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377
颗粒名称: 剿匪记
分类号: F426;K825;I267
页数: 3
页码: 167-169
摘要: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以乌斯曼、贾尼木汉、哈力伯克为首的一小撮反动分子,在哈密和北疆部分地区掀起反革命武装叛乱。叛乱被粉碎后,哈力伯克等叛匪在剿匪部队的追击下,率残部350人(有帐篷47顶,步枪57支,冲锋枪1支,机枪1挺,短枪5支),于1949年11月由乌鲁木齐南山经和硕,尉犁东山区向南逃奔,于1950年3月,窜入若羌东南的铁木里克山区。
关键词: 骑兵团 人民解放军 若羌县 侦察分队 阿拉尔

内容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以乌斯曼、贾尼木汉、哈力伯克为首的一小撮反动分子,在哈密和北疆部分地区掀起反革命武装叛乱。叛乱被粉碎后,哈力伯克等叛匪在剿匪部队的追击下,率残部350人(有帐篷47顶,步枪57支,冲锋枪1支,机枪1挺,短枪5支),于1949年11月由乌鲁木齐南山经和硕,尉犁东山区向南逃奔,于1950年3月,窜入若羌东南的铁木里克山区。同年4月,他们勾结长期盘踞在该地区的胡塞音惯匪,在米兰偷袭进驻若羌县的解放军二军六师后续部队,枪杀排长2人,战士4人,并将骑兵团团直两同志抓去用火活活烤死。同年8月至9月,叛匪假意投降,暗中却枪杀若羌、且末地区的解放军战士13人,并企图与1951年待昆仑山春暖雪化之际向西藏逃窜。
  1950年12月,焉耆军分区奉命剿匪,抽调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师骑兵团的步兵1个营,骑兵1个营和团直179人,配备战车7辆,山炮1门,配置十六团36人,师部察侦排27人和二十七师骆驼队98人(有骆驼321峰)汽车队286人(有汽车127辆),组成剿匪部队(总兵力1156人)。在六师副师长兼骑兵团团长刘克明率领下,进剿铁木里克哈力伯克匪徒,并配合青海,甘肃剿匪部队会剿台吉乃尔胡赛音惯匪。
  1951年1月29日,骑兵团剿匪部队奉命由若羌东进,进剿盘踞在铁木里克的哈力伯克匪徒。部队分批挺进,2月2日,全部抵巴什考供集结。随后分左、右两路纵队向铁木里克以北的巴都不拉克,塔什克前进。步、骑互相配合,分进合击,经过艰苦行军,左右两路纵队于2月9日在铁木里克会师。
  剿匪部队进占铁木里克后,哈力伯克一面假意投降,一面在鸭尔素仓皇集结残匪和所裹胁的哈萨克牧民准备南逃。2月12日,他们由库木苏向阿达之汗方向逃窜,同日,在我剿匪部队军事和政治攻势下,库木苏有11家50人投诚。
  2月19日,剿匪部队从铁木里克出发,向依习巴特、喀尔墎进剿。25日,占领喀尔墎。在剿匪部队的紧紧追剿下,哈力伯克匪徒不敢停留,拼命向南逃窜,剿匪部队在喀尔墎休整待命。至此,进占铁木里克进剿哈力伯克匪徒的战役基本结束。
  1951年3月1日,骑兵团剿匪部队兵分南北两路向东挺进,南路骑兵由卡尔墎出发,经过9天艰苦行军,翻越10余坐大坂,10日占领阿拉下得;北路步兵5日进至芒崖,在穿越160华里的沙漠地带后,10日到达阿拉下得。南、北两路在阿拉下得会合,并与甘肃、青海剿匪部队胜利会师。
  此次进剿,十分艰苦,南路骑兵、战马被冻饿到毙的达20余匹,指战员们忍饥挨饿,冒着暴风雪的袭击,奋勇东进;北路步兵在汽车陷入沙窝后,徒步前进,在穿越沙漠时,两日行程、滴水末进。全体指战员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终于按时到达会剿地点,俘匪8名,缴获步枪15支,将胡塞音匪徒全部逐出台吉乃尔地区。
  哈力伯克匪徒在剿匪部队追剿下,一部分逃至孟不拉克潜付。为肃清匪患,骑兵团剿匪部队决定派遣部分部队,进驻孟不拉克搜剿。
  1951年4月6日,进驻孟不拉克的部队,在团参谋长胡宗才的率领下,从阿拉尔出发,15日到达孟不拉克,经过近一个月的搜剿,5月6日,在雀克比依提包围了木萨、柯克懒毛拉等匪帮,俘获匪首木萨和柯克懒毛拉父子等匪徒众40余人,缴获步枪6支。
  1951年5月1日,骑兵团侦察排在九连连长王永明的率领下从阿拉尔出发,前往库孜尔塔什激战沟探察金矿,侦察匪情,在沟口同潜伏在沟内的马王宗匪部遭遇。侦察排趁黑夜向马匪发起进攻,匪首马王率领匪徒仓皇逃跑。后来当匪徒得知侦察排只有19名战头人员时,便于7月晚将侦察排包围,经过一天激战,匪徒撒走。
  为歼灭这股顽匪,骑兵团立即组成进剿部队,由团政治处主任金仲藩指挥追剿。5月15日,在孜不拉克拦住大股匪徒,经30分钟激战,歼匪13名。剿匪部队乘胜向库孜尔塔什进击,但匪徒已经南逃远遁。库孜尔塔什战斗至结束。
  1951年8月28日,胡赛音、哈力伯克、加纳白等匪首,率领残部150余名匪徒,偷袭骑兵团阿拉尔羊场,杀死羊场放牧人员10人,却去部分牛、羊、马匹和骆驼,随后向雅尔素方向逃去
  为坚决歼灭逃匪,骑兵团立即派一营副营长杨殿祥、三营营长马顺元分别率1个骑兵加强连和1个步兵加强连组织追击。在雅尔素东北地区,追剿部队赶上逃匪经激战匪徒被击溃,向库木苏方向逃遁。追剿部队紧跟追匪,在阿达达汗沟口,再次击败匪徒的抵抗,夺回全部被劫牲畜,匪徒向西藏山区逃去。当时追剿部队是轻装出击,无法进入高寒山区继续追剿,只好停止前进。9月2日,奉命返回阿拉尔。至此,剿匪即告全部结束。
  1951年剿匪,环境十分恶劣,茫茫戈壁沙漠,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在战斗中,剿匪部队冻伤280人,冻死6人、失踪5人阵亡19人。经过去10个月的艰苦奋战,基本上剿灭了胡赛音、哈力伯克等匪部,平息了特木里克匪患。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公开叛乱,叛乱分子在人民解放军平叛部队的打击下,到处流窜,其中一股于1960年10月,窜入若羌县境西南山区,妄图在此建立据点,伺机再起。
  驻若羌县骑兵团为查明匪情,派侦察股长张友伦率侦察分队到阿尔金山搜索侦察,11月26日,侦察分队在阿其克库力湖西5公里处与叛匪遭遇。当时,南山以西有两个藏民部落放牧,侦察分队怕误伤藏民,即派人前往联系,叛匪突然开枪,并企图包围侦察分队,经过激烈战斗,叛匪死伤10余人后狼狈逃窜。侦察排长姬永发和战士李锡堂,张学中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1961年4月14日,骑兵团与西路兄弟部队一起开始围剿叛匪,骑兵团参战部队有2个骑兵连,1个步兵连,1个机炮排,在历时3个月的清剿中,全部行程2031公里,全线搜索面积达5.86万平方公里,搜山沟1000余条,基本上搜遍了全战区,达到了净化的目的,有力地配合了甘肃,西藏部队消灭藏北之残匪。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12

此辑中,遴选了巴州八县一市中或已声名显赫,或即将“显赫”的村镇24座。行文中,各作者就其村其镇的地理特点、行政特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择善而述,缀以成文,并以图为佐,读之可遍揽24座村镇古往今来之风云际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