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上海知青回城风波的稳妥处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七团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35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上海知青回城风波的稳妥处理
分类号:
F426;D92;D625
页数:
5
页码:
98-102
摘要: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市的知识青年怀着“好儿女志在四方”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美好愿望,告别父母,从繁荣的城市来到塔里木,分配在七团的上海支边知识青年共2134人。
关键词:
联合会
知识青年
上访人员
阿克苏
国务院
内容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市的知识青年怀着“好儿女志在四方”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美好愿望,告别父母,从繁荣的城市来到塔里木,分配在七团的上海支边知识青年共2134人。
1978年以后,云南、黑龙江等地大批原上山下乡知青要求返回原籍城市,这种大气候直接影响了兵团上海知青的情绪。此时,团场经济还比较落后,物资供应紧张,职工生活较艰苦,有些上海知青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打击迫害,一些问题未能妥善解决,致使在团场的上海知青渴求改变目前的境遇,回城愿望十分强烈。
1978年末,少数上海知青通过各种途径办理调动手续,使绝大多数仍在团场工作的上海知青人心浮动,失去了工作热情。1979年2月,受回城风影响,七团数百名知青两次在团部集合,提出解决上海知青问题的要求。此后,各连队上海知青开始相互串联,成立了“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联合会”。3月,七团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联合会成员参与“阿克苏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联合会”活动,并组织赴京上访团。农垦部接待了上访团,并作了大量劝导和解释工作,对上访团提出的一些问题表示将妥善解决,并说明目前国家处在困难时期,解决问题还需要过程。
1980年初,七团各单位上海知青进行串联,并自发推荐负责人,设通讯联络员,随时通报情况。在“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联合会”鼓动下,同年1月,七团的近千名上海知青前住阿克苏与其他农场上海知青聚集,到阿克苏地区农垦局上访,要求落实返城政策。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上海人民市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农垦总局召开会议,形成了《关于做好稳定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工作的座谈会决议》,提出了《关于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问题的具体意见》。随后,到阿克苏召开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代表座谈会。经国务院批准,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通告,要求凡聚集在阿克苏城区上访人员要立即返回原生产工作岗位,农场对返回人员要欢迎,不能歧视他们。农垦七团派出工作组到阿克苏进行劝解,经过各方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上访人员陆续返回原单位,问题暂时缓和下来。上海知青回团后,七团立即恢复他们工作。同时,要求各单位加强职工教育,不得对他们有歧视性言行,集中力量进一步做好上海支边青年思想工作,尽量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通过各级党组织的不懈努力,许多上海支边青年转变了思想,但是仍然有部分上海支青不安心工作。
3月2日,七团十二连上海知青聚集团部,要求解决回沪问题及工资待遇问题,并将团长张振国非法扣押在十二连达48小时。5月,“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联合会”再次开始活动,并酝酿更大活动,造成人心不稳定,生产受到更大影响。11月8日至12月20日,喀什、巴州、阿克苏等地的1.5万名上海知青再次聚集在阿克苏要求办理回沪手续,七团上海支边知识青年在阿克苏“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联合会”的组织下,组织募捐,声援赴阿克苏的上访人员。致使地里正开的棉花无人拾,地里的冬灌水无人放。在团几个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集中的单位生产陷入瘫痪状况。许多在团里的上海知青忙着处理家具,打起包裹,做好回上海的准备。一批批上海知青强行搭乘沿途汽车、拖拉机,欲前往乌鲁木齐上访,后因发生交通事故才未成行。12月13日,国务院再次派出工作组接待上海知青代表,向他们反复宣传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主要是把大多数上海知青稳定在新疆,以利上海和新疆的经济调整、政治稳定。然而,一批执意不听劝阻的上海知青胁迫有关部门开出户口手续后,开始相继拦路搭车向库尔勒、吐鲁番车站,聚集准备强行登车回沪。为把他们稳定在新疆,自治区根据国务院指示,派出工作组分赴库尔勒和吐鲁番车站进行思想教育和劝返工作,农场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1981年5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问题的具体规定》,文件主要精神是本着“有利于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原则,对上海知青采取基本稳定在新疆的方针。同时,又照顾上海知青本人或家庭的实际困难,在政策允许(如顶替、双知青)的范围内,分期分批地把符合条件的上海知青调回上海。到1982年2月,七团有2000余上海知识青年陆续办理离疆手续调回上海海丰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返城的问题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
上海支边知识青年回城风波虽然最后得到平息,但是对团场的经济、社会等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由于一部分上海知青在团场担任着基层干部、学校教师等职务,他们离岗参加请愿活动期间,部分连队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学校部分年级停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团场其他职工群众的工作情绪。
为消除回城风波给团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稳定留场上海知青的思想,这场风波平息后,七团各单位领导干部深入知青中交换意见。各级党组织积极培养他们,选拔任用一大批政治坚定、工作能力强、有事业心的知青,将留在团场工作的知青中以工代干的教师、财会、医护人员转为正式干部,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农场建设中发挥作用。先后有顾秉辕、洪家复、景风岗、蒋慧铭(女)等走上团级领导岗位,许多知青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团场中基层领导。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七团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从各个层面全面反映出农一师七团各级党组织领导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开发建设新疆,捍卫祖国统一和巩固边防的辉煌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