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9821
颗粒名称: 塔里木河
页数: 2
页码: 15-16
摘要: 塔里木河,古称“计式水”。《水经注》称为“南河”,《西域图志》称额尔色郭勒,清代始称塔里木河。“计式水”即可以计算的水,是指其水特别宝贵。“南河”即“南疆之河”的意思,“额尔色郭勒”系蒙语,即“漫流的水”之意。)

内容

塔里木河,古称“计式水”。《水经注》称为“南河”,《西域图志》称额尔色郭勒,清代始称塔里木河。“计式水”即可以计算的水,是指其水特别宝贵。“南河”即“南疆之河”的意思,“额尔色郭勒”系蒙语,即“漫流的水”之意。)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全长2437千米,上游有10大支流: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流域面积14.8万平方千米,在巴音郭楞境内长766千米,流入巴音郭楞境内平均年径流量33.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30.1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270立方米/秒。
  塔里木河由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流入巴音郭楞轮台县境内,即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缘穿行。它给沙漠带来沿岸密林灌木丛和草原,它逶迤于这些密林草原之中,因此有沙漠绿龙之称。沿途旅游点有桑塔木森林、胡杨林森林公园、草湖、库吾托克生态旅游区等。主流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流,至轮台塔里木大坝折向东南,流经库尔勒南部及尉犁县墩阔坦,至卡拉干渠分水闸,为塔里木河中游段。中游段汊流众多,北岸有阿拉河、恰阳河、沙子河、乌斯曼河,还有桑吾克湖、拉依湖,南岸有老塔里木河、玉木拉克河、渭干河等多条干涸河床。中游地势平坦,河床浅窄,比降1/5000,极易淤积。河漫滩而不发育。两岸多有天然堤,洪水期河水漫溢,改道频繁,水量在此段耗费甚大。中游段具有最佳的生态环境,新株老树分布两侧,胡杨、河曲柳、桑杏树立于两岸。鹿羊在岸边嬉戏,野狼和野猪时常偷袭,水鸭斑头雁飞于其间,药草争相斗奇于两岸。这里著名的旅游景点较多,如普惠胡杨人家、哈拉玉宫小草湖、塔里木河鹿场、库尔勒市的包头湖。这些景点浓荫成片,群落植物成林,不远处又有一片片香梨园如诗如画。回族人家、维吾尔族村寨、汉族村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大西北特有的江南水乡般的田园风光。由于塔里木河中游和孔雀河的中下游大部分在尉犁县,加之两河漫滩多,自然形成了众多的小河湖泊,使尉犁人受益颇多。尉犁的原始森林较多,河床两侧分布着多种植被,胡杨、水柳、拐枣、毛桃、沙枣是塔里木河的又一大景观。著名的有罗布人风情园、白尔迪卡生态旅游区、胡杨书院。塔里木河下游起于卡拉干渠分水闸,至台特玛湖,穿行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鲁克沙漠之间,下游长382千米,河道处于风沙威胁之中,经常断流。其中大西海子水库至台特玛湖,1972~2002年断流。
  塔里木河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常常如脱缰的野马给人造成无数的祸乱。尉犁县境乌斯曼河传说在60年前,一个叫吾斯曼的维吾尔族农民为了浇自家的几亩地,把乌河扒开了一个口子,结果使塔里木河改道,从而形成了阿克苏甫湖,当然也淹没了他的家园。他从此流落他乡,给人当长工度日。
  民国十年(1921年),也有一户农民浇地造成塔里木河泛滥。塔里木河改道,通过拉依河,流入孔雀河,只有很少量的水流至铁干里克,迫使原塔里木下游的7000余户农民流散他乡,沿路乞讨。1952年巴音郭楞各族人民修建了塔里木河大坝,使河水流入老塔里木河,铁干里克流民回到了故乡,塔里木绿色走廊又恢复了生机。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风物录

《巴音郭楞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内容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为一体。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习惯、衣食住行、民族文化、风味特产、奇花异木、珍禽异兽、县市风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