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17国道阿勒泰辖区内的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439
颗粒名称: 二、217国道阿勒泰辖区内的桥梁
分类号: F426;TU755;TU528
页数: 3
页码: 155-157
摘要: 黑石头一桥 修建于1968年9月,桩号为217国道K16+800处,桥跨组合3孔7米的石拱桥,桥梁的设计荷载为汽—15、挂—80,主桥上部结构为浆砌块石板拱,下部结构为浆砌石重力式墩,桥台为U型桥台,桥面净宽7.5米,桥梁全长31.85米,设计单位是新疆公路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是阿勒泰公路总段。因修建年代较早,施工工艺落后,桥的防护设施不够完善,2001年发生较大洪水,将桥上游两岸锥坡及铁丝笼坝冲毁。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布尔津 额尔齐斯河 自治区 桥面净宽

内容

黑石头一桥 修建于1968年9月,桩号为217国道K16+800处,桥跨组合3孔7米的石拱桥,桥梁的设计荷载为汽—15、挂—80,主桥上部结构为浆砌块石板拱,下部结构为浆砌石重力式墩,桥台为U型桥台,桥面净宽7.5米,桥梁全长31.85米,设计单位是新疆公路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是阿勒泰公路总段。因修建年代较早,施工工艺落后,桥的防护设施不够完善,2001年发生较大洪水,将桥上游两岸锥坡及铁丝笼坝冲毁。为保证桥梁安全及公路畅通,总段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复了上游两岸的锥坡及防护。采用7.5号砂浆砌片石锥坡75.69立方米/2处,7.5号浆砌片石护坡221.74立方米/73米,挖土方348立方米,共投入资金86725元。
  2002年6月因桥面过窄,达不到二级公路标准总段投入资金312946元对桥面进行加宽,两边各加宽行车道板2米,由富蕴公路段工程班进行施工。2004年7月6日,连续两天降大雨,发生洪水,将桥墩身及桥台身冲毁,造成桥面坍塌。2004年7月,总段开始对黑石头一桥重建,于2005年7月底完工通车。建设单位是新疆公路管理局,设计单位为新疆新纪元公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是阿勒泰公路总段富蕴公路段工程班。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桥跨组合为3孔13米,桥面净宽为11米,桥面全宽12米。主桥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下部结构为三柱式墩,桥台为U型桥台,桥梁全长57米,总造价为220万元。
  阿拉哈克桥(蔚全河桥) 在217国道K48+680处的阿拉哈克河上。1953年建简支梁木桥,共4孔,长16米。1965年因特大山洪决堤,将木桥冲毁,造成交通中断。为恢复交通,地区工交科组织养路段抢修重建简支梁木桁架桥一座,共5孔,长20米。因在洪水中打桩不深,洪水退去后,河床冲刷严重,使桥出现摇摆。1965年下半年,由布尔津养路段进行加固,维持继续通车。
  1978年4月,由于木桥开始腐朽,经自治区交通厅批准,拟建40米石拱桥。但阿勒泰公路总段在开挖基坑时,达8米深仍为流沙层,被迫改变桥型。改变后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少筋微弯板工字梁,下部为混凝土钻孔灌注双柱式墩。桥长40米,2孔,桥面净宽7米,人行道2×1米,荷载标准汽—15,挂—80。1979年10月30日竣工,总造价227391万元。1999年对边梁、墩台进行维修,维修费240530元。
  布尔津额尔齐斯河南桥 布尔津额尔齐斯河南桥位于布尔津县城南额尔齐斯河上,217国道K99+232处。
  额尔齐斯河上早期人畜过渡用小木船,冬季则从冰上通行。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苏双方的协议,中苏合营的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在富蕴、阿勒泰等地开采有色金属。为将矿石运往苏联,1953年,有色金属公司在布尔津额尔齐斯河上用钢梁将木船连接成跨河浮桥,可通行载重4吨的货车。1956年浮桥交公安部门接管。每年11月上旬河道封冻前,将浮桥拆除,至11月下旬河面封冻后在冰上行车,次年4月下旬,河面全部解冻后再架设浮桥通行。1958年“大跃进”期间,自治区酝酿建桥,交通部派第五公路设计院分院大桥测设队来新疆进行额尔齐斯河大桥的勘测设计。是年秋季,交通部决定将大桥测设队的人员设备下放给新疆交通厅,改为公路工程基建处大桥测设队,继续进行额尔齐斯河大桥的设计。设计桥型先为2孔55米钢筋混凝土系杆拱加2孔16.8米T型梁桥,重力式墩台。1959年春季,在设计尚未完成,机具设备及钢材、水泥都未落实的情况下,基建处第二工程队桥工区调入工地,仓促开工,修筑桥头引道与采备沙石料。5月停工,施工队伍被调往其他工地。1960年1月,该工区再次调入,进行冬季施工,修筑了两岸桥台基础,桥墩基坑试用冰冻法开挖,未能成功,旋改为双层木板桩围堰围水,再用冰冻法开挖,亦告失败。此时,交通厅基建处鉴于钢材水泥奇缺,而当地石材丰富,决定改建3孔跨径50米小石子混凝土砌片石拱桥,桥工区又按此设计修建了两个桥台基础,同时招募了近30名陕北石工备料,并筹办小水泥厂试制土水泥。这年秋季,开挖桥墩基坑,用木板桩围堰围水,抽水下挖,终因电力及抽水能力不足,加之材料供应等问题,无法继续施工,再次停工下马。
  1971年,自治区再次决定建桥,由新疆公路勘察设计院测设,选定桥位在1959年桥位下游200米(浮桥上游380米)处,1973年7月完成设计,桥型为6孔跨径25米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矢跨比1/8,下部钻孔灌注桩基础,实体墩台,全长177.17米,荷载标准为汽—15,挂—80,桥面净宽7米,两侧各设0.75米宽的人行道,桥下净空满足6级航道标准。为了抗御冰压力与流冰的危害,桥墩桩基为双排,每墩7根。墩身迎水面设有破冰体。
  大桥由新疆桥梁工程队第四工区负责施工,于1973年4月正式开工,两岸桥台在干处施工,水中桥墩趁枯水季节用梢捆挑水筑岛或用填黏土的双层麻袋围堰,钻孔灌桩后,人工开挖承台基坑,抽水机抽水,浇筑承台混凝土。上部构件预制后,悬索吊装,拱肋分两段预制。1974年12月,吊装时利用河面封冰,在冰上架设主跨中临时支架,顺利完成了拱肋安装。1975年继续拱上建筑施工,9月完成大桥主体工程。随即,布尔津县动员全城机关、部队、厂矿、学校,10天内完成北岸引道高填土方近1万立方米。1975年10月1日正式竣工通车,工期历时26个月,由于严寒与风季影响,实际施工18个月,工程决算为207.8万元,超出预算17.6万元。
  布尔津额尔齐斯河东桥 布尔津额尔齐斯河东桥在原额尔齐斯河桥东1000米,2005年改建后的217国道K98+461处。
  随着喀纳斯旅游区的开放,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到布尔津来休闲旅游,加之,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的开采,大吨位载重汽车外运精矿粉时必经布尔津桥跨越额尔齐斯河,使1975年建成的老桥已不堪重负。
  经自治区交通厅批准,2004年4月23日动工,由自治区昆仑港工程公司(交通武警八支队)施工修建了布尔津县额尔齐斯河上第二座跨河大桥。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下部为灌注桩,11孔,每孔跨径30米,桥长338米,桥面净宽17米,人行道宽2×1.25米,荷载标准汽—超20,挂—120。2005年秋基本完工,但未交验。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