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油脂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3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油脂加工
分类号: F426;F326;T
页数: 1
页码: 946-946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焉耆地区油料加工沿用土榨油工具“居尕子”,加工的油品产量低,质量差,出油率少。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师在焉耆县城新建1座机械化榨油厂,日处理油料4吨,供应驻军和焉耆城镇居民所需的部分食油,不足部分仍靠“居尕子”加工。1959年,库尔勒县粮食局安装3孔螺旋榨油机1台,当年加工油品26吨;尉犁县粮食局安装双孔螺旋榨油机1台,当年加工油品9.4吨,出油率33%。
关键词: 榨油机 加工油 粮食局 焉耆县 日产油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焉耆地区油料加工沿用土榨油工具“居尕子”,加工的油品产量低,质量差,出油率少。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师在焉耆县城新建1座机械化榨油厂,日处理油料4吨,供应驻军和焉耆城镇居民所需的部分食油,不足部分仍靠“居尕子”加工。1959年,库尔勒县粮食局安装3孔螺旋榨油机1台,当年加工油品26吨;尉犁县粮食局安装双孔螺旋榨油机1台,当年加工油品9.4吨,出油率33%。1960年,巴州面粉厂新建榨油车间投产,设计年加工油品能力500吨。1962年,巴州面粉厂玉米胚芽榨油试验成功,生产玉米胚芽油17.55吨,出油率8.86%。是年,全州榨食用油140吨。1970年,焉耆县粮食局安装1台78型榨油机,日产油品50公斤。1972年,焉耆县粮食局建成700平方米榨油车间,安装2台90型榨油机,日产油品150公斤。1975年,农二师榨油厂改为巴州第二粮油加工厂榨油车间,年产油品能力600吨。1976年,库尔勒县粮食局安装95型榨油机2台,日处理油料2吨。1977年,尉犁县粮食局安装2台95型榨油机,日处理油料2吨。1978年,焉耆县粮食局将90型榨油机改装成4台95型榨油机,日产油品1吨。是年,全州加工食用植物油449吨。1979年,焉耆、和硕、和静4县大面积油葵丰收,自治区粮食厅批准在焉耆县粮食局新建1座设备较好、规模较大的榨油厂,安装200A—3型榨油机3台、蒸炒锅1台、自动泵2台、滤油机2台、三缸油泵1台,日产油品10吨。1984年,又安装5个油缸,可装油品100吨。1984年,全州加工植物食用油958吨。1985年,博湖县安装3台95型榨油机,日处理油料3吨;巴州面粉厂将2台100型榨油机改造成200A—3型榨油机,日产油品3吨。是年,全州加工油品2182吨,除满足巴州供应外,还调往内地360吨。1987年,焉耆粮油加工厂投资83万元,新建1座日浸出油30吨的榨油车间;巴州粮油复制品厂投资50万元,新建日浸出油30吨的榨油车间,当年投产后生产工艺油321吨。1988年,全州加工植物食用油2769吨。1989年,全州生产销售浸出油477吨,实现利润86.04万元。当年全州加工植物食用油2531吨。1990年,全州加工油脂2527吨,其中葵花油1712吨,菜籽油7吨,棉籽油345吨,浸出油449吨,其他油14吨;有植物油加工车间12个,浸出工艺油车间2个。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