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东西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36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东西交通
分类号: TU;I267;G634
页数: 2
页码: 48-49
摘要: 据《竹书纪年》卷下载,穆王十七年(前985)“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穆天子传》中也记载了穆王西巡时,曾“升于弇山,乃纪名迹于弇山之石,而树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以资留念。传说他一路访问了许多部落,向各部落首领赠送各种丝绢、铜器、贝币等,各部落首领向穆王回赠了大批良马、牛、羊、骆驼及祭酒等物。
关键词: 西王母 阿尔泰山 丝绸之路 部落首领 公元前

内容

据《竹书纪年》卷下载,穆王十七年(前985)“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穆天子传》中也记载了穆王西巡时,曾“升于弇山,乃纪名迹于弇山之石,而树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以资留念。传说他一路访问了许多部落,向各部落首领赠送各种丝绢、铜器、贝币等,各部落首领向穆王回赠了大批良马、牛、羊、骆驼及祭酒等物。
  穆天子西行的路线及所经地点说法不一,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中亚、西亚一带的交通意识和地理概念。《穆天子传》中描述的昆仑山上有“黄帝之宫”和某种高大的墓葬,最近有学者提出现代考古发现的资料昆仑山迄今未发现任何古代文明的遗迹,只有阿尔泰山才存有许多古代部落留下的文化遗址。《山海经》中《五藏山经》也有以独特地理特征为标志的阿尔泰山及其水系的记述。这实际反映出古代东西方交通路线中有一条:“草原之路”,即经黄土高原,贺兰山或阴山,经戈壁到达阿尔泰山后,越山西行。
  与中国古代文献相呼应,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一书中记载,当时西方商人来东方的路线系从顿河口出发,绕里海、咸海之北,横过中亚至阿尔泰地区。此路走的正是丝绸之路西段的路线。当时东西方来往贸易已很频繁。
  公元前6~5世纪的战国时期,中国制作的精美丝绸通过新疆传入印度、波斯和东罗马等西方国家,这已为众多的考古文献及出土文物所证实。1929年在今俄罗斯境内鄂毕河上游巴泽雷克地区发现的古墓葬中就出土了捻股细丝线织成的普通平纹织物和用红绿两种纬线钭纹显花的织锦,还有用彩色丝线锈着开满花朵的树枝,凤凰飞舞其间。
  关于丝绸经新疆西传的路线及所经过的地点,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5~4世纪,在中国北方形成的南北两条丝绸之路或草原之路。北道从今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向西,横穿今蒙古共和国的北部,经西伯利亚,到达地中海沿岸。南道则起自辽东,经蒙古草原,向西经科布多,穿越阿尔泰山脉,经塔城地区进入今中亚费纳尔干盆地,折向南行,一路经阿富汗抵印度,一路经叙利亚向西至东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居住在青海一带的羌族,与占据中国北方日益强大起来的匈奴以丝绢为主的贸易往来频繁,进入新疆的丝绸之路也逐渐转移到南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一带。(附: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先秦、两汉西域境内的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马、驼、牛等役畜。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