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省道318线岔口(K28+600)—地区—农场(Z846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429
颗粒名称: 二十一、省道318线岔口(K28+600)—地区—农场(Z846线)
分类号: F832;F426;F293
页数: 2
页码: 116-117
摘要: 地区一农场前身为国营哈巴河农场,1956年10月由自治区农业厅组建,职工主要来自山东、河南赴新疆工作队,1959年又有江苏、湖北支边青年和部分当地少数民族入场。1960年2月,农场整体搬迁到福海县境内开荒屯垦,改称“阿勒泰专区国营福海农场”,后更名为地区一农场。农场场部距省道318线30.5公里。
关键词: 整体搬迁 支边青年 自治区农业厅 农田规划 地区交通

内容

地区一农场前身为国营哈巴河农场,1956年10月由自治区农业厅组建,职工主要来自山东、河南赴新疆工作队,1959年又有江苏、湖北支边青年和部分当地少数民族入场。1960年2月,农场整体搬迁到福海县境内开荒屯垦,改称“阿勒泰专区国营福海农场”,后更名为地区一农场。农场场部距省道318线30.5公里。
  1991年农场按照农田规划,利用开挖排灌渠系形成的土方,由场部出推土机,各分场动员职工,建成了连接各分场的简易公路。1992年开始在原有路基上,引进自治区(昌吉)路桥二处机械力量进行油路洒铺,沥青、机械台班费每平方米8元。其余人工、砂石等由农场职工、干部、学生投入,当年完成16公里。1993年又完成了剩余的14.5公里,油路告竣。1993年地区交通处对该路补助28万元,两年农场投工投劳折合人民币近20万元。该路全长30.5公里,路基宽8米,油路面宽5.5米。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