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347
颗粒名称: 【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F426;F326
页数: 3
页码: 138-140
摘要: 耕地面积142000亩,人均约9.5亩,全部为水浇地。2011年农业总产值1.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600元,比上年增长12.45%。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甜瓜等。2011年种植棉花面积9万亩,产量2200吨,甜瓜2862亩,产量5200吨;畜牧业以饲养塔河小山羊为主。2011年全镇出栏山羊近5000只。牧业收入270万元。2011完成防护林140亩,定植红枣500亩,培育树苗45亩,其中枣树苗10亩,核桃树苗35亩。
关键词: 胡杨林 第三纪 轮台县 塔里木 一千年

内容

1、农业经济
  耕地面积142000亩,人均约9.5亩,全部为水浇地。2011年农业总产值1.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600元,比上年增长12.45%。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甜瓜等。2011年种植棉花面积9万亩,产量2200吨,甜瓜2862亩,产量5200吨;畜牧业以饲养塔河小山羊为主。2011年全镇出栏山羊近5000只。牧业收入270万元。2011完成防护林140亩,定植红枣500亩,培育树苗45亩,其中枣树苗10亩,核桃树苗35亩。
  2、民营经济
  目前,随着轮南油田和塔河油田产量的不断上升,入住企业不断增加,推动了全镇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自1994年筹划建镇发展至今,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个体工商户由建镇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700余家,主要有美容、美发、超市、粮油、餐厅、舞厅等。乡镇企业170家,主要有加油站、棉花加工厂等。第三产业产值2000万元,乡镇企业产业产值5500万元,人均纯收入1.1万元。
  3、旅游经济
  轮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1993年成立了我国首家沙漠胡杨森林公园——轮台县森林公园;1996年,公园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总投资3000万元的塔河大自然胡杨林公园一期工程在现址正式规划建设,并于2005年竣工投入使用,在此期间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A级景区创建工作,先后将轮台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创建成为国家“AAA”、“AAAA”级旅游景区。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集沙漠、胡杨、湿地于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已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第三纪活化石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随着青藏高原隆起而出现,在65000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为第三纪残遗物种,是新疆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树种。胡杨是一种因沙化后而转化的植物,其珍贵的程度与银杏齐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第三纪活化石之称。
  世界最大的天然胡杨林分布区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胡杨林分布中心,占中国胡杨分布总面积的90%,占世界胡杨分布总面积的54.29%。塔里木河流域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保存有大片未受人类干扰的原始胡杨林,是世界原始胡杨林标本。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地处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位于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游,是世界上胡杨林分布最高大密集、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胡杨林观赏区,是全球胡杨林生态系统的突出代表。
  沙漠森林竞相美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为4A级旅游景区。景区集大面积胡杨与塔河、沙漠、戈壁、沙湖、湿地、古道及荒漠草原景观为一体,构成了胡杨与沙漠毗邻、胡杨与河湖相嵌、生死胡杨交替、胡杨与红柳相依、芦苇相伴、死亡之海-魔鬼林等高品质、多样化的原始自然生态景观。胡杨林以胡杨为主体景观,柽柳、梭梭等荒漠植物及部分沙丘为辅助景观,春夏秋冬,形成独特的沙漠地带森林景观季相美。春天,积雪消融,百鸟争鸣,玫红的红柳花与粉红的罗布麻花竞相开放,与胡杨的嫩绿交相辉映,犹如一幅鲜艳的水彩画;夏季,胡杨密林,浓郁葱茏,塔河洪流,湖满池溢,形成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秋天,蓝天映衬金色胡杨,柽柳枝叶凝黄滴红,白色芦花如诗如画,似一幅浓艳的塞外油画大作;冬季,枝叶落尽方显胡杨的沧桑遒劲、一簇簇、一片片胡杨林远远近近、密密丛丛、浓浓淡淡在白色的冰湖水面上组合成大场景、宽幅面的水墨画画卷。轮台胡杨林不愧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
  独具魅力的胡杨文化
  由胡杨摄影文化、胡杨根雕文化、胡杨碱文化、胡杨长寿文化、胡杨生态科普、胡杨诗词歌赋、胡杨精神等组成胡杨文化,独具魅力。古人留下的诗歌、游记、石刻、方志等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后汉书·西域传》和《水经注》都记载着塔里木盆地有胡桐(梧桐),也就是胡杨,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胡杨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文人、学者吟诗、作赋,赞、颂、哭、祭胡杨,赞其顽强之生命,颂其御风沙之功德,哭其悲死之壮举,祭其不朽之灵魂。“君不见额琳之北古道旁,胡桐万树连天长。交柯接叶万灵藏,掀天踔地分低昂。矮如龙蛇变化,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掉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清人宋伯鲁《胡桐行》诗句中就将胡杨那古劲、奇特的千姿百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胡杨树生长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被誉为“千年不死的长寿树”,蕴含着“生与死”、“绝望与希望”的冲突与转机,是一曲极端生态条件下生存的生命颂歌,彰显着生态环境的科学价值,张扬着生命的坚韧不拔,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胡杨魂”。胡杨古树林的存在,已远超过一种植物生命和物质的价值,而成为一种自然的历史遗产,人生的文化营养,构建了独具魅力的胡杨文化。
  轮台县已成功举办多届塔里木胡杨节和首届杏子文化节,承办了两届新疆国际胡杨摄影节等重大活动。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来胡杨林公园旅游、参观,现每年接待游客近4.2万人次,年旅游收入400万元,已成为轮南镇和轮台县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12

此辑中,遴选了巴州八县一市中或已声名显赫,或即将“显赫”的村镇24座。行文中,各作者就其村其镇的地理特点、行政特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择善而述,缀以成文,并以图为佐,读之可遍揽24座村镇古往今来之风云际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