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政协副主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和静不会忘记》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1163
颗粒名称: (9)政协副主席
分类号: D261;D262;F426
页数: 13
页码: 174-186
摘要: 西谋珍[见第22页]
关键词: 和静县 蒙古族 政协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 新疆和静县

内容

西谋珍[见第22页]
  张振邦[见第23页]
  王文秀[见第20页]
  西·当德尔[见第15页]
  热木都拉·吾甫尔[见第111页]
  桑格吉 男,蒙古族。出生年月不详。1956年2月至1959年11月任和静县政协副主席。
  干见·列可西提[见第19页]
  吾守尔·卡玛力[见第157页]
  尕·马来 男,蒙古族,1929年11月25日出生于新疆省焉耆县包尔海镇。1945年11月至1949年2月12日在四川省成都黄埔军校骑兵科学习毕业,1949年9月25日在一二八旅焉耆骑兵第七团起义参加革命,1949年到1951年4月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师政治部当翻译,1951年5月在焉耆县减租训练班学习,参加减租反霸,土改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宣传土地改革,减租减息,组织农业互助组,为稳定社会治安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生产做了大量工作,1953年调焉耆县委统战部工作,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至1959年8月在州委统战部工作,1956年率领宗教上层人士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1959年10月至1970年在和静县委统战部工作,任统战部副部长。1959年11月至1984年6月任县政协副主席、政协常委,1968年任贸易公司副经理,同年下放劳动,1970年恢复工作。1970年在巴音布鲁克区牧科克乌苏牧场任支部书记,为广大牧民解决实际困难,深得民心。1977年在巴音布鲁克区机务站任书记。1981年7月任和静县委统战部副部长。1992年离休。
  马孝 教名尔沙,男,回族,1885年出生于库尔勒萨依巴克村,祖籍甘肃甘谷县。他祖父因家境贫寒,徒步逃荒到新疆玛纳斯安身,后迁至库尔勒。马孝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7岁入回民寺学习经文。3年后举家迁至焉耆,先后在焉耆大寺、河南寺、高寺及红庙子(迪化)等处学习经文。1913年马孝结束了长期学习生涯,先后在焉耆大东寺、下五号寺当阿訇。他提倡学习要专一,主张不论是学还是教,都是为了寻求做人之道,弘扬教义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因此很受群众爱戴,各寺争相请他讲经。1944年他受聘迁来和静县回民寺讲经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年逾花甲的马孝阿訇,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致力于党的统战事业,鼓励和支持回族儿童学习。农业合作化时期,他把自己的一头牛和一辆大车送去入社,并号召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他又将自己的一头驴和60元现金捐献出来,支援人民公社。马孝阿訇在和静回族清真寺掌教30余年,不分大坊小坊,也无门户之见,教民团结,寺坊安定,在社会和教民中享有很高威信。新中国成立后,马孝一直在县政府任职,先后担任过县委政协委员、常委,1962年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1975年1月25日,马孝阿訇去世,终年90岁。
  英英喇嘛 男,蒙古族。1900年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巴音乌鲁乡,参加过三区革命,任三区革命军喇嘛,1955年在巴仑台黄庙任康布,后任和静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政协常务委员、副主席。1964年因病去世,终年64岁。
  拉·却登康布 男,蒙古族,1918年6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28年在巴克新库热当满金,学蒙医,先后当盖林、老翁,1959年在乌拉斯台农场参加劳动并从事蒙医,1984年恢复巴克新库热时任库热老翁,1987年任巴仑台黄庙康布,先后任县政协第八、九届政协常务委员,在县政协第十、十一政协副主席,1987年任自治区、巴州佛教协会理事、县佛教协会会长,1991年开始确登康布组织各方面力量修建活佛、喇嘛墓地,扩大宗教场所,改善了黄庙条件等。他一生为巩固和发展了宗教界统一战线和宗教事物管理工作,为和静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民族团结,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稳定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5月在巴仑台黄庙圆寂,终年76岁。
  巴力次勒 男,蒙古族,1933年出生,新疆和静县人,巴仑台黄庙任康布。先后担任和静县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常务委员、政协副主席,巴州政协、自治区政协委员。从7岁开始在黄庙学习,因他幼年时聪明好学,在名师的指导下成为一名受广大农牧民尊敬的德高望重的巴仑台黄庙康布。
  才仁永东 女,藏族,西藏那曲人,1955年出生,活佛。1959年来新疆和静定居,后担任和静县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常务委员、副主席,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政府常务委员,第八届政协委员,巴州政协委员,1987年返回西藏那曲。
  王鸿珠 男,汉族,1925年3月6日出生于辽宁庄河。1947年6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辽宁独立一师三七团、第四野战军五纵队一二四师、四十二军等度过军旅生涯,先后任列兵、班长、排长。1950年涌跃参加第一批志愿军赴朝作战。在著名的黄草岭阻击战中获解放勋章一枚。1955年10月,转业后任广东省公安厅劳改农场中队长。1956年,他自愿报名支边,来到新疆工作,曾任和静县农技站站长。1960年后,历任先行公社副书记、书记。1977年12月,调任县机关工委书记。1981年后,曾任第五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和静县政协副主席。1985年7月退休。1998年1月因病去世。终年73岁。
  金萍 女,蒙古族,新疆焉耆县包尔海人。生于1927年7月,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1952年6月进自治区党校地方干部培训班学习一年。先后任和静县文教局干事;和静县妇联副主任、主任;1953年调任巴州妇联副主任。1959年10月回和静县妇联任主任。“文革”开始,遭受迫害。在任巴州妇联副主任期间,1957年5月出席了全国妇女第三届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接受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并集体合影。恢复工作后,1978年任贸易公司综合商场主任。1981年当选县政协副主席。任政协副主席期间负责实施“王爷府”、“黄庙”的修善、维修工作。为恢复历史文化,还文物面貌重现,作了具体的工作。1988年退休。
  买合木提·依斯拉木 男,维吾尔族,1906年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宗教人士,1987年10月至1993年2月任和静县政协副主席。
  巴·江巴道尔吉[见第53页]
  郑兰亭[见第173页]
  李尧章[见第20页]
  杨福珍[见第161页]
  陈金海 男,蒙古族,1929年10月出生于内蒙自治区奈曼旗苇莲苏乡西五十家子亩村一贫农家庭。初中文化程度。1947年7月在参加第四野战军东北五分区独立师二十五团三营九连任战士。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四野发起的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时,参加了攻克彰武,北镇,阜新、海州城的战斗和攻打新立屯的外围战,1948年3月参加攻打新民县和秀水河的战斗;1948年5月参加包围长春的战斗和长春外围的追歼战;1948年9月解放沈阳时,参加攻打沈阳东大营和解放抚顺战斗;1949年初参加平津和渡江战役;1949年7月参加湖南的衡宝战役并立大功一次,小功一次;1951年底参加抗美援朝,同年11月调四十军120师359团三营十二连任班长,受到党委的通报嘉奖一次;1953年8月朝鲜停战回国。1953年10月调120师军士教导营一连任班长;1954年12月到旅顺基地第172连任炮长,火力排长;1955年评为优秀指挥员和爱兵模范;1956年调海军旅顺基地预备役军官训练队任队长,并获二等奖。1956年11月转业到中央冶金工业部新疆有色局702地质队工作;1957年至1961年7月在新疆有色局第二矿务局老乌恰煤矿任副矿长,党支部副书记,书记,期间,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和技术革新能手;1961年8月任红山铁矿党支部书记;1963年调克州商业局综合办公室工作;1966年调克州四清工作团工作,任组长、队长;“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71年1月调阿克陶县克孜勒他克公社任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972年4月调阿克陶县农机修造厂任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1975年11月调阿克他拉牧场任党委书记。1981年5月,调巴州和静县畜牧局任副局长,1982年4月至1984年6月在巴州乌拉斯台农场任场长、党委副书记。1984年6月至1990年12月任和静县政协第七、第八届副主席。1990年12月离休。
  桑结 男,藏族,1927年6月15日出生于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直岗拉卡村一贫农家庭。1950年到西北民族学院学习(干训部),1952年分配到青海省政府工作,同年四月被分配到解放果落的工作组,在果落支队任翻译。1954年10月退役到果落当地政府,任果落州甘德县走政区区长,1955年11月果落达务区任区长。1956年3月调回甘德县走政区任书记,1958年调甘德县江前公社任政委,1960年由西北局调往新疆工作。被分配到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任副区长。主要负责来和静的藏族牧民安置工作。“文革”期间被停职,遭受迫害。1979年,回复原职,多次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曾任自治区、州、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1984年调和静县政协任副主席。1984年退休。回家乡后,关心当地教育事业,前后三次共捐2.5万元,分别被青海省政府、黄南州政府、尖扎县政府评为捐资助学的先进个人。
  马洪泉 男,回族,1929年10月出生于陕西。50年代任清真寺阿訇,“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开泽村八队劳动,“文革”后落实政策,恢复原职,任和静县小坊寺阿訇,1983年任州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4年当选和静镇第六届人代会代表;1987年当选和静县第十届人代会代表;1988年任州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90年当选和静县第十一届人代会代表;1993年任州政协委员会委员;1984年6月至1993年3月任和静县政协副主席;1993年被评为“政协和静县第九届委员会先进委员”。1994年离开小坊寺去乌鲁木齐市治病;2000年6月5日因病去世,终年72岁。
  崔景山 男,汉族,1928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满城县白堡村一个贫农家庭。1942年参加儿童团并任团长。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参加减租减息,1947年参加土地改革,年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晋察冀区机要处工作,1948年做银行押运工作。1948年8月在银行任出纳股长,1949年8月调房山县银行任业务股长,副行长等职。1956年10月调和静县银行任行长,1959年任和静县财贸部部长,1962年8月在和静县政府工商科任科长,后调和静县计划委员会任主任。1982年3月调入和静毛纺厂任副厂长、党委书记,1985年底任和静县政协副主席,1986年6月任县政府顾问,分管工交工作,1990年离休。曾获自治区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莫合买提·买明[见第163页]
  王敏章 男,汉族,湖北省陂县人。出生于1930年6月。1950年4月焉耆专署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中专学历,198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焉耆县专署财政科办事员、出纳员,1953年调和静县财政科任主管会计、副科长,1959年1月划为右派分子被撤职、降职,派往和静县先进公社任会计辅导员,1960年3月摘掉右派分子帽子,调和静县哈木胡提农场任会计、代理股长,“文革”期间下放劳动。1970年农场交兵团建工师管理后,恢复干部身份,1973年7月任端祥商店会计,1977年4月任加工连第一副连长,1978年2月,任团计财组长,1979年和静县委落实政策,调回和静县食品公司加工厂工作,1980年4月被派往乌拉斯台农场。1981年3月任该场副场长,代场长,1984年5月任场长,1988年6月任党委书记,1987年6月当选为和静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生产模范、团党委通令嘉奖;多次被自治州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等。曾当选为和静县第九届、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12月退休,1991年10月因病去世。终年61岁。
  杨佐宋 男,汉族,1932年7月出生于甘肃省岷县,1951年参加工作,从事县粮管征粮、土改工作,参加了“三反”“五反”运动,1952年随西北土改队来新疆任土改队员,先后到轮台、若羌、且末,和静参加土改工作。1954年被分配到巴仑台区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0月任五区副区长,1972年调任巴仑台区任副书记、书记,1988年任和静县政协副主席,1991年10月因病去世。终年58岁。
  蔡殿宁 男,汉族,山西省芮城县人,生于1931年,1955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同年10月任巴州医院内科医师,1961年调到和静县人民医院,同年8月任副院长,1958年任巴州政协委员,1961年任州、县政协委员,1984年至1993年任和静县政协副主席。1958年全国掀起西医学中医热潮,蔡殿宁大胆采用卢氏肾炎丸治疗慢性肾水肿40余例,同年麻疹大流行时,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均取得很好疗效。当时外科医生更少,蔡殿宁经常在紧急情况下身兼多职,既是外科医师又是麻醉师,在抢救了宫外孕、喉梗阻病均获成功。1961年调至和静县人民医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81年得以平反。退休后,他仍然发挥着余热。
  阿·铁木尔巴特 男,蒙古族,1942年8月出生,1960年7月参加工作,197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1960年7月至1973年11月在巴音布鲁克中心学校任教师、教务主任、革委会主任。先后被评为区、县、州三级“优秀教师”。1973年11月至1979年12月在阿尔夏公社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979年12月至1983年12月在巴音布鲁克牧场任党支部书记。1983年12月至1990年在巩乃斯林场任副书记、副场长。1990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和静县政协任副主席、专职常委。期间,他分管科教文卫工作,亲自主持整理文史资料,先后出版两册《南路旧土尔扈特文史资料》。1993年获巴州农村社教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获巴州文史资料先进工作者。曾是和静县委第五届党代会代表,人大第五届代表。
  钱积义 男,汉族,1938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59年7月江苏扬州农业专科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分配到扬州市泰兴县科委,后到广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61年获得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1964年,从江苏扬州来到祖国大西北的新疆和静县。1965年到巴音公社任农业生产干事,继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66年2月获巴州先进工作者称号,1973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任东方红公社革委会副主任。1974年任先行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兼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1982年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1984年任县农业局局长和党总支书记。1988年任和静县政协副主席兼农业局局长和党总支书记。1992年5月任乌拉斯台农场场长和党委书记。期间,评为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并晋升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职务,1996年回县政协任专职副主席。1999年1月退休。
  闫鸿瑛 男,汉族,1937年出生,1954年7月毕业于焉耆简师,1954年10月参加工作,1956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曾多次评为优秀工作者,1959年出席州委召开的“群英表彰大会”。1966年社教运动开始,到巴州党校学习半年,结业后被派往上游公社任副社长。“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从事党委秘书和公社翻译,1972年5月调回县上任县革委会文卫组副组长。1974年到1977年在先行公社三大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期间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77年调县一中任党支部书记。1986年到县医院任党支部书记。从1987年开始先后任和静镇党委书记、县政协副主席。
  李联群[见第148页]
  吐拉甫·艾克来木 男,维吾尔族,1947年11月23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1966年10月社会主义教育后期至1978年3月任和静镇开泽村党支部书记;1978年3月调东方红公社任党委宣传干事和公社生产干事,负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980年10月调县委统战部任干事,1984年6月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期间: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巴州党校干部理论培训班学习两年,1987年7月任县委统战部部长,期间,参加了为期半年的自治区党校统战领导干部培训班,1993年3月任政协和静县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副主席兼县委统战部部长。曾当选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八届、九届、十届委员、中共和静县委九届、十届委员。
  马新年[见第133页]
  杨秉诚[见第148页]
  李·阿拉 男,蒙古族,1951年3月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和静镇。1969年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1969年3月下乡接受再教育,1984年任和静镇开泽村村长,1987年3月任和静县克尔古提乡乡长,1988年至1990年在中央民族学院上大专班,1992年10月任巴音布鲁克区区长,1995年3月任和静县人大常委会专职常委、党组成员,1998年1月任和静县政协副主席。连续被选为巴州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以及和静县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1985年获巴州绿化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获得巴州防洪抢险先进个人,2000年获巴州扫盲工作先进个人。
  李春忠 男,汉族,山东济南人,1946年2月出生,1965年10月参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曾在巴州师范学习,历任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乡中学教师、哈尔莫敦乡政府文教干事,和静县教育局干事、副局长,和静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主任科员。2002年12月当选和静县政协副主席。
  道·拉谢 男,蒙古族,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巴音郭楞乡人,1953年5月出生在苏里间村牧民高尔甫·道尔吉家,1972年6月参加工作,197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1972年在巴音郭楞乡哈尔沙拉村开始从事乡村医疗工作,1977年任哈尔沙拉村支部书记,1981年5月调任巴音郭楞乡苏里间村支部书记,1984年9月任巴音郭楞乡党委副书记,1987年10月当选为巴音郭楞乡乡长。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巴州党校政工班学习,1992年1月任巴音郭楞乡党委书记,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新疆党校巴州分校经济管理班学习。1995年9月赴卡尔梅克加盟共和国考察。1998年5月任巴音布鲁克区党委副书记,1999年3月在河北仓州市孟村县宋庄子乡挂职党委副书记。2002年12月30日当选为和静县政协副主席。
  隋霞 女,汉族,山东栖霞人,1968年3月出生,1990年10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任二十三团政委、党委书记,曾在塔里木农垦大学学习,历任二十三团三连技术员、二十三团农试站技术员、副站长、科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办行办主任、总农艺师、副团长。2002年12月当选和静县政协副主席。
  丹皮力康布 男,蒙古族,1926年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克尔古提乡道尔吉扎恩格家。7岁开始在干见库热当满金,学习佛教经文。从14岁开始当宗坎库热确木其克康布徒弟,学经文翻译。1952年回家放牧,当医生。从1982年开始任干见库热当格林、老翁、康布,是和静县政协七、八、九届委员、十届常务委员,十一届和静县政协副主席。巴州政协委员和自治区政协委员。

知识出处

和静不会忘记

《和静不会忘记》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3

本书记载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和静这片物华天宝的热土上,做出过突出贡献和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以及那些曾经在和静生活、工作后又到外地或出国,但一直十分关注和静县各项事业发展的仁人志士,即党政干部、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等1000多人的生平简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