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的歌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倾听叶尔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676
颗粒名称: 民间艺人的歌声
分类号: I267;G634;G624
页数: 3
页码: 228-230
摘要: 没有人能忘记那歌声,以至于有人说,那不是歌唱,而是呐喊。
关键词: 麦西来甫 天气晴朗 刀郎木卡姆 成吉思汗 灯红酒绿

内容

没有人能忘记那歌声,以至于有人说,那不是歌唱,而是呐喊。
  玉素因·亚亚就是这样一位歌手。玉素因·亚亚和他的孪生哥哥艾山·亚亚在麦盖提,准确地说,是在刀郎人中非常有名,几乎每一场刀郎麦西来甫都少不了他们,他们是整个乐队中的领唱,没有他们那歌声就不会热烈,那舞者就不会疯狂,那刀郎麦西来甫就不会勾人魂魄。
  玉素因·亚亚的家坐落在小村的路旁。因为下了雨,他的土屋漏水了。简陋而潮湿的家不便待客,他拍了拍头幽默地说:“请到我那五分钟的哥哥家去吧!”他开玩笑说他的哥哥只比他早出来5分钟,为此,我们还在车上争论过,有人说,双胞胎出生时间也不可能间隔这么短,最少也要相差半个小时。
  艾山·亚亚的房子盖在他自家承包的果园里,客厅是新建的,当我们脱鞋进去坐在地毯上时,女主人给我们端上了馕、药茶和瓜果。
  玉素因·亚亚的汉语讲得不错,尽管偶尔也犯“把人拿来”的错误(应为把人叫来),但在当地的维吾尔人中还是很少有,他自己说这全得益于多次去内地。作为一个出色的民间艺人,玉素因·亚亚和他的哥哥从1983年就走出了胡杨深处的小村落,应邀到北京演出,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6月18日,天气晴朗。20年来,他已经到过了苏州、杭州、天津、上海、信阳。还有哈尔滨等等城市,在中国最繁华和最热闹,充斥着各种文化艺术气息的大都市里,来自于新疆僻远乡村的民间歌手,敲起达甫(手鼓),用他最原始的声音和热情歌唱着,荡涤了灯红酒绿的浮华。我想,这种声音一定是很有穿透力的,我的眼睛也为此冒出光来,我要请玉素因·亚亚为我歌上一曲。
  玉素因·亚亚很高兴地答应了,不一会儿,他的女儿就抱来了手鼓和艾介克(一种刀郎乐器,很特别,有点像汉族人的二胡,是用弓来拉的,但中间两根琴弦很粗,两边则成梯形分布着大约八根丝弦,声音低柔纤细。)。因为下雨,两面手鼓都有些返潮,用手拍上去声音闷闷的,但在玉素因·亚亚有力的拍击下,仍然发出了雄浑响亮的声音,玉素因·亚亚还告诉我,这两面手鼓包括艾介克都是他们兄弟自制的,虽然土气,但就像他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一样,熟悉、亲切,用手一摸就能感应到那涌动的音乐之灵,歌声就会自己喷薄而出。
  玉素因·亚亚兄弟和他们的子女、孙儿差不多都会刀郎乐器和歌舞,一家人凑在一起就能组成一支乐队,举办一场刀郎麦西来甫。这会儿,艾山·亚亚抱起了艾介克,他的儿子,18岁的买海提·艾山和玉素因·亚亚一道拿起了手鼓。
  琴声悠扬,鼓声激越,玉素因·亚亚一边击打手鼓,一边闭起了双眼,他沉浸到他的世界里去了,忽然,他放声唱了起来,他唱的是刀郎木卡姆的第四套曲子,名叫《奥坦巴雅宛》“我的马儿在草原吃草,我的情人在凉亭欢笑,我一旦想起她的时候,灵魂在情火中燃烧”。这是一首情歌,原本应该是忧郁缠绵的,可不知为什么,玉素因·亚亚却唱得声嘶力竭,他的嗓音非常高,猛然唱出时,几乎惊掉了我手中的一块馕。让我觉得,他根本不是用嗓子、用心在唱,而是用全部的生命在唱,唱到高亢处,他脖子上筋络暴出,脸色发红。“这是对祖先的一种呼唤。”和我一起来的麦盖提县宣传部干事秦钟说。
  他们还记得自己的祖先吗?还记得那策马横鞭在中亚大地上呼喊奔驰的蒙古部族吗?800年的岁月对一个民族的消解来说,也许算不得漫长,当他们把自己融化在远离草原的这片土地中时,注定了故乡永成他乡,他乡才是故乡。
  他们的灵魂成了永远的流浪者。他们不再是英勇善战、征服天下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也没有成为完完全全的当地维吾尔居民。在狭长的叶尔羌河畔,在茂密繁盛的胡杨丛中,他们把自己叫成了“刀郎”。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并在这歌舞之中,倾注着一种强烈的思念,仿佛最后的一缕游牧情结,苍凉、广阔而迫切,真的是一种呐喊,喊出了刀郎人心底百年的积郁。
  玉素因·亚亚和他的哥哥在这种呐喊中用尽了全力。前年,还因为用力太猛唱出了疝气,小腹剧痛,双双送进医院做了手术。这真是一对勇敢的歌者。
  玉素因·亚亚说:如果不让我唱歌,我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样才能活下去。音乐和歌声就是他们的全部生命。因为他们的本性就是自由如风的,是狂放不羁的,而今天,只有这穿云裂帛的歌声如同风的部队,扫荡着旧日英雄的杜格拉特部族,扫荡着刀郎人的魂魄。

知识出处

倾听叶尔羌

《倾听叶尔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作为叶尔羌河流域50年建设的一个缩影,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叶尔羌河绿洲开发建设真实的一面,歌颂她、赞美她,让世人了解叶尔羌河流域,让世界了解叶尔羌河流域,让叶尔羌河流域走向世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