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46810
颗粒名称:
页数: 1
页码: 4-4
摘要: 国家以科技兴国,人才为立国之本。可在新中国成立前富蕴为数极少的几所学校,也不得不在战乱中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农牧民的孩子享受着国家的9年义务教育。他们在党的关怀下,走进各大专院校,成为建设祖国的新一代。几十年来,国家拿出大批资金建设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得到极大的充实。1600多名教职员工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他们送出了1400多名大中专学生,建成了阿勒泰地区一流的库尔特乡和喀拉布勒根乡牧业寄宿制学校。

内容

国家以科技兴国,人才为立国之本。可在新中国成立前富蕴为数极少的几所学校,也不得不在战乱中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农牧民的孩子享受着国家的9年义务教育。他们在党的关怀下,走进各大专院校,成为建设祖国的新一代。几十年来,国家拿出大批资金建设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得到极大的充实。1600多名教职员工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他们送出了1400多名大中专学生,建成了阿勒泰地区一流的库尔特乡和喀拉布勒根乡牧业寄宿制学校。全县2572名各类科技人员,为建设自己的家园热诚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蕴的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和体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全县乡乡都建有文化站,村村都建有文化室。县文化队、电影队的演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1998年富蕴县又投资370万元,建起了阿勒泰地区一流的电影院。90年代后,广播电视覆盖面增大,县城和各乡都开通了有线电视,县城有线电视达20多个频道,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978年以来,富蕴为地区、自治区输送了54名优秀运动员。富蕴的体育健儿在地区、自治区举办的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得优秀成绩,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为富蕴体育事业书写着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富蕴缺医少药,看病难,难于上青天。新中国成立后,全县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富蕴医疗卫生事业面貌一新。现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遍布乡村的医疗保健网络,乡乡都有卫生院,村村都有卫生室,牧区有流动医务室。1997年县人民医院通过达标为“二甲”医院。从90年代以来,农牧区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人数越来越多。良好医疗卫生条件基本上保证了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计划生育工作自1976年开展以来,优生优育、全家幸福的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家庭。

知识出处

富蕴县志

《富蕴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3

这部志书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富蕴县从古到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风土人情的变革和发展,记载了勤劳勇敢的富蕴人民创造历史的奋斗历程,真实地记述了富蕴县有史以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富蕴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