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湖南茶乡石联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路上昆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101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湖南茶乡石联村
分类号: K825;D261;F426
页数: 3
页码: 213-215
摘要: 1959年,在湖南省茶乡之尾的茶陵县石联村,陈禾生夫妇生下了一个男婴。男婴从母体中出来时,久久地对天长嚎。他从母体挣扎而出,可睁开双眼,所见世界却是干渴瘦弱的。他双脚还没有落地,面前的路就布满险象。婴儿弱小苍白,满脸沧桑的接生婆一看到是个男孩便和陈氏族人一样乐不可支地笑开了。
关键词: 湖南人 陈小平 土地上 毛泽东 南方人

内容

1959年,在湖南省茶乡之尾的茶陵县石联村,陈禾生夫妇生下了一个男婴。男婴从母体中出来时,久久地对天长嚎。他从母体挣扎而出,可睁开双眼,所见世界却是干渴瘦弱的。他双脚还没有落地,面前的路就布满险象。婴儿弱小苍白,满脸沧桑的接生婆一看到是个男孩便和陈氏族人一样乐不可支地笑开了。
  尽管大家喜上眉梢,给孩子命名却压住了喜悦之火,这是茶陵当地的传统文化。陈禾生把陈氏家族读书人请来甜蜜而慎重地给这个男婴取名陈小平,意为好小子,平平安安,乖乖健健地长大成人。
  他家的房子青砖黑瓦四正三间、矮小阴暗,坐落在一片绿色的山坡上,刚毅倔强的父亲掌管家庭大权。陈先生如同他的名字,年年月月都为稻田里的禾苗生长、丰收满仓而劳作。可是,在那个年头,任凭俯首为牛做马,也是失望多于希望。当时,“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喊得山响;“包吃、包用、包住”的幻景,弄得人们眼花缭乱。1960年,自然灾害泛滥,苏联老大哥一夜之间反目成仇,撤走专家,年轻的共和国雪上加霜。“苦日子”饿死人!清晨,家家户户上升的淡蓝色炊烟,苦涩又辛酸,并非房梁上一串串红辣椒那样鲜亮撩人,令人有滋有味。年终分配劳动日值只有几角钱,过年都没有钱。
  神位上贴着的毛泽东像母亲般慈祥地微笑着,向人们祝福。这个红色政治幽默在石联村持续了好长时间。苦难是一味良药,它催人奋发。陈小平就在这个偏僻的穷山乡里艰难而茁壮地成长着。
  入夜,山村四周静寂,空气潮湿清新,蟋蝉鸣唱,青蛙对歌,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走动,劳累了一天的农民早早上床睡觉了。陈小平不甘寂寞,坐在窗下挑灯夜读,陶醉于英雄的故事里:神农炎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思德、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焦裕禄……他父亲陈禾生回忆说:“小平小时常模仿英雄。有一天他穿上黄色衣服,一边唱着学雷锋的歌,一边问伙伴们:‘你们看我像不像小雷锋?’他们说他不像。他说:‘我长大以后就跟雷锋叔叔一样嘛!’就在这时有位残疾人提着一桶猪食去喂猪,小平马上抢过猪食桶去喂猪。”
  石联村到处是石头,庄稼和草木艰难地生长,人们也如庄稼草木一样艰难过日。一份艰难,一份强硬,这里的汉子特别能吃苦耐劳。石联,离最近的城填也有几个钟头的山路,好在自然的造化,石联的基调仍是江南景色——山青水秀,绿树和庄稼。如果说我们民族的肤色是黄土地染黄的,那这里的众生又被红土染过,其勇猛和智慧是超人的了。红土山坡上的梯田,春天银波粼粼,夏日禾苗青青,秋季稻浪翻滚。清秀的米江缓缓绕村流过,浅唱低吟;淡烟薄雾缭绕着青色朦胧的山峦,山岗上参天的松柏,像在忠实地护卫和依恋它赖以生存的土地。
  他诞生在这块土地上。他不仅深知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而且熟悉种田的劳作。
  他从懂事起,就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割草、打柴、放牛、拾稻穗、摸鱼虾、捉泥鳅。他热爱劳动,也舍得付出,出身汗体验痛快,滚身泥体验欢畅。
  “怠情者,生之坟墓”。陈小平双手掌握自己的命运,双脚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陈小平成为英雄和奉献者,都可溯源于他在石联的少年时代。石联的生活磨练使他比其他人更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要进一步了解陈小平,得了解湖南那块土地长什么庄稼?育什么人?湖南是一个富饶而生机勃勃的内陆省份,湖南人会因家乡是“七山一水两分田”而高兴。湖南除了北部有洞庭湖外,东部和南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因此这里的人们形成了粗犷气质。湖南的子民既有精明的猴性,更有勤俭朴实的特点。境内有众多的湖海和四季河流,使湖南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洞庭湖平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基地。“两湖熟,天下足”。同时,不管是在商业还是在思想领域,省城长沙常常领导着中国的新潮。石联既不处于湖南的高山峻岭之中,也不在平原之上。在陈小平身上,既有山里人“勤劳勇敢,英雄豪杰”的特性,又有平原人的传统美德:热爱读书,擅长组织和关心世事。在中国人中,湘人是极其骠悍的,堪称南方人中的“山东大汉”。南方人生得白净,小巧玲珑,就湖南人长得特别,黝黑健美。鲁迅笔下的咸丰酒店用的是小碗小碟,湖南人却用海碗大碟,一股镇不住的豪气拔地而起。据说湖南人用的筷子也要比广东人的长一倍。南方人喜甜食,湖南人喜辣椒,毛泽东是湖南人吃辣椒的杰出代表。他有一大嗜好:空口嚼辣椒。山西人交枪不交醋葫芦,湖南人杀头不交辣椒罐。
  因为是辣椒的传人,湖南人身上到处散发着辣椒精神,说话声音特粗。俗话说:“长沙里手,湘潭骠,湘乡嗡声作牛叫。”湘人性情野鲁,热爱争斗。古代湖南人叫“蛮子”,取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意。
  陈小平能成长为人民的儿子,还有个很重要的外因是故乡茶陵,位于井冈山西麓。自古以来,由于地处“吴头楚尾”,扼湘赣两省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民,有着抗暴抑强的优良传统。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就是在茶陵成立的。1926年7月,中共茶陵支部诞生,英雄的茶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刀枪,背米粮,上战场,浴血奋斗,前仆后继,何等英勇,何等壮烈,可歌可泣,可钦可敬。陈小平为之感动!
  井冈山革命摇篮的润育,使茶陵这块土地上不仅有光荣的历史、英雄的人民和革命的传统精神,而且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风流人物。他们当中有当年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著名烈士(谭思聪、陈韶、李炳荣、谭道英、谭趋新);有新中国建立后受党的重托和人民拥戴的党政领导(谭震林、谭余保、陈希云);有国务院授予的将官25人(刘转连、刘胜、颜金生、袁福生等)。因故土同在腰陂,陈小平十分仰慕这些革命前辈。
  陈小平在石联生活了19年。陈家小子初长成,该闯荡天下了。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知识出处

路上昆仑

《路上昆仑》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书为报告文学和通讯作品集,反映武警交通部队艰苦奋斗造福于人的英雄事迹和不朽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