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路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471
颗粒名称: 二、公路段
分类号: F426;F127;F542
页数: 4
页码: 185-188
摘要: 布尔津公路段 为解决苏联方面提出从可可托海矿运输锂辉石到吉木乃口岸的问题,交通厅决定筹建布尔津养路段。1952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先由苏方驻布尔津汽车修理厂斯特罗夫(俄罗斯人)当段长,雇用民工随车整修严重病害地段,保证通车。
关键词: 公路段 养路段 阿勒泰 养路总段 布尔津

内容

布尔津公路段 为解决苏联方面提出从可可托海矿运输锂辉石到吉木乃口岸的问题,交通厅决定筹建布尔津养路段。1952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先由苏方驻布尔津汽车修理厂斯特罗夫(俄罗斯人)当段长,雇用民工随车整修严重病害地段,保证通车。
  1953年,省交通厅决定正式成立布尔津养路段,隶属乌苏总段管辖。正式任命依斯肯德尔为段长。当时有5名干部,19名工人,设立了恰其海、吐尔洪道班。养护线路为吉(木乃)—布(尔津)—乌(恰沟)—可(可托海)线路。1953年又从部队复转军人和地方招收了部分职工,人数达60人左右,管养里程也相应有所增加。1956年,布尔津养路段发展到有养路工110名,业务干部10余名,管养路线为现217国道独山子—阿勒泰段205公里,即和什托洛盖小十字路口至盐池苇湖西K165+40处;可可托海—吉木乃线的394公里,即可可托海—布尔津284公里、布尔津—吉木乃口岸110公里;布尔津—哈巴河线的93公里,总计养护里程692公里。下设莫合台、吐尔洪、杜来提、150(距布尔津150公里)、73(距布尔津73公里)等4个工区,1个道班。
  1958年,自治区交通厅进行机构改革,撤销了自治区公路局和自治区运输局,将公路运输业务合并。在全疆成立四局一站,即乌鲁木齐、伊犁、阿克苏、喀什四个公路运输管理局,布尔津公路运输管理总站。布尔津养路段划归布尔津公路运输总站管辖。同年,布尔津养路段又接养了北屯—福海县46公里、乌恰沟口—青河县132公里,布尔津养路段实际管养里程达到870公里。
  1959年11月,公路、运输又恢复原有体制。布尔津公路运输总站撤销,改为布尔津中心运输站,布尔津养路段划归塔城养路总段管辖。当时,塔城养路总段设在乌苏。1972年,阿勒泰地区养路总段成立,布尔津养路段划归阿勒泰养路总段管辖。
  北屯公路段 1964年,从布尔津养路段抽调67名职工到北屯驻扎。1965年经阿勒泰专区与自治区交通厅协商,按照交通厅交人字第459号通知及公路局[1965]生一便字第086号文精神,将原来阿勒泰养路大队112名职工交给公路局管理。移交后的大部分职工也调到北屯,其后又在社会上招收了部分工人,1965年12月5日与塔城养路总段接收工作组交接完毕,北屯养路段正式成立。当时,北屯养路段归塔城养路总段管辖。1972年,阿勒泰养路总段成立后,北屯段划归阿勒泰养路总段管理。
  北屯养路段成立后接养阿勒泰县—北屯90公里,北屯—可可托海211公里,富蕴—青河132公里,北屯—乌图布拉克121公里,北屯—布尔津(大哈萨坟)49公里。同时,地区养路大队管养的阿勒泰县—盐池西74公里交布尔津养路段管护。
  哈巴河、吉木乃公路段 1974年4月,根据新交公[1974]第114号文批准,阿勒泰养路总段在哈巴河县成立哈巴河养路段、在吉木乃县成立吉木乃工区。1978年8月,经新公党字[1978]第38号文批准,将吉木乃工区改为吉木乃养路段。1979年9月后改称哈巴河公路段、吉木乃公路段。
  富蕴公路段 1976年6月,根据公管办字[1976]第318号文精神,阿勒泰养路总段在富蕴县成立富蕴养路段,1979年9月改称富蕴公路段。
  青河公路段 原奇承线是连接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的重要道路。1958年建立二台养路段,其名称为青河二台养路段,隶属昌吉总段。二台名称为“段”,实际只在二台设有一个养路道班。1963年后撤走。1970年,北屯养路段在卫东公社(现阿热勒托别乡)修建道班职工住房10间,1971年正式设立卫东养路道班。1976年6月,根据公管办字[1976]第318号文成立青河二台养路段。1983年4月,根据阿路办字[1983]第033号文撤销二台公路段,只设卫东养路道班和二台机械班,隶属富蕴养路段。1988年11月,经地区交通处批准,成立青河养路工区。1995年4月,经交通厅公路局公管党字[1995]第068号文批准将青河养路工区改为青河公路段。
  阿勒泰公路总段维修队 阿勒泰公路总段维修队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总段知青队。1985年8月,经地区公路运输管理局批准,将总段知青队改称地区路桥建筑安装公司,隶属阿勒泰公路总段管辖。1990年4月,路桥建筑安装公司经总段批准更名为阿勒泰公路总段维修队。1997年维修队并入总段北屯工程队。
  阿勒泰公路总段北屯工程队 1972年6月17日,阿勒泰公路总段成立,成立时批准文件中亦批准成立总段中修队(机车队),作为总段下属三个基层养路单位之一。1978年9月25日新交党字[1979]第191号文中总段中修队改称阿勒泰公路总段北屯工程队。2003年北屯工程队全员进行改制,实行企业化管理,整体加入新疆西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该公司在阿勒泰的分公司。
  阿勒泰公路段(地区养路大队) 1962年,国民经济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许多企业下马,职工下放,专区建筑公司也在精简之列。1962年3月21日,专区决定从建筑公司一队抽调70名职工,三队抽调54名职工组建专区养路大队。养路大队主要任务负责阿勒泰城市街道和交通公路建养工作。养路大队共有职工124人,其中:道工100人,炊事员10人,铁木工4人,副业生产2人,驾驶员1人,助理技术员1人,管理人员7人。共分黑石头、大桥、福海3个工区,辖10个道班,管养里程322公里。
  黑石头工区,下辖克木齐山口道班、黑石头道班、盐池道班。养护独山子—阿勒泰线(217国道)中的74公里。
  大桥工区(云母二矿喀拉额尔齐斯河大桥),下辖三道湾道班、大桥道班、二道湾道班、红松达坂道班。养护阿勒泰—红山嘴线的108公里。
  福海工区,下辖北屯道班、东庄子道班、阿苇滩道班。养护阿勒泰—福海线的140公里。
  阿勒泰专区养路大队配备有嘎斯—51型汽车1部,马车2辆、牛车1辆、人力车27辆、路拖子1架、马3匹、牛18头,其中奶牛7头,小牛6头。
  根据公路管理局[1964]公养字第1315号文件精神,阿勒泰至红山嘴边防站线路中,阿勒泰至加麦盖88公里,定员26人(包括炊事员),加麦盖至西岔河设飞班8人,流动养护(飞班养护即每年不定期的临时抽调人员组班去维修一、两次,以维护车辆通行)。另外养路大队留铁木工2人,技术工区长1人,管理员1人。1965年8月30日,经自治区交通厅[1965]交人字第459号文,批准成立北屯养路段。专区养路大队112名职工,调转到北屯养路段。养路大队只留下38人,主要管养阿勒泰至红山嘴边防站线路,其余阿勒泰至福海线路交给北屯养路段,阿勒泰至盐池线路交给布尔津养路段管护。
  1965年12月,根据阿勒泰[1965]署办人字309文件批示,专区养路大队扩编为88人,下设石料加工和公路养护两个班。人员编制及工资指标,除交通厅已划拨养路大队38人外,其余编制在专区内调剂解决。
  1966年,又招收工人20名,并更名为阿勒泰地区公路养护工程队,除养护红山嘴道路外,主要是阿勒泰城市街道建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养护工程队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
  1977年1月,根据阿地革发[1977]第006号文通知,经地区研究决定,将地区养路队的人员一并交阿勒泰养路总段领导。同年10月,又以阿地革发[1977]第122号文通知,将这部分人员又划归地区交通局领导,仍称阿勒泰地区养路队。
  1984年2月,根据新交综字[1984]第076文精神,将阿勒泰地区养路队移交阿勒泰公路总段管理,并更名为阿勒泰公路总段养路工程队。
  1995年4月,经自治区公路局公管党字[1995]第068号文批准,阿勒泰养路工程队更名为阿勒泰公路段。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