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富蕴县城—可可托海镇(Z842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420
颗粒名称: 十二、富蕴县城—可可托海镇(Z842线)
分类号: F426;F293;U415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该公路原系民国时期奇承公路的一段,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成立的富吉公路工程队,曾对吐尔洪—乌恰沟段16.236公里公路进行改建,对乌恰沟—喀拉通克段25.693公里进行整修后便道通车。竣工后施工队留下32人养护,班长阿合买提、副班长李密林、技术员吾勒斯。其后为适应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生产,该路进行了多次的大修改建,但因地处山岭重丘之中,冬雪、春洪,夏季的暴雨使该路不断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交通断绝。
关键词: 可可托海 平方米 交通厅 自治区 立方米

内容

该公路原系民国时期奇承公路的一段,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成立的富吉公路工程队,曾对吐尔洪—乌恰沟段16.236公里公路进行改建,对乌恰沟—喀拉通克段25.693公里进行整修后便道通车。竣工后施工队留下32人养护,班长阿合买提、副班长李密林、技术员吾勒斯。其后为适应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生产,该路进行了多次的大修改建,但因地处山岭重丘之中,冬雪、春洪,夏季的暴雨使该路不断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交通断绝。1995年可可托海矿务局南迁阜康县,该路行车更难。2001年4月1日该路由自治区交通厅投资彻底改建,10月30日竣工,总投资3825万元。公路长52.0213公里,完成路基土方210721立方米,路基石方118249立方米,涵洞72道长572.5延米、小桥6座49.14延米,天然砂砾底基层32413万平方米(厚22.37厘米),基层35095.7万平方米(10厘米厚基配碎石),沥青表处面层32656.6万平方米,标志牌60块。
  2003年8月突发山洪,将刚刚验收的K7—K18段公路冲毁,当年自治区交通厅又投资3522万元对水毁工程进行抢修,2004年9月底抢修完毕。在修复中增设了大量防洪工程。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