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风险,义无反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旗帜》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8388
颗粒名称: 承担风险,义无反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仓房沟村是大湾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地处乌鲁木齐市南城乡结合部,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2700余人,耕地面积约106.67公顷。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乌鲁木齐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地理位置优越的仓房沟村却“春风不度”,机遇一次次擦肩而过,村民们捧着金碗讨饭吃,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面对现状,村民们怨声载道,乡党委、乡政府压力巨大,调整仓房沟村领导班子已成为当务之急。

内容

仓房沟村是大湾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地处乌鲁木齐市南城乡结合部,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2700余人,耕地面积约106.67公顷。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乌鲁木齐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地理位置优越的仓房沟村却“春风不度”,机遇一次次擦肩而过,村民们捧着金碗讨饭吃,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面对现状,村民们怨声载道,乡党委、乡政府压力巨大,调整仓房沟村领导班子已成为当务之急。但在这个穷村选出一位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当家人似乎比登天还难。万般无奈,乡党委决定从机关选派一名得力干部到仓房沟村担任党总支书记,但合适的人选一时难以寻觅。此时,担任副乡长的张新业经深思熟虑,郑重地向乡党委请求愿到仓房沟村工作。张新业的举动备受乡党委称赞,但却遭到家人的竭力反对。亲友们纷纷劝阻:你放着好好的副乡长不当,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不端,到村上当“泥腿子”干部。干好了,上下都满意,干不好,领导责怪,群众抱怨,出力不讨好,还得承担风险。张新业也曾犹豫过,但他想到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眼看着乡亲们受穷,应抓住机遇,带领他们走富裕之路,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亦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更何况自己是仓房沟人,熟悉那里的一切,有着干好工作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患得患失,那将一事无成。
  1988年12月,张新业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副乡长的职务,来到仓房沟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开始了他新的充满艰辛的人生之路。
  来到仓房沟村,这里的一切令张新业吃惊。由于经济多年徘徊不前,全村人均收入仅为840元。集体积累几乎为零,村干部的工资没有着落,群众生活困难,村镇落后,学校破旧,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遇到下雨天,泥泞的道路使人无法行走,村民出不了门,街上空荡荡的,一片凄凉景象。村里惟一的企业——月明楼饭店,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村级经济陷入困境。眼前的一切,比他想象的更为严峻。
  “有志者事竟成”,张新业是有备而来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退却,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既然党和群众信任我,我就要像颗螺丝钉,拧在哪里都要发挥作用。我现在只有进路,没有退路。”在乡党委的全力支持下,张新业对全村各方面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多次召开村党总支会议,统一思想,进而形成共识,要改变仓房沟的现状,关键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振兴集体经济,使村民尽快走上富裕之路。目标明确后,张新业采取果断措施,对原领导班子成员依据个人特长重新调整了工作,明确了责任。及时改组了月明楼饭店的管理班子,制定了扭亏增盈的目标责任制。对外出租了黄金地段的村委会办公楼,解决了村委会的正常开支和村干部的工资补贴。从乡工程队借款,还清了银行贷款,甩掉了村委会多年的经济包袱。
  张新业以自己的胆识,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把自己热爱家乡、振兴集体经济、使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的情感融于工作之中,埋头苦干,进而赢得了群众的拥护。1992年,仓房沟农工商总公司成立。从此,仓房沟村的经济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知识出处

旗帜

《旗帜》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2

本书拟作为中国共产党乌鲁木齐市(党建)历史资料丛书分卷出版发行。本卷是第二卷,共收入45名市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报道,力求从不同角度反映全市各条战线的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勤政廉洁,甘当人民公仆,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