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338
颗粒名称: 【历史沿革】
分类号: F426;F326;F713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汉代属乌垒国属地,唐代属龟兹都督府乌垒州,1877年(清光绪三年)多兰巴扎,1886年设分防巡检衙门,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属轮台县,1908年设布古尔站,1942年(民国31年)设县本街(又名新镇),1955年成立团结镇,1978年地名普查时改为轮台镇。
关键词: 景观带 小白杏 轮台县 湿地景观 滨河绿地

内容

汉代属乌垒国属地,唐代属龟兹都督府乌垒州,1877年(清光绪三年)多兰巴扎,1886年设分防巡检衙门,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属轮台县,1908年设布古尔站,1942年(民国31年)设县本街(又名新镇),1955年成立团结镇,1978年地名普查时改为轮台镇。
  原大道南乡,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因霍集战败退南疆,本地居民大多逃散,仅余百余户,后由阿克苏陆续迁来五百余户多兰人,开荒屯田,逐渐形成多兰巴扎及周围村落。1908年改置轮台县时,为布古尔站大道南庄。“道南”为多兰人另一种音译写法,并非大路之南的意思。1942年为县本街大道南乡,1944年为第三区大道南村,1950年属第一区(城关区)所辖,分为大道南乡和巴格布衣乡,1958年,大道南乡与哈尔巴克乡合并为火箭公社,1959年为哈尔巴克公社,1962年为大道南公社,1970年为朝阳公社,1978年又恢复大道南公社,1984年为大道南乡。
  2003年,原大道南乡与原轮台镇合并成为现轮台镇。
  乡镇特产:1万亩全国最大小白杏生产基地
  新疆轮台享有“中国小白杏之乡”的美誉,轮台小白杏栽培历史已达2500多年。
  该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果实呈卵型,色泽浅黄透明,光滑无毛,果肉黄中透白,细无渣,入口绵甜清爽、离核、杏仁甜耐嚼,甘味悠长。轮台小白杏不仅鲜食美味可口,制成的杏干、杏脯、杏酒、杏汁的深加工产品同样品质优良,口感香醇,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轮台小白杏内含水53%,其余成分为氨基酸、维生素、糖分、各种消化酶等11种对人类有益的化学元素,其营养价值比鱼高两倍,对减肥美容、肠结便秘、动脉硬化、小儿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有一定疗效。
  近年来,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小白杏产业的发展,从政策、资金多方面进行扶持,目前镇辖区种植面积近万亩,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小白杏产业,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文景观:红桥河景观带位于该镇克孜勒村与红桥社区之间,红桥河两岸,景观带工程区范围总长度为1300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工程加固、修建橡胶坝、艺术堰、人行桥和滨河绿地、湿地景观、林园步道等景观。
  县委、县人民政府投资4.5亿元,将红桥河景观规划项目作为十二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来抓,作为提升群众幸福度的民生工程来建设,精心组织、精细施工,让红桥河景观带切切实实的成为老百姓的一个休闲、娱乐、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全部工程建成后,红桥河及两岸将变成一条集滨河绿地、湿地景观、亲水游园等诸景观融为一体的靓丽景观带和一个具有防洪、蓄水、水土保持、改善城市环境综合功能的生态工程,成为各族人民休闲娱乐的水景公园。
  中心城镇:轮台镇位于轮台县城郊,是一个集农牧业生产和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辖11个村、8个社区,2011年末全镇总人口达57323人。314国道与沙漠公路交汇于此,交通十分便利,贸易发达。基本形成了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的新格局。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发展,一座石油石化新城、‘中国白杏’之乡、生态旅游胜地正在崛起。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12

此辑中,遴选了巴州八县一市中或已声名显赫,或即将“显赫”的村镇24座。行文中,各作者就其村其镇的地理特点、行政特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择善而述,缀以成文,并以图为佐,读之可遍揽24座村镇古往今来之风云际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