县动物疫病志》获科学进步一等奖;1993年3月《和静县对周龄羊一次免疫连续三年控制羊布氏杆菌试验》项目获科学进步二等奖。
  唐劲谷 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1960年10月参加工作,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1960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长期在且末县工作,1987年7月调和静县党校工作;1996年7月获高级讲师职称。1996年10月退休。
  常广汉 男,汉族,江苏丰县人,生于1936年7月,1959年毕业江苏徐州农业技术学校,后分配到江苏金坛县农科所工作,1964年来疆,分配到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任农业技术员。1978年在农场生产股工作,1980年任生产股股长,1984年任农业公司经理,1984年2月入党。1985年调和静农技站任农技站副站长(主持工作),1987年9月调种子站任副站长(主持工作)。1989年5月获农业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者荣誉证书,1991年9月获得自治区农业厅农业科学进步奖,1991年获得自治区农业厅春小麦优良品种墨巴65推广应用奖。1992年授予高级农艺师职称。1996年退休。
  陈学祥 女,汉族,1936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彭山。1985年3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至1954年在四川省农业学校学习;1954年至1957年在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学习;1957年至1958年在四川成都西马童街任教;1958年至1961年在四川成都簸箕中小学任教,并担任少先大队辅导员;1961年至1973年在新疆伽师三场总场学校任教;1973年至1975年在新疆轮台野云沟农场学校任教;1975年至1992年在新疆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中学任教;1986年至1992年期间任乌拉斯台农场中学教务主任;1988年被聘任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83年获“自治区优秀家长”称号,至1993年先后20余次被评为场、校级“先进教师”、“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
  文达之 男,汉族,1937年5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1946年9月至1956年8月在新疆八一农学院上学,1956年9月至1961年11月在库尔勒专署湖南农林局工作,1961年12月至1997年7月在乌拉斯台农场任三队、四队、基建队会计,农场综合计制员,农场学校副校长,农场中学校长,农场生产办副主任,副科长,1997年7月1日退休。1989年获高级农经师。
  魏宗生 男,汉族,1937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畜牧师。1963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畜牧系;1963年10月至1978年在乌拉斯台农场牧业连任畜牧技术员;1978年至1981年在乌拉斯台农场生产股任畜牧技术员、畜牧管理站副站长;1982年12月晋升为畜牧师;1984年6月当选和静县第九届人大代表;1985年11月至1990年2月任农场畜牧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1990年3月晋升为高级畜牧师,任农场场长助理;1985年9月获巴州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9年1月获农场十年改革作出卓越贡献证书;1996任农场畜牧科科长;1999年退休。
  买斯木江·土尔地 男,维吾尔族,生于1937年10月,1958年参加工作,1958年至1971年2月先后在乌拉斯台农场、县农技站工作,1971年至1972年10月在县革委会工作,1972年至1973年4月在县农牧局工作,1973年4月至1993年3月在县种子站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副站长、支部书记,1997年9月获副高级农艺师资格。1988年获自治州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1989年5月获农业部颁发的长期坚持农牧渔业技术推广工作突出贡献者荣誉,1983年7月获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荣誉证书,1992年2月获农业部“在振兴农业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个人”。1998年4月退休。
  刘建章 男,汉族,1938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水利系,同年被分配到和静县人委水利科工作,1971年2月调往先行公社水管站工作,1975年调回和静县水电局,先后任业务股长、副局长等职,1984年任县计委主任兼县农业规划办主任,1988年调巴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工作,任规划室主任,1992年被授予高级工程师职称。1998年退休。在工作36年里,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工作。
  葛耀东 男,汉族,1938年3月出生,山东人,1962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被评为高级语文教师。1958年至1962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62年至1965年在山东嘉祥县一中任高中语文教师,1965年至1970年在山东金乡县文工团任编剧、导演,1970年至1983年在山东金乡县任兴隆中学高中语文教师,1983年至1985年在新疆农二师29团中学任教,1985年至1998年在新疆和静县一中任教,1998年退休。1998年至2002年学校反聘在库尔勒任教。
  刘迎佩 女,汉族,1938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阴。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水利系,同年被分配到和静县人委水利科工作,1971年调往先行公社水管站工作,1975年2月调回和静县水电局。1988年调巴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任技术情报室主任,期间被授予高级工程师职称。1993年退休。
  李明芳 女,汉族,1938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宜宾。1955年2月毕业于四川宜宾农校农学专业,同年3月分配到和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期间先后担任和静种子公司经理,和静县农技站站长。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987年至1992年当选和静县政协第八、第九届委员会常委,1988至1992年担任巴州政协六届委员会委员。期间,李明芳于1983年10月被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被农牧渔业部授予“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被评选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1984年至1986年两年荣获自治区农业厅“优质原种”二等奖。州级“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李书维 男,汉族,1938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衡水。中国共产党员,大专学历,1995年12月获高级兽医师任职资格。1958年至1962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农业专科学校读书,1962年7月至1997年1月一直在和静县牧业战线上工作,1997年1月退休于和静县兽医站。在工作期间多次荣获科技进步奖和先进个人称号。
  李卓高 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在天龙水泥厂任技术员。1988年评聘为工程师,1988年研制白色碳酸盐水泥填补自治区空白,获自治区科研成果奖。1957年在天龙水泥厂化验室工作。1958年8月在河北唐山市启新水泥厂学习。1960年在天龙水泥厂化验室工作。1965年7月任化验室副主任。1986年11月头屯河水泥厂任主任;1989年1月任和静水泥厂技术协作副厂长;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承包和静水泥厂任厂长。1993年3月获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1996年4月退休。
  努尔力 男,哈萨克族,1939年6月出生于新疆伊犁县。198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1956年9月至1959年2月毕业于“八一”农学院畜牧系畜牧专业;1959年2月至1993年3月10日在和静巴润哈尔莫敦镇兽医站工作;曾任该兽医站站长,曾30多次被县、州评为先进个人。1979年至1984年参加巴州绵羊的改良荣获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992年8月1日晋升为畜牧师;1998年被评为“高级畜牧师”;1998年3月10日退休。2000年10月7日因病去世,终年61岁。
  杨亦新 女,汉族,1940年10月出生于江苏武进,中共党员,和静县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副高级畜牧师。1959年至1963年8月在苏北农学院畜牧专业学习;1963年8月至1971年6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种羊场工作;1971年7月至1986年12月调和静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站工作;1984年任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站副站长;1987年1月至1988年1月在县科委任副主任;1988年3月至1995年任县畜牧中心站副站长,1995年退休。杨亦新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30余年,奔波于牧业生产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获得了自治区、州、县级多项科技成果奖:1985年“巴音布鲁克羊选育与提高”获州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巴音布鲁克羊标准”获州科技进步二等;1992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星火奖”。1982年被评为自治区商品牛基地先进生产工作者;198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
  李永富 男,汉族,1940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万县。1965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蔬菜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新疆自治区青三班学习,并参加新疆哈密镇回城公社、五堡公社社教,1968年分配到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接受再教育三年,1971年3月调和静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任果树技术员,先后在农牧局、农林科、林管站任园林技术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调科委任科员,1984年任和静县八棵树公社党委书记,并协助县委、政府完成撤社建乡工作,1985年任乃门莫敦乡党委书记。1987年和静县“星火”计划试点工作开始后,调县综合技术开发办公室任副主任,“星火计划”告一段落后,调到县区划办任主任,1988年调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任站长,1988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996年调到园艺技术服务站工作,2000年11月退休。在工作的36年里,主要是从事园艺技术的推广与研究,投身于苹果基地建设以及星火计划《苹果大面积丰产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并结合新疆焉耆盆地的气候特点与和静县果树生产的实际,撰写了合理化建议、技术报告,果树生产规划,有学术价值的论文40余篇,正式发表论文14篇,李永富是中国农学会会员,新疆园艺学会会员、新疆巴州园艺学会理事,和静县专家顾问团成员,巴州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六次获得自治州和县科技进步奖。
  尼·奎开 女,蒙古族,1940年12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60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1960年在焉耆县三中任教;1961年在和静县一中任教;1983年在巴州蒙中任教。1985年被评为州级先进教师;1987年评为优秀工作者。1983年至1993年连续二届当选为州政协委员;1986年至1988年当选和静县人大代表。
  吐尔地·艾山 男,维吾尔族,1940年12月出生于新疆库尔勒。1960年7月毕业于新疆师范学院,9月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0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1999年6月退休。2002年10月因病去世。终年62岁。
  高金善男,汉族,1940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临泉县。1980年12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6月毕业于安徽省师范学院外语系俄语专业,本科学历。1966年6月参加工作。1966年6月至1968年5月在原安徽省师范学院参加“文革”,1968至1970年9月在乌拉斯台农场四连接受再教育。1970年9月至1988年1月在和静县一中任教,期间于1987年3月25日发表了《口诀引入教学法》一文,此法在全疆范围内得到了运用。1987年5月通过数年研究,实验并总结出了《外语分组教学法》在和静进行交流和推广,1987年8月南疆片第一个外语教学研究会成立,高金善担任常务理事长,1988年1月至1992年1月调任和静县二中副校长,组建了职业技术高级中学,1992年1月调和静县教研室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被评为中学外语高级教师。1987年被评为模范班主任。1989年被自治州评为优秀教师。1996年6月退休。
  王敏文 女,汉族,甘肃省镇原县人,生于1940年,1963年8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土壤农化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新疆和静县农技站工作,曾担任五站团支部书记(农技站、种子站、气象站、草原站、兽医站)。1971年调到和静县一中任教。1980年调回原单位农技站工作。先后任农技站土肥组组长,农技站副站长。1983年评为“巴州农业技术优秀推广员”,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评为“巴州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1981年至1993年连续获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先后共26项,其中: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十六项、三等奖八项。1991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先后发表论文有22篇。
  彭·巴音查汗 男,蒙古族,1940年出生于和静县。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0年8月10日毕业于自治区教育学院(原第一师范),当年8月15日分配到巴州卫校任教;1962年10月调和静县巴音布鲁克中学任教。在巴音布鲁克中学任教期间培养了首批高中生,送几十名学生去大专院校。1979年10月调到和静县人民法院做审判工作,在做好日常审判业务的同时,了解处理了一批“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1981年7月调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1983年7月到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任教;1985年任巴州蒙族高级中学总务处主任。1996年4月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发表论文两篇。
  张宝玲 女,汉族,1941年1月13日(农历)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60年8月至1964年8月在八一农学院畜牧专业本科班毕业,1964年8月分配到和静县畜牧科任科员,1971年3月至1982年2月在巴仑台外贸站任出纳,1982年3月调县兽医站工作,从事兽医专业,1987年至1992年在和静实施的“星火计划”活动中,参加了黄牛改良的课题研究,获自治区课题研究二等奖。1995年2月晋升高级畜牧师职称。1996年1月退休。
  金庆庸 男,满族,1941年9月6日出生于辽宁省一知识分子家庭。先后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专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59年参加工作,任锦州水产公司远洋捕捞队油料保管员、文化补习教师;1962年下乡支农任中、小学教师、灌区民工干部、林场技术员,期间曾参加劳动多年。1982年家庭落实政策后,重返教育岗位,1983年应聘进疆在农二师24团子弟学校任教;1985年转入和静县一中,任文科班班主任、史地政教研组组长;1992年任教务处副主任;1994年任政教处主任;1998年后任德育处主任。曾任历史教学研究会第一、第二届理事,县政协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委员,并任后两届常委。曾参(主)编三本历史高考练习书,有五篇论文在自治区、自治州获奖,其中有三篇发表。1998年经考核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退休。
  阿·道尔吉 男,蒙古族,1941年9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哈木胡提农场阿来之子。1961年7月毕业于新疆蒙古师范;1961年8月分配到和静县蒙族初级中学任教;1984年4月调往巴州蒙族高级中学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1979年11月3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至1994年新疆广播师范大学毕业、大专学历。1975年至1980年,阿·道尔吉在普及胡都木蒙文中,被评为自治区普及胡都木蒙文先进工作者。阿·道尔吉在教学工作之余,在蒙文学研究、文学创作、翻译、论文、新闻、通讯等方面先后发表作品约40多篇,收集出版民间歌谣400多首、谚语1200多条、收集出版土尔扈特部落文史2本。在巴州蒙族高级中学先后多次被评为自治州、巴州蒙中和和静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
  张忱惠 男,满族,1941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柳河县。196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1990年获高级兽医师职称。1961年至1966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上学;1966年至1968年7月在校参加“文革”;1968年7月至1970年4月在7969部队农场接收再教育;1970年4月至1984年9月在和静县兽医站工作;1984年9月至1988年在和静镇任党委书记;1988年至1990年在畜牧局任副局长、党支部书记等职;1990年3月至1997年在和静县兽医站任站长。
  唐新阳 男,汉族,1942年2月出生于安徽。1961年7月山东大学肄业,1961年9月参加工作,1998年10月晋升为高级语文教师,2002年2月退休。
  赵锡文 男,汉族,河北省安平县人,副主任中医师,生于1942年5月,1968年毕业于新疆昌吉州卫生学校医士班。毕业后于1969年10月到和静县先行公社卫生院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卫生院副院长。1985年1月调和静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担任过门诊主任,中医科主任,院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全院中西医病历三级质控员兼内二科主任,县离休干部医疗组组长,药剂科主任,院全员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在职期间曾发表医学论文多篇。多年来从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工作,擅长于中医内科杂病、温病、妇科、儿科、皮肤外科疑难病的治疗。曾任巴州中医学会理事,和静县医学会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当选巴州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和静镇第三届、第四届镇人大代表。
  巴·徐德 男,蒙古族,1942年10月出生于和静县阿拉沟夏尔沟村巴德木家。1962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师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巴州人民医院内科。1964年7月调往和硕县医院工作。1965年10月至1983年11月在巴仑台医院从事内、外、儿、妇科等临床工作达18年,此间在巴州卫校任教。1967年和1970年在农村缺医缺药的情况下培训赤脚医生,1978年至1983年任巴仑台镇医院院长,走遍了整个巴仑台的山山水水的每一个角落。1983年12月调入了和静县人民医院,199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10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对内科重症如:肺心病、肺癌、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心肌梗塞、高血压、胃癌、难治性消化溃疡、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白血病、淋巴结核、糖尿病、中风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先后发表论文5篇。
  敖·艾力曼 女,蒙古族,1942年12月15日出生于新疆迪化市(乌鲁木齐),中专学历,1958年9月参加工作。1958年9月在新疆蒙古师范念书。毕业分配到自治区体委航空俱乐部,担任滑翔运动员。艾力曼从小热爱体育事业,1956年7月在焉耆中学时,代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参加了青岛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1958年10月开始在河南安阳中央滑翔学校学习,实现了一个当飞行员的梦想,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5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上,艾力曼做为新疆代表队参加了滑翔比赛,和队友一起获得了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七名的奖牌,回到新疆在八·一剧场受王恩茂、赛福鼎等各级领导的接见。1958年在新疆航空俱乐部时,参加航模、摩托车、射击、滑翔、无线电等5项全能训练,表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多次参加了全疆民兵训练比赛,还针对教学,为艾力曼专门拍摄了纪录片,在全疆及全国播放。1961年因自然灾害,新疆滑翔学校解散,当时领导让艾力曼留在自治区体委竞赛科工作,但是艾力曼考虑到家乡特别缺少有文化的人才,选择了和静,分配到巴音布鲁克草原,在最偏远、最困难的地区当一名人民教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奉献给草原牧民的后代,1972年艾力曼调巴仑台税务所工作,后又调银行工作。1981年4月石河子恢复了新疆滑翔学校,艾力曼重新从事了自己热爱的滑翔事业。1982年调兰州滑翔学校进行飞行训练及带学生任教,由于经济困难,滑翔学校又一次解散,艾力曼告别了两起两落的滑翔学校飞翔生涯,于1984年,调回乌鲁木齐从事马术运动,开始和其他同事及马术运动员们一起刻苦训练。1984年以来在全国马术锦标赛国际马联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等诸多比赛中担任裁判、带队教练、指导,在其他教练和队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奖牌,获得了全国一级裁判证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马术裁判证书。艾力曼于1995年退休。
  伊尔格杰 女,蒙古族,1942年12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哈布钦苏木哈木胡提村。1957年9月至1960年7月在乌鲁木齐新疆蒙古师范学校学习,1960年9月至1965年7月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语专业学习,1965年8月至1972年4月在和硕县中学任教。1972年4月调入新疆教育出版社蒙文编辑从事中小学教科书、部分图书编译、出版工作,1994年获得副编审职称,1992年12月退休。20多年中,翻译、校订、校对、责编出版的各种教科书、图书和工具书有近百种。1987年合编出版《胡都木蒙文—托忒蒙文对照解释词典》一书。
  娜岱 (曾用名:娜特尔) 女,蒙古族,1943年6月出生,和静县哈木胡提人。副主任医师,中专学历,原巴州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59年9月至1962年8月在内蒙古医学院医士班学习,1962年8月至1973年2月焉耆县人民医院内儿科任医生,1973年2月至1976年3月新疆化纤厂医务所工作,1976年3月至1985年2月巴州第四人民医院内儿科工作,1985年2月至1998年4月任巴州人民医院传染科主治医师,1992年7月入党,1988年被聘任为传染科主治医师,1992年任传染科主任,1998年4月退休。1998年4月至1998年9月返聘传染科专家门诊工作。1998年9月参加完成的巴州各族儿童智力发展状况调查,先后获自治州1987至1989年科学进步二等奖,论文数篇发表在新疆健康杂志及内蒙古医学杂志等医学期刊上。
  哈木图巴依尔 男,蒙古族,1943年10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1965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1965年8月在新疆和静县第一中学参加工作,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4月至1987年10月在新疆巴州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副校长兼数学教师,1987年11月调新疆巴州蒙古高级中学,后任副校长,中学高级讲师,曾荣获自治区特级教师称号及自治区表彰的优秀教师称号。
  赵建焕 男,汉族,1943年10月出生于湖南永州。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数学教师。1963年10月到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生产一连参加劳动,1978年9月调农场中学任高中数学教师,期间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哈密教育学院大专进修三年数学,1990年3月至1995年任中学校长。任教25年中,1982年、1987年、1993年、1996年、1998年被评委为农场先进教师,获得奖励。又在1999年9月评为巴州先进教师。1999年8月被评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职称,在1998年5月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初中级巴州赛区时,所教的学生有一人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三人获三等奖,受到巴州教育局奖励。
  满常宝 男,汉族,1943年11月出生于天津市。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后分配到巴州巩乃斯林场,1970年调和静县医院工作,先后担任门诊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1986年12月至1988年7月任和静县卫生局局长,1994年晋升内科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在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主要进行了内科心血管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工作,具有较扎实的内科基本理论基础,在工作期间发表多篇论文。满常宝先后当选和静县第九届、十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自治区“吴登云”式先进医务工作者。
  买买提江·伊力亚斯 男,维吾尔族,1943年12月15日出生于和静镇。1961年8月毕业于乌鲁木齐市第二师范,1961年9月至1963年9月在尉犁县中学、一校任教,1963年9月至1964年8月在和静县一中任教,1964年9月至1966年10月在哈尔莫敦乡小学任教,196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12月至1973年11月在哈尔莫敦乡中心小学任副校长,1973年12月至1981年5月调和静县文体科任科员,1981年6月至1984年9月在和静县二中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1984年10月至1998年3月在和静县文体局任副局长、局长、支部书记、主任科员。1987年至2003年1月先后当选为和静县第九届、十届政协委员、十一届政协常委。1994年为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1963年获自治区级优秀辅导员称号,1965年获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称号,1991年5月获国家级《人民文学》书籍编辑出版积极分子称号,1992年至1994年评为州一级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0年至2000年《我心中的祖国》等四篇散文获“博斯坦”文学奖(州级),1999年至2001年两次获州政协优秀委员称号,1996年《民族地区文化工作改革》论文获自治区级一等奖。1984年到2002年,所写的简讯,通讯报道,摄影作品500余篇,被各类报刊出版社采用的中篇小说、剧本、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论文等200多篇,在各类书籍报刊中发表,1990年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伟大的母亲》。1978年至1981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广播师大语文专业学习。
  唐银萍 女,汉族,1944年2月4日(农历)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在和静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6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1968年7月至1969年4月从北京分配乌鲁木齐市;1969年4月至1971年6月在和静哈木胡提农场接受再教育、当教师;1971年7月至1985年4月在和静县一中当教师兼教研组长;1985年5月至1988年4月在和静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新疆大学历史系教师进修大专班班主任兼体育教师;1985年5月至1998年10月在和静县教育局教研室任体育教研员兼教育局体卫专干。1998年9月退休。曾任过和静县妇联委员,和静县政协7至9届委员,州政协7至8届委员,1983年考取自治区田径一级裁判员。先后在各刊物发表论文3篇。1979年评为州体育先进工作者;1993年评为州优秀裁判员;1991年7月在阿克苏自治区田径运动会和1992年8月自治区三青运动会及1995年自治区传统项目学校运动中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精神文明裁判员。州政协七届委员会时评为优秀提案人。
  艾买提·艾力男,维吾尔族,1944年3月15日,出生于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堡拉克疏乡十六村。1964年7月毕业于喀什地区农校植物保护专业;1964年8月在自治区农业厅植保处工作;1967年3月在和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1982年4月至1983年4月在和静县草原站任副站长;1983年4月在和静县任县委副书记;1985年5月在巴州畜牧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2002年任正县级调研员。1984年在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中被国家经济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6年2月被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6月被自治州授予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1990年3月被农业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12月在自治州大农业丰收计划中获先进个人;1992年度自治州大农业丰收计划“绵羊快速育肥”项目获三等奖。
  阿不都热合曼·阿吾提 男,维吾尔族,1944年3月出生于阿瓦提县。1966年9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9月毕业于新疆巴州农校牧医专业,同年9月参加工作。副高级职称。1962年至1992年先后任乃门莫敦乡牧业队兽医、协米乃尔乡兽医站负责人、乃门莫敦乡兽医站站长。1992年退休。1981、1982年连续两年,获国务院农业部的嘉奖及自治区畜牧厅的奖励,评为1981年、1982年度全国商品牛基地先进生产者,1982年度自治区商品牛基地先进生产者,1989年县人民政府授予“特级配种员”称号。曾参与和静县农区黄牛改良冷配技术课题组,制定出“牛冷冻精液配种操作规程”为全巴州黄牛改良工作提供了技术操作依据。1992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副高级畜牧师任职资格。
  王盛翔 男,汉族,1944年6月出生于重庆市工人家庭,1963年9月至1968年9月在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学习,1968年9月至1973年9月在新疆原农垦厅哈木胡提农场接受再教育,1973年9月至1977年9月在223团加工连工作,1977年3月至1985年1月在223团子弟学校任教师,1985年1月在和静一中任教并获高级教师职称。
  王颖 男,汉族,1944年9月25日出生于新疆巴里坤县。1963年至1968年就读于新疆大学外语系;1968年12月至1970年5月在新疆和静县7971部队农场锻炼;1970年5月分配到和静县一中任教;1982年6月调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处子校任教;1987年2月调新疆财经学院外语系任教;期间1992年2月至1993年4月受自治区教委派遣赴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语言系进修俄语一年。进修期间曾主编《俄语报刊选读》一书(教材),1994年由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国内20多所外语院校选作高年级教材。此外,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论“俄语报刊选读”教材的编写目的和原则》论文。1995年被评为副教授。
  李建伟 男,汉族,1944年9月30日出生于哈尔滨市。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1964年考入新疆大学,毕业后到和静县东方红公社三大队六队接受再教育,任学生队队长。期间,先后在公社四大队、一大队任代课教师。1972年秋调和静县一中先后任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10年中还兼任全国中学语文协会课堂研究中心会员、理事,山东省中语会会员,济南路局高级职称评委会学科组成员,江苏省省级课题组主持人。课余,坚持论文的写作,尤其是散文的创作。发表论文、散文数十篇。1985年初,李建伟调江苏徐州铁路第一中学任教。
  阿不都热合满 男,维吾尔族,1944年10月出生于新疆喀什疏勒县。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8月毕业于喀什卫校医士班,后分配到和静县上游公社卫生院工作。先后担任卫生院副院长、院长,上游公社文教、卫生系统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4月调和静县人民医院任副院长,1995年12月晋升为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和地区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先后当选和静县六、十、十二届人代会代表,在和静县第六次党代会上当选为和静县党委委员。分别受到国家、自治区民委、科协的表彰和奖励。两次被评为巴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闫松召 男,汉族,1944年出生河南省偃师市。1964年8月参加工作,开封师专化学系毕业。2000年8月在和静县第一中学被评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1964年8月至1976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新村初级中学任化学教师;1976年8月至1980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第五级中学任化学教师。1977年至1979年连续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1980年8月至1982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第二高级中学任化学教师。1982年8月至1984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专化学系学习;1984年8月至1986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第六高级中学任化学教师;1986年8月在新疆和静县第一中学任高中化学教师。
  华洪乐 男,汉族,1945年6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196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涡轮机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毕业后到新疆军区8022通讯团呼图壁农场接受再教育。1970年5月分配在新疆和静县农机修造厂任技术员;1978年调新疆机械厅职工大学(当时称“七·二一”工人大学)任教。1988年赴西安外国语学院出国留学生培训部英语专业培训一年;1992年晋升为高级讲师(副高级职称)。为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副教授。新疆力学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全国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有数篇论文获奖。
  帕太木·巴吾东 女,维吾尔族,1945年出生于和静县。1965年毕业于巴州师范。1965至1966年在开泽一校任教。1966年至1971年在乃门莫敦学校任教。1971年至1973年在开泽一校任教。1976至1981年在塔什店子校任教。1981至2001年在和静二中任教。1987至1990年,自学毕业新大语文系专科。1996年6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帕太木·阿布都依木 女,维吾尔族,1946年出生于和静县。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63年7月毕业于乌市地质中专学校;1963年9月至1968年10月在新疆大学中文系读书;1968年10月至1969年9月在和静县东风林场再教育;1969年9月至1970年9月在和静县二校任教;1970年9月至1987年12月在县一中、二中任数学、语文、汉语教师,班主任等职务;1988年1月至1998年9月在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90年9月受到自治区教委表彰。1996年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92年在新疆教育杂志上发表《不许体罚学生》论文。
  桑·乌仁其米格 女,蒙古族,1947年8月20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阿拉沟乡夏尔格村一牧民家庭。1965年考入新疆八一农学院农田水利系。1970年7月毕业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9926部接受再教育训练。1972年4月至1975年9月在和静县东风林场财务室工作。1975年9月调新疆教育出版社蒙文编辑部工作。从1975年9月开始为全疆蒙古族中小学各类教科书做编辑翻译出版工作。1975年至2002年翻译、审定、责任编辑出版的各类教科书有120多种、完成2000多万字的编译出版工作任务。1987年获编辑专业技术职务。1996年6月被评为副编审。在«新疆日报»蒙文版、«语言与翻译»刊物的蒙文版、«卫拉特研究»刊物等报刊上发表过论文。在1997年全国西部地区教科书评比会上,她责任编辑出版的初中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17万字)获一等奖。1999年3月8日,在自治区妇联召开的“创文明活动”大会上被授予“教子有方的好父母”称号。2002年12月被评为新疆教育出版社先进工作者。2002年9月退休。
  孙岚 女,汉族,1947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卫辉市。中学高级教师。1969年2月至1972年2月在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3月至1996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三十一中任教师;1996年9月至2001年9月在乌鲁木齐市三十一中任副校长;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教育局任督学;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任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2002年10月退休。
  孙志坚 男,汉族,1947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7月2日在天津上学;1964年7月至1965年10月在乌鲁木齐市农垦干校学习;1965年10月至2003年在农场先后担任五连、七连会计,场财务科成本会计、副科长、科长、总会计师。
  纳·玉孜曼 女,蒙古族,1947年10月8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1965年自巴州二中毕业考入新疆八一农学院农田水利系。1970年毕业后到和静县9926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3月至6月在自治区党校学习。1972年7月被分配到新疆人民出版社蒙编部工作。1976年11月至1977年11月作为支农工作团成员,到库车县比西巴克公社比西巴克大队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获编辑专业技术职务,1990年调入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1年获副编审职称。30多年来,编写、翻译、摘编、编辑出版的政教、卫生、农牧业、科技方面的各类图书共达100余种,1600万字。利用探亲访友的机会搜集、整理了民间长诗6首(共5000多行),民间故事若干,均发表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汗腾格里》文艺丛书,其中有些被选入入民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文学书籍内,还有一篇被译成汉文收录到《民族文学》杂志上。利用业余时间,以纳·哈斯为笔名,创作了一批中、短篇小说,散文等。在《新疆日报》蒙文版、《启明星》杂志陆续发表。
  阿·乌云其米格 女,蒙古族,副译审,1947年10月25日出生于和静县八棵树牧民本拜家。1964年9月在库尔勒师范毕业后考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系本科班,1969年毕业。次年在8846部队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分配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蒙语编辑部从事新闻翻译工作32年。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蒙语编辑部新闻组、专题组一直从事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节目的翻译,每年完成30多万字的工作量。同时在业余时间里翻译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生活常识等方面稿件。先后被评任助理翻译、翻译、副译审职称。新疆翻译协会会员、新疆广播电视学会会员、新疆新闻学会会员。2001年10月退休。
  木·查汗 女,蒙古族,1947年11月出生于和静县木鲁都家,大专学历。1962年2月在和静县外贸局参加工作,同年5月调巴音布鲁克区外贸站工作。1972年10月调区委任妇女干事,1971年任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团委常委,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党小组长,组织和宣传委员及党支部副书记。1973年7月任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副区长。同年8月保送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1975年11月至1977年11月在先行公社进行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担任县工作队副队长。1978年5月调新疆人民出版社蒙编部工作,1986年获图书编辑职称,1994年获副编审。1991年至2002年任蒙编部政教编辑室主任。在蒙编部工作的24年中,校对、初审、复审、责编的图书上百种书。在《语言与翻译》杂志和新疆日报上先后发表的《关于一些词句的译文商榷》等论文及诗歌共8篇,翻译图书十几本。数次获得州、县、天山区表彰,1987年被评为自治区推行胡都木蒙文工作先进个人。是新疆翻译协会会员,自治区女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
  孙中一 男,汉族,1947年11月出生于吉林双阳县。大学学历,2000年12月26日获中学高级职称任职资格。1959年8月至1962年8月在吉林省双阳县一中读初中;1962年8月至1965年8月在吉林省伊通县一中读高中;1965年8月至1972年12月在吉林省双阳县双阳沟乡农村参加家业生产;1972年12月至1973年3月在黑龙江省勃利县永顺乡永顺大队参加农业生产;1973年3月至1979年8月在黑龙江省勃利县永顺乡永顺中学任高中物理老师;1979年8月至1985年8月在黑龙江省建江管理局胜利农场中学任高中物理、地理老师;1985年8月至2002年8月在新疆和静县一中任地理老师;2002年8月在新疆和静高级中学任高中地理老师;1983年8月至1986年6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地理系函授地理专科毕业;2000年12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
  道·满都来 女,蒙古族,1947年11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开泽村道尔吉家,1967年7月毕业于巴州师范,同年11月参加工作。至1968年在巴音布鲁克区那拉提牧场接受再教育,先后在和静县哈尔莫敦乡蒙中、开泽村小学、和静县一校、和静县一中、巴州蒙族高级中学任教,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内蒙大学数学系进修一年,1986年9月至1988年在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大专学历。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在蒙中担任女工委主任、工会委员、数学组组长等。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自治州先进工作者、先进班主任、先进教师。
  单洪森 男,汉族,1947年12月4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大学学历,1969年参加工作。1969年2月至1970年6月在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一队再教育,1970年7月至1978年4月在煤炭厅艾维尔煤矿子校任教,1978年5月至1982年1月在新疆农业大学数学力学师资班上大学,1982年2月在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副教授。
  阿·赛音其米格女,蒙古族,1947年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一农民家。1970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水利系,毕业后分配到巴州和静县中学高中班任教。1976年8月调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期间,主要从事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和推行胡都木蒙文工作,《新疆蒙古语文》不定期刊物编辑,1985年11月担任新疆《语言与翻译》蒙文刊物主编,1991年5月任副总编兼主编。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蒙文期刊协会理事、中国蒙古语文学会新疆分会会员,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第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在自治区民语委工作期间,积极开展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和推行胡都木蒙文工作。并参与了新疆蒙古族教师、干部、编辑、翻译胡都木蒙文培训及与内蒙古的联络工作,共编辑出了66期杂志,共刊发了800万字的1400篇政策性很强、学术研究性较强的文章和论文。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共38篇近12万字的论文、文章、报导发表在不同报刊。业余翻译出版发行的图书共有3本,近有20万字,业余翻译的文章、论文、讲话共有50篇,40多万字,发表在不同刊物上。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民语委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民语委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90年在中国民语期刊协作第五届年会上被评为中国蒙文期刊优秀编辑;1987年被评为自治区推行胡都木蒙文工作先进个人;1995年“三·八”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介绍了她的先进事迹。
  阿·阿拉腾其米格 女,蒙古族,1948年5月生于和静县,副译审。1970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水利系并于当年分配至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蒙编部。长期从事广播翻译工作。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工作中,曾多次在广播电台和部门获得了新闻翻译奖。发表论文2篇,翻译出版了《怎样搞家庭副业》等3本书。
  买合木提·玉苏甫 男,维吾尔族,1948年5月出生于新疆喀什,1968年在喀什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阿克苏新和县一中任教,1980年调和静县二中任教,1984年任二中副校长,1992年调乌鲁木齐教育研究中心工作,副研究员职称。
  金世荣 女,汉族,1948年6月27日出生于天津市。1966年7月毕业于乌鲁木齐第一师范。1968年9月分配到巴州巩乃斯林场子校任教。1970年3月在和静县第一中学工作(1980年至1982年在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进修)。1983年6月1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获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工作期间曾担任校理化教研组组长、教务副主任、副校长、校长。曾当选巴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静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治区第六届党代会代表、中共和静县第八届党委委员。1985年教师节获自治区园丁(一等奖)。1986年获自治区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86年被评为州级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获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评为自治州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1993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1995年被评为州少儿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获“希望工程建设者”荣誉称号。1997年获自治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州级“三八”红旗手称号。1995年至2000年均获得学校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阿不都·热依木 男,维吾尔族,1948年7月出生于新疆和静。1968年7月毕业于巴州师范,9月底在上游公社再教育。1970年9月在和静县一小任教。1981年至1982年在喀什师院数学系进修一年,1984年7月自考毕业于新疆广播师范大学数学系专科。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30年,先后任教研组长 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多次获学校、县级“先进”、“优秀”、工作者等。同时也是二中数学把关教师,从教30多年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师生,团结师生。1998年9月获州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是县政协八、九、十、十一届委员,1988年当选县十二届人大代表。
  孙淑云 女,汉族,194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7年7月高中毕业,1969年2月至1972年6月在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再教育,1973年1月由市教育局分配至乌市二中任政治教师,1992年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92年至2000年任二中德育处主任。
  王江生 男,汉族,1948年8月1日出生于天津,1969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副教授。1969年7月至1973年8月在巴州乌拉斯台农场基建队接受再教育;1973年9月至1976年8月在新疆八一农学院农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1976年9月至1985年8月在新疆八一农学院农学系工作;1985年9月至1995年8月在新疆八一农学院植物系工作;1995年9月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1997年获自治区农业推广三等奖,参加国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棉花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获2001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集体一等奖;1998年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江永清 女,汉族,1948年11月28日出生于和静县,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文体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1968年就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1968年至1971年在焉耆县七个星小学任教;1971年至1981年在和静县第二小学任教;1981至1984年在和静县文化馆工作;1984年至1991年2月在和静县文体局工作;1991年2月至1998年底在和静县文化馆任馆长;1998年调文体局。1992年获巴州先进文化工作者,同年获得自治区文化厅、人事厅授予的先进文化工作者;1995年获县委、政府授予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同年获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并作为巴州惟一的一名先进工作者出席了表彰大会;1996、1997年获巴州工会授予的“支持工会工作的好领导”称号。在从事教育工作的15年中,她组织的少儿演出团常年活跃在城乡、街头、部队和兵营,1993年获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标准文化馆”称号。多年来,亲自策划、组织各类大型文艺演出231场,参加各类大赛30余次;组织带队参加自治区、自治州各类文艺调演、汇演26次,均获得殊荣,为和静县争得了荣誉。事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中华创业者》《天鹅湖畔巾帼颂》中刊载。
  敖图海 男,蒙古族,1948年出生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牧场,1968年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1968年至1979年在巴音布鲁克牧场学校任教,1979年至1985年在巴音布鲁克中学任教,1985年至1987年在巴州第一师范化学大专班进修,1987年至1999年7月在巴音布鲁克区蒙族中学任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支部书记,1999年7月任学校支部书记。1995年评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6年评为高级教师职称。
  陈晓平 女,汉族,1949年1月7日出生于河北省。大学学历,1969年2月参加工作。1969年至1972年11月在乌拉斯台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11月至1975年7月新疆大学中文系就读本科,1975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汉语教研室任教,副教授。
  李永 男,汉族,1949年5月25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寨县。1969年2月8日参加工作,副教授职称。1969年在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接受再教育,1970年在库尔勒红旗机器厂工作,1977年4月乌市六十一中工作,1978年在新疆农大上学,1982年在新疆农大水利系任教。
  克热木·阿不都拉 男,维吾尔族,1949年11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参加工作。1967年毕业于巴州师范学校。先后在哈尔莫敦乡、协比乃尔任教,曾任班主任、校长等职务。1986年至1988年在新疆教育学院进修。毕业后回乡在协米尔乡中学任校长。1992年在协米尔乡成教办工作。2000年11月28日在“教育报”上发表了“中小学校的思想教育内容与实现思想教育办法”为题目的文章。2000年被授予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泽娜伟力 女,塔塔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共党员,生于1949年11月,1964年9月毕业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果树系,后分配到巴州沙依东园艺场工作。1966年12月接受拉吾龙林场邀请来到拉吾龙林场工作,1993年晋升高级农艺师。在和静工作期间,先后参加新果园的建立,作物栽培技术指导,在巩哈拉10亩土地上进行试验,并先后引进辽宁、美国、日本的15种优良苹果品种,美国巨丰葡萄、库尔勒香梨、保加利亚大草莓、樱桃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尤其是2000年引进的樱桃品种,医药价值、经济价值高,并进行推广。
  浦·乃德米提 男,蒙古族,1950年2月出生于新疆博州温泉县。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9月在巴州二中上师范,1968年10月在和静县哈尔莫敦乡接受再教育,1969年9月在巴润哈尔莫敦乡中学任教,1974年10月在巴仑台蒙中任教,1983年7月任巴仑台蒙中校长,1985年10月在新疆成人教育学院上大专,1990年在和静县民宗局任副局长,1993年6月任和静镇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1995年12月任和静县教育局副局长,1999年10月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业务培训,2002年5月退二线任主任科员。工作期间1989年9月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88年5月当选中共和静县第六届党代会代表,1991年任和静县政协第九届委员。
  李·闹格来 女,蒙古族,1950年3月15日出生于新疆巴州和静县。199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7月毕业于巴州师范学校;1968年10月至1969年7月在哈尔莫敦镇接受再教育;1969年9月至1984年10月任教于哈尔莫敦镇蒙中;1984年10月至1986年12月在新疆教育学院化学专业班学习;1987年3月任和静县教育局教研员,1995年获中学高级职称。工作以来在县、市、省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见解独到的教育教研论文,经常参加县、市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并多次获“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先进个人”等称号。
  那买提·艾买提 男,维吾尔族,1950年4月18日生于沙雅县努尔巴里康村。1968年7月在阿克苏师范毕业,1968年9月到1981年3月在沙雅县托衣布尔地乡第一牧场中小学任教师、教务主任、校长等职。1981年3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1985年9月到1987年7月在喀什师范学院政教系进修两年政教专业大专毕业。1985年7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1988年12月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1996年8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任教35年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工作。曾被评为州级先进教师。
  高峡 女,汉族,1950年10月出生于四川泸州,中共党员。1957年至1966年在乌鲁木齐八一小学、八一中学上学;1969年2月至1972年3月在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四队接受再教育;1972年3月至1975年8月在新疆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学习;1975年9月至1991年5月在新疆机械研究所电气自动化部从事科研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5月至1992年9月在自治区计算机办公室任工程师;1992年10月至1997年10月任新疆计算机培训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997年11月至1999年10月任新疆计算机培训中心、计算机开发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1999年获计算机工程高级工程师;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任新疆信息技术专修学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7月任自治区信息化办公室信息系统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7年来,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撰写、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被评为全国计算机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及自治区自考助学先进工作者、科技系统优秀党员,2000年获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兼任新疆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新疆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白力克孜 女,维吾尔族,1951年1月出生于喀什伽师县。1968年至1973年在和静先行三大队再教育。1973年至1977年在先行公社中心小学任教。1977年至1986年在先行公社中学任教。1987年在和静二中任教。1996年获中学一级教师。2000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87年9月至1989年大专毕业,多次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教师。
  杨星光 男,汉族,甘肃通渭县人,生于1951年4月,于1970年高中毕业后自乌鲁木齐市下乡至巴州乌拉斯台农场再教育,先后在解放军第十四医院临床学习一年;巴州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普外科进修学习二年;中医培训班结业,91届石河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证书毕业;“医院管理学”培训班结业。1991年任巴州乌拉斯台农场医院院长;1992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5年调和静县医院任急诊科主任,1999年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在医疗工作上连续工作改革30余年。在巴州乌拉斯台农场医院工作期间,1985年在农场医院建立手术室,首次开展手术,多年来成功开展了普外科下腹部和部分上腹部手术,四肢骨折内外固定手术,胚胎器官移植,治愈多例早期肝硬化,治愈和缓解糖尿病,治愈切除后溶血性贫血,治愈和缓解过敏性哮喘等病人。1992年主持完成了对“农场包囊虫病”、“卡松尼氏”试验普查。在和静县医院任急诊科主任期间,主持和参加了各类危重病人抢救千余例次;并根据临床,对抢救胸部枪弹通伤、挤压伤、坠落伤等复合伤,肝脾破裂等总结出了一定经验;对各类中毒,特别对新型灭鼠、灭蝇及有些药物、农药的急性中毒抢救,积累总结出了一定经验。先后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4篇。
  恰·艾力曼 女,蒙古族,1951年9月9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一知识分子家里,1968年毕业于巴州师范,1985年在乌市教育学院语言系进修获得大专学历,1968年参加工作,1992年调巴州广播电视局蒙语译制部时聘任翻译职称,任译制部主任、译制导演及专职翻译、总监。2000年获得副译审职称。1968年毕业后分配到焉耆县七颗星公社担任蒙语、汉语教师、班主任。并担任卫拉特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电视制片人。1982年调到和静县一中,担任汉语教师,在学校工作期间担任工会委员、总支委员、校务委员、秘书、职改领导小组成员等。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评为自治州一级优秀汉语教师,1990年被评为自治区一级优秀汉语教师,1990年又评为优秀教育世家等荣誉。1992年调到巴州蒙语电视译制部工作,译制了近百部电视剧、电视专题、电教片和自办栏目,自制自拍了近800部,其中曾担任翻译、策划、导演、编审、节目总监、制片人、配音、审片、撰稿等工作。从2000年开始,被聘为全国蒙语电视优秀节目评委,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重要的业务性的会议,是巴州蒙古族翻译队伍里惟一的副高级女性翻译。从事电视译制工作,翻译的作品800多部,编译文稿300多万字,发表了4篇论文。2001年,有艾力曼主要参与下拍摄制造了一部反映新疆风光及风士人情的汉、蒙草原歌曲VCD光盘,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由她担任导演、策划、翻译、编审、配音、监制的20多部作品获州、自治区、国家级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全国蒙古语电视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江巴 男,蒙古族,1951年出生于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乡。1966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先后在自治区文联、巴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巴音郭楞日报》社等单位工作。主任编辑(副高级),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卫拉特文字语言研究会会员。1979年参加八省区翻译科学研讨会。1984年参加华北地区文学刊编辑讲习班学习深造。江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文学期刊编辑、新闻记者、翻译等工作,参与了《巴音郭楞》文学期刊的创刊,对《启明星》文学期刊的不断发展,对新疆蒙文作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他工作之余创作了10多篇短篇小说,有数篇新闻作品获全国,自治区好新闻奖项。
  朱传龙 男,汉族,1952年4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中国共产党员。1974年7月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学校。1984年7月,在新疆广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1987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本科毕业,1995年12月任和静县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后晋升中学高级教师。1968年9月至1970年9月在驻地部队与和静县巴仑台公社巴音大队合办学校任教;1972年3月至1974年7月在巴州第一师范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和静县一中任教。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工会主席、副校长等职务。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辅导学生刘滨、李洪武等学生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新疆赛区二等奖。1994年3月,论文《发挥会考对高中教育指导作用,开发高中会考合格证的社会功能》获自治区普通高中会考科研论文三等奖。1998年10月,获巴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999年9月,获巴州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永乐女,汉族,1952年5月出生于山西交口县,中共党员。1966年在乌鲁木齐实验中学上学;1969年2月至1971年10月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四队接受再教育;1971年11月至1978年新疆红旗机器厂任广播员、放映员、干事;1978年月至1988年月在新疆无线电一厂工作,期间,在新疆大学本科业余班上学;1989年至1994年新疆机械电子厅任外经处副处长;1994年至1995年在自治区外经协总公司任总经理助理;1996年至2001年12月在新疆贝克乐纸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2年1月任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董事长助理、标管总经理。
  黎音 女,汉族,1952年6月出生。1969年6月至1974年10月在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接受再教育,1974年10月至1978年4月在新疆医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在病理教研室任教。曾任党支部副书记;病理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新疆病理学分会常委。病理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雷国庆 男,汉族,1952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鲁县。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7年8月毕业于兵团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大专学历,毕业以后一直从事兽医工作。1988年1月取得兽医职称;1997年7月取得副高级兽医师职称;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10月任县畜牧中心站副站长。1991年6月获巴州“马三号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奖;1994年6月获“巴州马三号病防治先进个人”奖。论文《和静县牛肺疫诊断实验报告》《犬抗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免疫预防》《绵羊防治技术研究的策略》《营养对羊排卵率的效应》《和静县马传贫检疫调查浅析》等论文在省、州级杂志上发表。
  赵景林 男,汉族,1952年10月7日出生。1972年9月在和静县上游公社三大队五队接受再教育,1973年考入乌鲁木齐第一师范体育专业班,1975年分配在和静县八棵树中学任教,1978年调入和静第二中学任教研组组长,1988年晋升中学二级体育教师,并在期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教育体育系,1992年12月晋升为一级体育教师,2001年1月晋升为中学高级体育教师。
  才·查汗 女,蒙古族,1952年出生于和静县。中共党员,2002年在和静一中任理科教研组副组长。1993年被评为自治州优秀教师;2000年7月3日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1996年8月20日晋升为中学高级职称。
  阿不都克热木 男,维吾尔族,1953年2月出生于新疆阿克苏。1976年9月毕业于喀什师院大专,同年9月在柯坪中学任教。1977年9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曾多次担任班主任、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88年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1997年9月被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加帕尔·克热木 男,维吾尔族,1953年5月10日出生于新疆和田。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7年至1979年在巴州第一师范普师班学习;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在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语文专业学习;先后在和静巩哈拉学校、八棵树中学、县二中、教师进修学校任语文教师;1989年调教育局教研室任维族语文教研员;1998年1月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先后在新疆教育报上发表了2篇论文,在巴音郭楞和《博斯坦》杂志上发表了15篇诗歌。
  王澄 男,汉族,1953年出生,1969年在和静县乌拉斯台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在和静县一中上高中,1973年考入新疆医学院医疗系,1976年毕业留校任教,后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了美国。
  阿拉西 男,蒙古族,1954年5月出生于焉耆包尔海乡医生之家,中共党员,任和静县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阿拉西从小跟随父亲在焉耆县包尔海地区行医。成年后考入新疆医学院学习深造。1991年集多年工作经验再次到新疆医学院内科心血管提高班进修。对内科学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在“中国实用内科”和新疆“健康”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专题论文。有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内科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常见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案。行医多年成功的抢救过许多危重病人。他的部分事迹曾被《巴音郭楞日报》多次报导,1998年7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69年8月在包尔海查汗切克村当医生。1970年3月在焉耆乡村医生训练班学习。1975年9月在新疆医学院上大学。1980年2月分配到和静县医院工作。1988年4月在和静县医院内科任主治医师。
  阿布来·努尔 男,维吾尔族,1954年6月15日出生于新疆焉耆县。1970年5月参加工作;198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1月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称;2002年1月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70年5月再教育;1972年3月在巴州师范普师班学习(中专);1974年9月在和静县乃门莫敦乡中学任教;1978年9月在和静县乃门莫敦乡中学任教务主任;1980年9月在和静县乃门莫敦乡任中学校长;1983年9月至1985年9月在新疆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学习(大专);1985年9月在和静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86年12月任和静县教育局副局长;1996年7月任和静县二中校长;1998年1月任和静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9月在和静县教育局教研室任副主任期间,在报刊上发表过4篇论文。
  贡明格布 男,蒙古族,1954年9月8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一乡赛日木村,1969年参加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服役于解放军130部队65分队,1974年复员。1978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1980年11月调到和静县人民医院蒙医科,1984年9月调巴州蒙医医院。1991年9月任巴州蒙医医院副院长。1993年晋升为蒙医副主任医师。先后发表和交流论著有10余篇,其中,《蒙医传统特殊疗治“金烙术”的研究》一文在首届国际蒙药学术会议上交流获得过铜牌奖。1983年9月当选州蒙医药学会秘书长,1998年当选州蒙医药学会会长等职。贡明格布在1987年主持举办“蒙医乡村医师”培训班,在两年里较有系统地讲授国家规定的中等专业学校所学课程,部分学生已成为巴州蒙医界的骨干。
  东·丹玛 男,蒙古族,1954年10月5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72年3月初中毕业下乡到新疆和静县先行公社二大队一队接受再教育。1973年9月考入新疆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美术班,1975年7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中学任美术教师。1979年9月调入新疆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部从事美术编辑、书籍装帧艺术工作。历任新疆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部负责人、副主任、主任。新疆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研究会会员。新疆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多次荣获全国及中国西部大片区级的书籍装帧设计奖。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省级报刊杂志教材上发表的美术作品,连环画、艺术插图、题头、尾花等据不完全统计4000余幅(件),封面设计作品达500余套。
  冯章巧 女,汉族,1954年10月出生于河北故城县。1999年7月评为中医副主任医师,任和静县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学术带头人。1970年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1975年毕业于自治区中医学校到和硕县医院工作,1982年调和静医院,1991年在新疆中医学院深造先后担任中医师,主治中医师,中医科主任,医务科副主任职务。擅长治疗中医内科、中医妇科、针灸科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心血管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妇女月经病、急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及肠胃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老年人常见病如腰腿疼、肩周炎等用针灸、中药、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采用小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痛如网球肘、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足跟痛(跟骨骨刺)等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疗效,自1975年由自治区中医学校毕业后,1982年至1983年参加全国医古文学习班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骨伤科进修并参加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学习4年。期间,还参加了新疆中医学院中医师提高班学习。90年代后曾先后在国家级杂志及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中发表论文14篇。2001年担任自治区职工医疗保险药品遴选专家内科组及老年组成员,2003年当选为巴州九届政协委员。
  桑·桑玉兰 女,蒙古族,1954年11月17日出于和静县,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1972年在巴州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1978年考入石河子医学院医疗系,在校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文艺部长,1983年毕业后回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工作,1991年任和硕县医院挂职副院长。1993年以来先后任巴州人民医院干部病房主任、急诊内科主任、感染科主任等职。副主任医师。
  那·玉孜曼 女,蒙古族,1954年12月出生于巴州和静县一个干部家庭。1963年因父亲调到巴音布鲁克八一牧场工作,全家人随父亲到巴音布鲁克,1970年到火星牧场接受再教育。1973年考入巴州师范学校。1975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巴音布鲁克中心学校任教。1980年考入了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系。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7月底,分配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蒙编部工作,任助理翻译,1992年获翻译职称。2000年被聘为副译审职称。在新闻战线上每年以20万字超额完成自己所担负的新闻稿件的翻译任务,撰写论文10余篇。
  孙德芳 女,汉族,1955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新蔡县。1977年12月10日考入塔里木农大农学专业,1982年2月毕业,同年3月分配到喀什疏勒县工作,任县良种场技术员,负责棉花、小麦种子的提纯复壮,品种比较实验等良种繁育及种子科研工作。1983年7月调和静县种子站,先后任种子质量检验员、种子执法管理员、信息员、保管员、副站长等。1997年6月晋升高级农艺师。曾当选新疆农学会、种子学会会员,政协巴州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县农委女工副主任。1999年被聘为和静县专家顾问团成员;2001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02年调任县科学技术局副局长。从1982年开始先后获得过农业部、自治区、自治州各类科技奖项16次。1988年被州政府授予“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自治区种子总站授予自治区种子检验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州种子工作先进个人。先后撰写了《和静县农作物品种志》《和静县农业志》中的种子篇。并撰写技术论文和报告50余篇,其中在省级以上科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2篇。
  巴图宝力都 男,蒙古族,1955年3月6日出生于新疆库尔勒市,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1983年8月毕业于新疆巴州卫校,同年分配到巴州人民医院工作,1984年至1989年在内蒙古医学院上大学,同年被分到巴州蒙医院工作,1993年任巴州蒙医院医务科副主任,1998年任蒙医院医务科主任,是巴州蒙医药学会副会长、自治区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自治区民族医药学会青年研究会副主任委员、自治区民医会理事、自治区医师协会理事。1998年被评为医院模范党员,多次在全国、省级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尼·冰德艳 女,蒙古族,新疆和静县人,生于1955年6月。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草原系。后分配到和静县草原工作站,先后任技术员、副站长,1995年11月任草原监理所所长,1997年晋升为高级畜牧师。1989年任支部书记,曾被选为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和静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一届巴州政协委员。1981年5月至1983年年底,参加了巴州北四县天然草场资源的野外调查、收集基础资料整理、植物标本分类、草场面积汇总、载畜量统计和图件的绘编制作等工作;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奖。在1994年至1997年的全县草场承包、勘测定草场使用界线、草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工作中通过自治区、自治州两级领导的检查验收,并获得州政府颁发的自治州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二等奖,巴州畜牧系统草场承包先进个人。先后发表了《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草原畜牧业的现状与开发对策探讨》《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尤鲁都斯地带种植牧草产量及其营养成分的对比试验》等论文。
  杜秀蓉 女,汉族,1955年8月出生于甘肃酒泉。中国共产党员,大专学历,1998年8月获中学高级职称任职资格。1974年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1974年至1984在和静县八棵树中学任教;1984年至1985年在和静一中任教;1985年至1987年在新疆大学历史系读书;1987年至2002年在和静一中任教;2002年在和静县高级中学任教。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其中有县级、州级)。曾获得过州级历史调讲一等奖,辅导二等奖等。
  汪秀英 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于江苏涟水县。1975年在先行三大队再教育,1975年9月至1976年9月在先行三大队学校任民办教师,1976年9月至1978年7月在新疆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科班读书,1978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县二中任教。1988年至1990年在新疆教育学院中文本科班进修。1990年至2002年7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一直担任校工会副主席,语文教研组长,女工委副主任,党小组长。1994年被评州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996年被推选为县党代会代表,1997年晋升为中教高级职称。1996年至2002年被推选为教育工会女工委主任。2002年8月调和静高级中学任教。
  雷恒栓 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于河南南阳。中国共产党员,大专学历,1998年9月获中学高级职称任职资格。1973年落户和静先进公社五大队,1974年9月至1978年3月在先行公社学校任教;1978年3月至1980年1月在巴州师范学习;1980年1月至1981年1月在和静巴仑台中学任教;1981年2月至1984年7月在和静上游中学任教;1984年8月至1986年8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在新疆阿克苏教师进修学院进修;1988年8月至2002年7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1991年10月至2002年7月担任和静县二中政教处副主任;2002年8月调和静高级中学任教。
  再那甫汗·艾买提 女,维吾尔族,1955年10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73年在和静县东方红公社一大队接受再教育,担任一大队赤脚医生;1973年至1977年在新疆农业大学农业经营管理系毕业;1977年至1989年在和静县农业局农经办工作;1989年至1997年任和静县农经站副站长;1997年任和静县农经站站长;1994年起任农业局党委委员,农经站党支部书记。1997年10月获高级经济师职称。是和静县第七届、八届、十届党代会代表;巴州第五届、六届,自治区第五届党代会代表;和静县妇联第6至8届常委。1999年3月被聘为和静县专家组成员。在工作期间先后获自治区农业厅二、三等奖共三次;获巴州农业局一、二、三等奖共八次;获自治区农经总站一、二等奖共四次;获巴州农经站一、二、三等奖共四次,曾在报刊上多次发表论文。
  浦·那孜提 男,蒙古族,1956年6月出生于和静县。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巴州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巴州人民医院新城分院院长、支部书记。1980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研究生,主任医师,享受副州级待遇。1980年毕业后分配至巴州人民医院外科;198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4年6月任巴州医院外科主任;1995年兼任医院第三党支部书记;1996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7年3月被任命为巴州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998年当选州人大第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95年在浙江医科大学二附院进修颅脑神经外科专业一年,回院后开展了各种类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楚术、桥脑小脑角肿瘤摘除、巨大型多发性脑包囊虫摘除、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髓外肿瘤摘除、各类先天性、畸形的手术治疗等。1991年9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神经外科新进展学习班。先后撰写专业论文10余篇,分别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地州级杂志上,获自治州1999年至200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工作20余年,累计有3年时间在农牧区、偏远山区巡回医疗和技术支援。先后两次为基层医院举办学习班,在巴州卫校经常承担授课任务和带来院进修生、实习生等。
  李辉 女,汉族,1956年8月12日出生于焉耆,祖籍陕西省武功县。和静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1974年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分配到和静第一中学任教,先后担任初中语文、化学、地理、历史等课程。1985年去新疆大学进修深造,获大专学历。曾多次获和静县一中先进荣誉称号。
  道·查汗 女,蒙古族,1956年出生于和静县,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74年7月毕业于巴州师范;1974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古伦苏木肉牛场小学、乃门莫敦乡中学任教;1983年8月至1985年9月和静县一中任教;1985年8月至1987年9也在新疆蒙师范物理大专班学习;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和静县进修学校任教;1990年8月在和静县第一中学任教;1997年5月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同年10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和静一中优秀教师。
  阿提看木·玉山 女,维吾尔族,1957年3月出生于库尔勒。1972年至1975年再教育。1978年毕业于喀什师范学院。1978年在和静二中任教。1987年当选为“三八红旗手”,1991年至1992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92年至1993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1999年10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布鲁代 女,蒙古族,1957年7月5日出生于和静县,1977年11月入党,大学学历。1974年8月参加工作,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是自治区心理学协会会员,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州先进教师,在单位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编写的《从蒙古族历史探索教育》发表在内蒙古、新疆等不同的刊物上,编写了全州蒙古族中心小学教师职称考试使用的《中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小学心理学》等,编写了巴州师范蒙古族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等。
  姚·奥日新 男,蒙古族,1957年9月8日出生于和静县。大专学历,1979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1979年8月在巴州草原站工作。1982年调巴州畜牧局生产科工作。1986年任巴州治蝗测报站副站长。1990年任巴州畜牧中心站副站长(副县级)。1991年任巴州畜牧局副局长、高级畜牧师。
  阿提克木·芒力克 女,维吾尔族,1957年12月7日出生于和静县。大专学历史唯心主义。1987年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在新疆教育学院化学系学习。1995年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2002年1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80年中专毕业,曾在八棵树学校任教一年,后又调入县二中工作。20余年的教学生涯,当了20年的班主任,分别教过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曾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1999年被评选为自治区级的优秀班集体。
  才金华(才尔曼) 女,蒙古族,1957年12月出生于和静县和静镇,1974年毕业于巴州师范学校,同年参军。1975年考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79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13医院任医师,1982年6月调入解放军273医院妇儿(产)科先后任医师、副主任、主任。期间,在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习毕业,回来后先后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2年荣立三等功,并多次获奖。1996年、2000年分别当选巴州、分部后勤党代会代表。先后发表论文9篇,在全国全军交流论文25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项。
  李·傲其尔加甫 男,蒙古族,1958年6月。1977年8月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分配到和静县一中任教。先后任校团委委员,教职工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副书记,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任和静一中教务处副主任,1984年任一中副校长;1986年至1988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担任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乡党委副书记;1998年2月任和静县委党校副校长,2000年10月晋升党校高级讲师。2002年2月兼任和静县行政学校副校长。任教和担任行政职务期间,在新疆《西部先锋》《语言与翻译》《新疆日报》《巴音郭楞》等杂志上发表过18篇论文和文章,此外,在新疆《启明星》《新疆日报》《巴音郭楞》等杂志上发表了中短篇小说、散文、相声、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共二十几篇,发表论文数篇。傲其尔加甫先后当选和静县第五、第八、第十届党代会代表,第十届和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巴州第七届党代会代表。参加工作以来,1979年10月获巴州新长征突击手。
  克里木 男,维吾尔族,1958年8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员。1978年7月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1978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北哈尔莫敦乡初级中学任教;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在新疆教育学院数学系数学本科毕业;1989年9月至1997年8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1997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务主任;2002年9月在和静高级中学任教务副主任。2001年9月被巴州人民政府评为“两基”工作中成绩显著先进个人。
  孟繁露 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1978年3月在新疆和静县先行公社三大队学校任初中数学教师,1978年10月至1980年7月在巴州第二师范数学专业班学习,1980年8月任和静县一中数学教师,并担任班主任,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在新疆教育学院数学系学习,1983年8月任和静县一中高中数学教师,班主任,1985年9月任和静县第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1992年1月任和静县第二中学副校长,主管汉语言班的教学工作。其中1983年9月至1987年8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本科函授班,2002年5月调高级中学筹建办公室任副主任。1996年8月被评聘为中学教学高级教师,在首次教师资格认定中,被认定为高级中学数学教师资格,2002年《论创新教育》论文发表在巴州教育第二期上。
  巴·吉日格塔拉 男,蒙古族,1958年出生于和静县。1995年10月任和静县第一中学副校长。1978年毕亚巴州师范普师班,1978年8月师范毕业到一中任教;1980年8月至1981年7月在内蒙师范学院数学系进修一年;1981年至1984年10月在和静县一中任教,1984年10月至1987年1月在巴州师范化学大专班学习,毕业后分到巴州蒙中任教,期间一直担任年级组长;1990年11月3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担任州蒙中理科支部组织委员及年级组组长。1995年10月调到和静县一中任副校长,主管蒙语教学和政治思想工作。1996年3月至6月在州师范参加了校长培训班,并在巴州日报上发表关于素质教育的一篇论文;1997年3月至10日担任了巴音布鲁克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中整顿工作组组长;1998年9月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99年被州教育局教办评为“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托·祁吾改 女,蒙古族,新疆和静县人,1959年3月20日出生于额勒再特乌鲁乡托力盖之家。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1975年10月考入内蒙古蒙医学院蒙医中医系专业,1978年12月毕业分配到巴音布鲁克区医院,1986年任区医院住院部主任,1992年5月任院长。任职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改善医疗条件,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为牧区广大牧民就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大力度、新建锅炉房改善了住院部、办公室、职工住宅取暖问题。1995年12月30日晋升为内科副主任医师,在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使患者解除了病痛,被州、县评为三八红旗手,多次当选州、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
  巴音达来 男,蒙古族,1959年4月出生于和静县,1973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在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学习,国家二级演员(副高职称),先后任巴州文工团舞蹈队队长、编导、新疆舞蹈家协会理事、巴州音舞剧协会常务理事、第四届新疆青联会员,是第八、九届巴州政协委员。在三十年舞台生涯中参加优秀剧目表演中,多次在全国和自治区比赛中获奖。曾荣获第三届新疆舞蹈比赛编导三等奖,在自治区五十年大庆时获优秀剧目、优秀编导奖,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获独舞、双人舞比赛民间舞蹈编导优秀奖,全国第十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优秀编导奖。被蒙古国授予一级演员勋章。
  乌·娜巴依尔 女,蒙古族,1959年7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75年9月参加工作,任和静县医院化验室化验员,医院团支部书记;1980年7月到新疆哈密卫校中医专业学习。1983年分配到和静县医院工作,任中医科中医士,1986年11月晋升为中医师;1990年录取到新疆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学习四年;1995年11月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2001年11月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任职期间在国际、国内学术会上先后发表了4篇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论文。参加工作以来,两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20余年,对中医内科、妇科、针灸科疑难、危重病的诊断、抢救、处理有一定的经验,擅长心脏血管系统、神经内科系统,妇科月经紊乱的诊治,是县医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国中医药学会新疆分会会员。
  艾拜都拉·吐尔逊 男,维吾尔族,1959年11月25日出生于和静县。1979年毕业于乌市第一师范预科部;1979年至1984年在新大生物系上学。1984年至2002年8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1991年度评为自治区中小学实验室先进工作者。1996年荣获自治州首届维文中学生物课调讲大赛一等奖。1996年12月授予自治州“课堂教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9年荣获自治州第二届中学生物课调讲大赛一等奖。在任教过程中,担任过校政教处主任、教务处主任、生化教研组组长、实验室组长、高三年级组组长、工会委员等。写过11篇论文、有4篇论文发表。曾当选第八届州政协委员,州教育工会代表。1998年获得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唐新和 男,汉族,1959年12月26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在和静县读完小学、初中、高中。1977年考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化工专业;1982年考入该校的硕士学位;1985年开始研究有色金属;1988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1990至2000年受聘于维也纳理工大学,被该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并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奥地利电子真空集团公司研究开发中心高级研究员。
  陶·布力格 (曾用名陶金玉),女,蒙古族,1959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后分配到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88年10月被评为讲师,1994年11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10月开始任中文系蒙古语言文化教研室主任,2001年起任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阿尔泰学研究所副所长。在大学20余年的教学工作中,先后主讲现代蒙古语,蒙古文字史、现代汉语、蒙古方言学、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和蒙古族语语言简介,阿尔泰语言概述,社会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选修课程。并为研究生讲授了《蒙古文字与方言》等课程,为蒙古国留学生讲授了《汉语口语》《古代汉语》等课程。1993年被评为新疆师范大学优秀教师;1995年11月29日新疆日报蒙文版刊登了传访陶·布力格副教授的报道。陶·布力格副教授为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蒙古语文学会、新疆卫拉特蒙古研究学会会员。近十年来参加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两次国家级学术研讨会,多次参加自治区级学术会议。已在国内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有关蒙古语言、方言、文字、双语教育,阿尔泰语言比较研究等方面的科研论文20余篇,尤其在蒙古语卫拉特方言研究和阿尔泰语言比较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建树,是该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陶·布力格还应邀赴蒙古国国立大学科布多省分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
  那·那仁 男,蒙古族,1960年1月出生,新疆和静县人,1979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77年7月至1978年4月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三乡二大队再教育,1979年8月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学校数学班,同年9月分配到和静县一中任教,1979年8月至1980年9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进修,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1983年5月被调到巴州蒙中工作,1987年10月至1989年9月在新疆教育学院数学系数学专业上大专,1998年2月担任巴州蒙中保卫科副科长,2001年3月任巴州蒙中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
  吴丽燕 女,汉族,1960年4月1日出生于湖南宁乡。1988年2月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物理专业班,同年三月任教于和静第二中学,1988年9月离职进修于新疆师范大学电教专业,1990年7月毕业,2001年晋升为中学高级物理教师。是二中物理教学的把关教师。班主任工作一干就是18年。
  宗·阿日布岱 男,蒙古族,1960年6月出生,新疆和静县人,1979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任巴州蒙中党政办公室主任。1979年7月毕业于巴州师范,1979年8月至1980年7月在内蒙古教育学院数学系进修,1981年8月1983年9月在和静县一中任教,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在巴州蒙中任教,1984年10月至1986年12月在新疆教育学院理化系化学专业学习,1987年1月至2003年3月在巴州蒙中任教,1992年9月至1994年1月任巴州蒙中政教处副主任,1994年1月至2001年3月任巴州蒙中政教处主任,获自治州优秀党务工作称号。2001年3月任巴州蒙中党政办公室主任。
  毛·策钦巴雅尔 男,汉族,1960年7月27日出生于和静县城一个干部家庭。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考入喀什师范学院维语专业,后又转入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攻读蒙古语言文学,1982年完成学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分到新疆日报社蒙文编辑部工作,先后任记者、编辑和翻译。1997年2月获副译审职称,2002年9月任新疆日报社蒙文编报部副主任,主持编报部工作。在新疆日报社工作的20多年中,编辑、翻译和审核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其他体裁的文章,用蒙、汉文采写发表了100多篇新闻稿件。此外,翻译了10多篇新闻作品和多篇学术文章,撰写了数篇论文。还用蒙、汉文发表过散文、游记作品。为新疆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新疆新闻学会会员、新疆民族语文翻译职称中级评审委评委。
  达·达木且 男,蒙古族,1960年8月生于巴州和静县。任自治区党委《支部生活》杂志社副编审、蒙文编辑部副主任。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蒙语专业,学士学位,分配到新疆蒙古师范任教。1983年5月考入中国古代北方史研究班,在内蒙古专门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毕业后回校任教,1987年被聘为讲师。主讲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课。1987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部,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文化史,毕业后被分配到自治区社科联《卫拉特研究》杂志工作。1992年4月调入自治区党委《支部生活》杂志社工作。1994年任《支部生活》杂志社蒙编部副主任,并承担部分稿件的审定任务。1997年获得副编审职称。从大学时代起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以来在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30余首1万多行诗歌和20多篇散文;有50多篇原创作品由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10余篇作品和个人创作简历被载入各类作品集里;撰写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参加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5次,区内会议数次并宣读论文,均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学术刊物上发表,有数篇载入各类学术论文集中。1996年被评为区党宣传部优秀工作者。达木且是新疆作协会员,中国《江格尔》研究会理事,新疆卫拉特研究学会会员,新疆新闻学会会员。
  昌·曹力曼 男,蒙古族,1960年9月21日出生,和静县人。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77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新疆八一农学院读大学学士学位(草原专业);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新疆八一农学院草原系任教;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北师大留学日本预备学校学习日语;1987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日本青森县上大学;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在新疆八一农学院任教;1995年9月至2003年在日本读研究生学位;2003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日本一家公司从事草地学研究。
  李·乌云才茨克 (别名:李珍华)女,蒙古族,高级讲师。1960年11月5日出生于新疆巴州一文艺干部李加拉的家庭。1978年1月考上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学士学位,于1982年1月分配到新疆蒙古师范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过教务员、汉语教研组组长等,历届教代会代表。1988年被评为讲师,1998年被评为高级讲师。执教20年中,认为教师的地位是主导,而不是主宰,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最终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尊重学生,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学长”,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学生交朋友,谈心,打成一片,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学习的智商虽有一定差异,但只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20年来,先后给普师班、汉专班、翻译班、音乐班、美术班、体育班、俄语班、幼师班、教师进修班、成人大专班、财会班、大学预科班、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等班级讲授中师汉语、中师汉文选、现代汉语、小学汉语教材教法、财经汉语、汉语精读和多功能汉语等课程,并发表过数篇论文,编写了《实用汉语语音》一书。
  尼·依茹 女,蒙古族,中共党员,主任编辑。1960年11月25日出生于和静县阿·尼米格尔的家庭。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小语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班,学士学位。1983年7月13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月分配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蒙编部新闻组从事新闻编辑和翻译工作。1984年4月至6月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进修。1984年8月在蒙编部采编组担任新闻采编工作兼任通联工作。1992年调蒙编部通联组。1994年5月取得编辑职称。1996年调到专题组承担专题节目编译工作。2002年8月取得主任编辑职称(付高职称)。在新闻战线上工作的20年期间,编译的各种刊物获部门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有数篇论文发表,合译《屈辱、抗争、选择》一书。
  宗·阿日布岱 男,蒙古族,1960年12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教师。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学习;1983年8月至1992年在乌拉斯台农场蒙古中小学任教;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新疆师范大学专科函授学习;1996年3月20日至6月20日参加巴州师范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习;1998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参加巴州师范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学习;1984年至1996年在农场蒙古中小学任教务主任;1996年至1999年在农场蒙古中小学任校长;1999年至2003年在乌拉斯台农场中学任副校长。
  吉·巴青 男,蒙古族,1961年3月出生,新疆和硕县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任巴州蒙中校长。1982年8月毕业于新疆昌吉师专,同年分配到巴州蒙中。曾任巴州蒙中教务副主任、主任,1995年5月任巴州蒙中副校长,1999年4月担任巴州蒙中党委副书记、曾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园丁”二等奖、自治区优秀汉语教师、自治州优秀教师等称号。论文《实施高中毕业会考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荣获自治区教委科研论文三等奖。曾当选中共和静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和静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王芸 女,汉族,出生于1961年4月,河南省新蔡县人,中共党员。1979年10月至1981年7月毕业于巴州第一师范数学班,1981年8月至1982年7月在焉耆县北大渠公社中学任教,1982年8月至1990年在和静县二中任教,1990年9月至1992年6月脱产进修于新疆教育学院数理班,1992年6月至1995年在县二中任教,1995年8月调至县一中任教,1997年获得“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辅导初中数学征用题竞赛的学生曾获得自治区二、三等奖,2002年12月评审为高级教师。
  道·都古尔加甫 男,蒙古族,1961年5月25日出生于和静县古尔温苏门牧场牧民道杰之家、中共党员,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蒙语编辑部副主任(副处级)、主任编辑(副高)。198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蒙语专业。1983至1989年在新疆师范大学任教。1985年评聘助教,1983年8月至1984年1月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专修班”进修;1985年9月至1987年元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全国蒙语高等院校助教进修班”学习。1989年调新疆广播电台文艺部从事文学编辑。1991年评聘编辑职称,1992年任文艺部蒙语组副组长,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评聘主任编辑职称。2000年3月担任蒙语编辑部副主任。在电台工作期间,先后策划、编写、编导了11台大型文艺晚会节目,数篇文艺专题节目和大量的普通节目。还编导录制了3部广播剧,10余部广播小品和相声。担任反映新疆蒙古族生活的上下集电视剧《在山那边》的编剧。另外采写了大量通讯和消息,在电台播出和刊物上发表。业余时间撰写发表了数篇业务论文。编写的一部分节目获全国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获自治区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道·都古尔加甫是中国《江格尔》研究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洁白的哈达》,撰写了《卫拉特蒙古文学史》的戏剧部分,合作出版译著《屈辱 抗争选择》一书。创作的文艺作品部分曾在新疆和内蒙古获奖。
  特·巴音巴图 男,蒙古族,1961年8月16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中共党员。1984年7月从青海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蒙文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江格尔》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卫拉特蒙古学会常务理事、新疆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发表40余首长短诗。1985年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发表37篇短篇小说。研究成果有80余篇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有数篇获奖。
  排日旦木·克日木 女,维吾尔族,1961年8月生于和静县。1978年被新疆农垦大学录取,1983年分配到和静农技站,1984年在和静二中任教。1992年评为中学一级教师,2000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桑·苏森 女,蒙古族,1961年11月出生,祖籍和静县巩乃斯。1983年11月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到该院一附院内科工作,先后在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内分泌、心功能、干部病房、急诊等科室轮移,掌握了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1987年固定在肾病科工作,199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期间,掌握了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参与了危重病人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了肾穿刺术,动静脉内瘘术等技术操作。200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1年始参与教学工作,先后主讲了20余本科班的大课教学,1993年、1996年、1999年三次被评为新疆医科大优秀教师,1996年始参与了研究生的带教工作。1994年在广州中山医科大进修半年,1999年在新疆医科大研究生班学一年并获得研究生资格。2000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参加出国人员的学习培训一年。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先后在中华肾脏病杂志、新疆医学、中国综合医学杂志发表数篇文章。
  阿·才仁 男,蒙古族,1961年12月出生,新疆博湖县人,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1985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到巴州蒙中任教。曾任巴州蒙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教研室组长、教务委员,曾荣获巴州蒙中先进工作者、巴州蒙中优秀教师、巴州蒙中优秀积极分子、15次被评为巴州蒙中优秀班主任、自治州“师德先进个人”、21世纪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自治区“师德标兵”及爱学生等荣誉称号。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自治州“学雷锋先进集体”、自治州“先进班集体”等称号。在教学研究方面,他所发表的论文获得了自治州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的证书。
  布·敖盖 女,蒙古族,1962年7月出生,新疆和静县人,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85年7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巴州蒙中。曾获得八省区重点蒙古族中学《10校长联谊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评选三等奖、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辅导学生参加自治州纪念建党80周年通讯赛、迎接澳门回归作文赛获得一、二、三等辅导奖等。
  宋大江 男,汉族,1962年8月出生于陕西。1981年巴州师范毕业,分配到乌拉斯台农场工作。1988年毕业八一农学院。2001年晋升为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参加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并参加州第二届生物调讲赛获二等奖。当选政协和静县十二届常委。
  巴·巴图孟和 男,蒙古族,1962年10月出生,新疆和静县人,1984年参加工作,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职称,任巴州蒙中工会副主席、保卫科长。1984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同年分配到巴州蒙中任教。
  毛·巴都玛拉 男,蒙古族,1962年10月出生,新疆和静县人,1979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中学政治高级教师。1981年至1985年在223团中学任教。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在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9年8月在巴州蒙中任教。1996年至2001年担任巴州蒙中教务处副主任、主任。2001年担任巴州蒙中政教处主任。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在巴州党校参加第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在陕西师大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曾获自治州人民政府“优秀教师”、自治州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标兵”、自治区骨干教师等称号。
  常淑淇 女,汉族,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苏丰县。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中共党员。1988年7月在乌拉斯台农场中学任教,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上海第二师范教育学院进修学习,1990年9月至1991年1月在乌拉斯台农场中学任教,1991年2月至2000年8月在乌拉斯台农场中学任教务主任;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和静乃门莫敦乡中学任教,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在和静县乃门莫敦乡中学任教务主任;2002年8月在和静高级中学任教。在工作期间,曾获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园丁奖等称号。
  热比古丽·衣不拉音 女,维吾尔族,1962年11月在出生于和静县。1978年11月至1983年7月在喀什师院物理系学习五年,1983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和静县二中任教,2001年评为高级教师,从2002年9月开始在和静高级中学任教。工作中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物理教学研究工作,每年都担任高二物理和高三的辅导任务,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1990年到2002年12年任物理教研组组长,20年间有十多次荣获“先进教师”称号,一篇论文在自治区举行物理研讨会上获一等奖,此外十几年来一直参加州上或县上举行的物理公开课的评选工作。
  巴·闹尔再 女,蒙古族,1962年12月出生,新疆和静县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78年5月至1981年在巴州师范学校英语班上中专,1981年8月分配到和静县一中任教,1983年9月调巴州蒙中工作,1989年至1991年在新疆教育学院文史大专班学习,曾任双语教研组组长、女工委委员,获自治州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后调巴州师范学校任教。
  铁·托来 男,蒙古族,1963年1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84年7月毕业于石河子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1984年8月分配到和静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站工作,政协巴州第六届和第八届委员,政协和静县第九届和第十一届委员。1984年8月至1991年7月在和静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站工作,任股长,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1991年7月至1994年10月在和静县巴仑台镇任科技副镇长。1994年10月在和静县畜牧服务中心站任股长,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先后获科技推广项目自治区三等奖一次;四等奖一次,自治州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四次,发表论文数篇并获论文二等奖两次。1997年6月任高级畜牧师。
  张宏刚 男,汉族,1963年2月28日出生于山东潍坊。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数学教师。1982年8月在新疆巴州和静县第一中学高中任数学教师。工作期间,担任过年级组长、工会委员等职。多次评为和静一中先进教育工作者。1989年获奥林匹克数学二级辅导证书。1999年被评为和静县先进教师。论文《体现你的爱心是当好班主任的重要环节》获得县州优秀论文奖。
  艾山·牙森 男,维吾尔族,1963年8月16日出生于和静县。1981年在喀什师范学院体育系本科班读书,1985年7月毕业到和静县第二中学工作,2002年8月调和静高级中学工作。艾山1985年以来组织学校篮球,足球,排球,田经队并多次获得了自治区级,州级,县级奖励。200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1985年到2002年的工作当中多次被选为校级,县级优秀教师,1988年获得了中学二级教师职称,1991年获得了中学一级教师职称,1998年获得了高级教师职称。
  余江文 女,汉族,1963年11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共党员。1970年3月至1979年9月在和静巴仑台军区第7555工厂子校上学,1979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巴州第二师范学习,1982年9月至1983年9月在和硕县塔哈其乡中学任教,1983年9月至1985年3月在和静一小任教,1985年3月至1987年月1在新疆大学历史系学习,1987年3月至1987年9月在和静县巴仑台镇中学任教,1987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和静二中任教,2002年8月在和静高级中学任教。
  夏云国 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新宁县。大专学历,2001年12月获中学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中共党员。1985年7月毕业于湖南大学邵阳分校生物专业;1985年8月至2002年7月在新疆和静县第二中学任教;2002年7月在新疆和静高级中学任教。
  巴·关其格 别名:巩且,男,蒙古族,中共党员,高级讲师,新疆蒙古师范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新疆蒙古族文化教育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乌鲁木齐市友好路石家园社区人民代表,友好北地区第一届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关其格1963年12月26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巴仑台镇巴仑台村。1981年考入大学,毕业时,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新疆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85年7月被分配到新疆蒙古师范学校并担任数学教师及数学组组长,并参加了蒙古师范学校恢复建校以来第一批实习生指导工作。以后在普师班、进修班、大专班等班级讲授过数学分析、高等数学、高等几何、中学几何教学法、初中函数与代数、几何等难度大的重要课程。他教育学生方面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爱护学生,要求严格。在蒙古师范学校他第一次开设了计算机课并创建了计算机机房。十几年来,他解决了游览器不能支持竖排文字的问题,经过数年的研究,用矢量图把蒙文放到了网页上,是用这种方法的第一个蒙文主页。他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写了《论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发表在1991年12月7日的新疆日报(蒙文版);结合教学改革思潮,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育,写了数篇研究论文。
  吴·巴图巴雅尔 别名吴日桓,女,蒙古族,1964年5月出生于和静县乌拉斯台查汗牧场,乌图那生的长女。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85年7月被分配到新疆日报社蒙编部工作,在工作期间从事专版、文艺理论、翻译等工作,199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任蒙编部专刊组副组长(主持工作),1998年,任理论文艺组组长,1994年获得中级职称,1987、1988、1992、1997、1999、2002年被评为报社先进工作者。编辑的新闻节目数次获奖。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直属机关文明家庭。1982年,在内蒙“花的原野”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神气的春天》,后来陆续发表了一百多篇诗歌、散文、小说、杂文、评论等。2002年巴图巴雅尔编辑、出版了《难忘的足迹》一书。2002年任蒙文编报部副主任。她是新疆新闻界协会会员、新疆翻译家协会会员。
  努尔再 女,蒙古族,1964年6月出生于和静县和静镇开泽村。后来跟母亲到和静县巴仑台新光大队定居。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考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蒙语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1984年7月取得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当年分配到新疆日报社工作。期间,从事报纸的校对、翻译、编辑、组版、采访、审阅稿件、审阅大样等各大环节的工作。从1992年起,任新疆日报社蒙文编辑部专版组的副组长、组长,翻译组副组长、组长,经济组组长,编辑组组长等职。采写的《在致富道路上》长篇通讯获得了自治区建立40周年好新闻三等奖;在从事组版工作时,所设计的版面多次获得了报社、自治区、全国蒙文报纸好设计奖。在工作中前后五次被评为报社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主任编辑。是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新疆翻译协会会员。
  盖·巴音查汗 女,蒙古族,1964年7月25日出生于和静县巴仑台镇新光大队牧民盖力克家。硕士学位,留学生,副教授职称,任新疆农业大学动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老师、硕士导师。1986年毕业于内蒙农牧大学畜牧兽医本科,自1986年9月4日新疆农业大学动医学院寄生虫研究室从事教学工作。1996年至1999年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由农大和自治区教委推荐被公派赴日本执行ICA技术任务,参加有关高级原虫病国际性合作研究项目。能应用汉、维、蒙三种语言讲授课程,曾获校级教育基金和优秀班主任奖。曾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至新疆鱼类寄生虫病调查研究课题;两次去日本,第一次去日本参加完成了校际交流课题至有关牛梨形虫病的高级诊断技术;第二次去日本参加完成了JICA国际合作项目至所作的科研题目有以下三个:克隆和大肠杆菌表达犬巴贝斯虫的重组抗原蛋白,且应用于斑点酶联法(ELISA);克隆和表达星胞子虫的主要Ncp36/Ncp43重组抗原Pr,并应用于野外自然感染的牛新胞子虫病的血清学、马属动物的巴贝斯虫病诊断上。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
  金·巴德玛 女,蒙古族,1964年8月出生于新疆焉耆县。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教师。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在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蒙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9年9月至2000年7月在乌拉斯台农场蒙族中学、中学任教。2000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参加巴州师范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
  金思德 男,汉族,1964年9月7日出生,1977年9月至1982年7月就读和静县一中。从小对电动机械和无线电技术有浓厚的兴趣。1982年9月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所学专业为地球物理勘探。1986年7月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成为预备出国(法国)研究生。出国之前,在北京语言学院出国培训法语。1987年6月同全国总共108位赴法公派留学生。1992年,金思德以最佳成绩获得巴黎第七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伦敦,成为金思德欧洲生活学习的第二个城市。金思德在艾尔富跨国石油公司涉足伦敦的地球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开始走向社会。1994年至1998年2月在伦敦的两年博士后研究结束后,调任艾尔富石油公司位于法国南部的小镇至波城的研究中心任工程师。金思德在这里度过了4年的时光。期间,主要编制计算地震勘探数据属性的软件。地震勘探数据属性是寻找地下石油储藏的重要参数。1998年2月金思德转入位于美国林斯顿的通用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经常在国际地球物理研讨会上作研究成果报告。2000年在美国地球物理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获最佳荣誉奖,以表彰金思德在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以国际知名学者的身份,取得美国杰出人才绿卡。
  巴·金花 女,蒙古族,1964年11月出生,新疆和静县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中学汉语高级教师。1987年7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巴州蒙中,从事汉语教学工作。200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汉语教师,2002年获得自治区级汉语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州级、自治区级专业培训学习。
  道·孟和 曾用笔名道·乌梁海,男,蒙古族,1964年12月3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巴音乌鲁乡一大队。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学系,本科学士学位,同年7月在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从事编辑工作,副编审职称。任中国《江格尔》研究会理事,中国蒙古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新疆卫拉特蒙古文化研究会会员,新疆《语言与翻译》蒙文杂志主编。擅长于蒙古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及评论,在区内外各种报刊上先后发表了蒙古语言和文化、文学研究论文及评论30多篇。2002年8月由自治区语言委会和国家教育部推荐,公派留学到蒙古国国立大学学习。从事编辑工作16年,共完成50期(400万字)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发表过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探索之路至卫拉特文学研究论文集》(合著)。发表论文数篇。个人专著:《卫拉特蒙古经济史》,由新疆科技出版社组织出版。
  阿·尼玛才仁(曾用名阿·包热)男,蒙古族,1965年3月5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副译审职称。1987年7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蒙古族语言文字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巴音郭楞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1992年12月调巴州人大办公室任翻译,2000年获副译审职称。2000年参加自治区语委会举办的翻译专业培训学习。尼玛才仁具有较高的翻译水平和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有数篇论文获奖,在许多刊物上发表文学、理论性作品20余篇,新闻稿40余篇。
  乌仁其米克 女,蒙古族,中专学历,中共党员,1965年5月30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和静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蒙文专业学习,1987年8月至1991年7月在八棵树中学任教,1991年8月在和静县第一中学任教,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2001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苏布松 女,蒙古族,党员,1965年7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哈木胡提农场牧业连,1983年考入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7年9月在和静一中任教,曾担任年级组长、文科教研组长,1996年被评为州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发表题为《师范教育与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论文,获自治州德育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被评为州级优秀班主任。199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2月任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至2003年在省州级报刊上发表了4篇教学教研论文。
  吴·阿拉腾其其格 女,蒙古族,1966年6月22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阿拉沟乡乌拉斯台查汗村。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巴州党校高级讲师、教务处副主任。1987年毕业于蒙古师范大学政治系,后在巴州党校任教。在任教期间先后担任“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心理学”、“现代企业制度”等课程,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在工作期间先后发表30多篇论文。1994年至1996年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完成第二学历本科学习。1995年获得讲师资格,2002年获得高级讲师资格。
  格·李杰 男,蒙古族,1967年1月15日出生于新疆和硕县那音克乡。198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任教,中学历史高级教师。1999年被评为“自治州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1999年至2001年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蒙古史研究所学习。李杰在教学战线上的15年中对民族教育,尤其是蒙古族教育进行了研究,发表有关论文30多篇,有些研究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年应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邀请,去卡尔梅克首府埃里斯塔市参加学术会议并做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考察。
  巴音查汗 女,蒙古族,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67年11月3日出生在新疆和静县阿拉沟,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在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在八棵树蒙中任教,1990年9月在一中任教。1990年至2002年期间在州省级报刊上发表过3篇论文。
  艾尔肯·艾拜 男,维吾尔族,1968年1月20日出生于新疆阜康。199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教师。1992年8月毕业于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统一分配到巴州乌拉斯台农场二中任教。从1992年9月至1997年9月先后担任汉语教研组和文科教研组组长。1997年9月至2000年3月担任教务主任,2000年3月至2000年9月担任农场原二中副校长;2000年9月担任乌拉斯台中学副校长。
  努尔尼沙·斯拉木 女,维吾尔族,1968年11月9日出生于新疆且末县。本科学历,高级教师。1992年7月毕业于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维吾尔文学专业,统一分配到巴州乌拉斯台农场中学任教。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职务。在校先后获奖6次,1998年被农场党委评为“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1月至2月参加州教育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
  巴·金华 女,蒙古族,1969年3月出生于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乡,1996年9月加入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7月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和静县一中工作,历任班主任、教研组组长、教务主任等职。1994年5月参加巴州首届民族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会获二等奖荣誉,同年7月参加巴州《爱我巴州》演讲比赛获一等奖,1998年7月参加巴州语文调讲赛获三等奖。是县政协十一、十二届委员。
  李宗志 男,汉族,1970年10月3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先行公社,祖籍重庆江津。在和静县读完小学、初中、高中,从小爱好机械、数学。1988年考入西安公路学院筑路机械专业。1992年毕业分配到新疆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局,从事工程监理及外专翻译,1994年考入大连海事大学(交通部出国人员定点外语培训处),强化外语并取得两级证书。1994年10月随交通厅第一批出国考察到加拿大。1996年9月再次去芬兰考察。1997年7月考取去美国普渡大学读硕士,1998年1月4日去美国,1999年11月取得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12月通过考试取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入学资格。2000年8月获全美硕士毕业论文第一名,2002年在攻读博士的同时又取得了普渡大学工业学院的硕士学位,从1998年秋李宗志一直在普渡大学辛哈教授课题研究室当助理研究员。在美国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篇论文,并与辛哈教授合编1部作品。
  马·艾尔登 男,蒙古族,1978年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93年12月1日入伍至2001年3月复员先后在步兵第十一师炮兵团,新疆军区乌市药材库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副连级干事,复员时中尉军衔,1996年6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日本国留学深造。艾尔登在服役期间,分别于1994年1月、1994年11月、1995年6月、1997年四次受到嘉奖、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期间,以优良的成绩完成学业,而且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摄影,在新疆日报、长沙晚报等新闻媒体上发表了几十篇新闻作品和摄影作品,有一篇作品获省级好新闻三等奖,五篇作品荣获优秀奖,在长沙学习期间还被接纳为湖南省摄影协会会员。

知识出处

和静不会忘记

《和静不会忘记》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3

本书记载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和静这片物华天宝的热土上,做出过突出贡献和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以及那些曾经在和静生活、工作后又到外地或出国,但一直十分关注和静县各项事业发展的仁人志士,即党政干部、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等1000多人的生平简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