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人的家园——尉犁县墩阔坦乡琼库勒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329
颗粒名称: 罗布人的家园——尉犁县墩阔坦乡琼库勒村
分类号: F426;F592;F326
页数: 7
页码: 111-117
摘要: 墩阔坦乡琼库勒村距县城28公里,地处塔里木河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交汇处,东临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南临且末县,西接喀尔曲尕乡与轮台县。北与库尔勒市普惠乡接壤,西接喀尔曲尕乡与轮台县。
关键词: 尉犁县 塔里木河 公私合营 罗布人村寨 罗布人

内容

尉犁县墩阔坦乡政府
  墩阔坦乡琼库勒村距县城28公里,地处塔里木河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交汇处,东临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南临且末县,西接喀尔曲尕乡与轮台县。北与库尔勒市普惠乡接壤,西接喀尔曲尕乡与轮台县。
  琼库勒村范围内地势平缓,自然条件较为干燥,气候属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土壤属轻质沙壤土,较为肥沃,地表水主要来自塔河,以蓄水渠系运输为主,河床提水为辅,自成体系。由于塔河供水量不足,排碱量大,琼库勒村辖区周围用水盐碱重,矿化度高。
  墩阔坦乡琼库勒村原属国营农牧场,与2007年2月改制合并到墩阔坦乡,变为一个行政村,辖2个村民小组。琼库勒村是墩阔坦乡农牧业大村,村级阵地面积700平米,全村共有219户,总人口813人,琼库勒村是一个民汉合村,民族之间相互团结,汉族经常帮助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经常帮助汉族,其中汉族82户253人,少数民族137户560人,维吾尔族占全村总人口的61%);全村共有党员15名(其中:汉族党员6名,维吾尔族党员6名,正式党员13名,预备党2名),有“三老”人员5名。现有村两委班子人员6名,包村干部7人,选聘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1人。村级阵地面积700平米,耕地面积16000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56.5万亩,全村牲畜16400头(只),农业以种植棉花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5711元。
  在“大跃进”时期,根据地委农工部的指示,于1959年7月经中共尉犁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批准,从东河滩农场中划分出三个牧业队成立尉犁县公私合营第一、二、三牧场,属集体企业单位,科级建制。1962年9月将公私合营第二牧场撤销并入公私合营第一牧场。到1965年全场有职工173人,其中:干部10名、党员11名。有牲畜4.01万头,耕地2239亩,驻尉犁县东河滩地区。1980年1月尉犁县公私合营第二牧场改为尉犁县国营第二牧场,由原公私合营体制改为国营企业,隶属国营畜牧科。1986年1月,根据所在地地名将尉犁县国营第一牧场改名为尉犁县琼库勒牧场。到1987年全场总人口734人,有职工268人,下设2个生产队、即牧业队、农业队、小学一所。牲畜总头数0.83万头,耕地1500亩。固定资产131万元,年产值50.89万元,驻琼库勒地区。1980年1月,将中共尉犁县公私合营第二牧场委员会更名为中共尉犁县国营第二牧场委员会,变集体为国营体制。1986年1月,根据所在地地名更名为中共尉犁县国营琼库勒牧场委员会,隶属中共尉犁县委员会。到1987年有党员13名,辖1个党支部委员会。2007年2月改制合并到墩阔坦乡,变为一个行政村,辖2个村民小组。
  琼库勒也是罗布人后裔聚居比较集中的地方。这里尚保留着许多淳朴的民俗民风。尤其村庄被一个河沟分割,形成了九曲回肠,房舍星河的景致。这里维汉村民杂居其中,相互通晓语言。形成了你中有我中有你的格局。
  琼库勒的罗布人的祖辈生活在罗布泊水域。那时的罗布人没有文字、操罗布方言、逐水而居、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经营畜牧业、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以喀什鸟羽毛和水獭皮为衣、风俗尤为独特。清朝末期,许多罗布人不再以打鱼为生,有的罗布人开始学习农耕和牲畜,因此,那种“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的历史渐去渐远了。此后百余年间,烽火狼烟、聚聚散散,大部分罗布人已经与外界交往和接触,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与外界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国初期,作为具有独立文化形态的罗布人已经不复存在。他们与外界交往、与其它族群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渐渐融入维吾尔民族之中。琼库勒村周边,海子很多,这里的罗布人后裔也一直保持着打鱼的习惯。前些年,几乎家家都有几只打鱼的卡盆(独木舟),房前屋后都挂满干鱼,风景十分独特。
  烤全羊和红柳条烤鱼是这里最有特色的饮食。烤全羊是把整羊挂在馕坑子里用腐朽的胡杨木碳火烤制。那些腐朽的胡杨木在碱土层中埋藏几百年,其木质和机理充饬着古色古香。而红柳条烤鱼更是罗布人最独特的手艺。他们会把大鱼洗净,然后把大鱼破开,用红柳枝别成“蝴蝶”的形状,插在篝火边烤制。有时,他们会沿火堆插成一圈,别具风情。
  琼库勒的罗布老人也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还能干农活。解放初期,这里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由于琼库勒村远离城镇,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吃着自家生产的食粮,喝着罗布麻茶,烤制着海子里的大头鱼,过的日子都纯绿色的。因此,这里也是有名的长寿之村。
  国内外久负盛名的旅游景区罗布人村寨就坐落在琼库勒村区域内。2009年起,尉犁县与投资商共同在琼库勒村建设罗布人村寨旅游景区,日前晋升为“AAAA级”重点风景旅游区,同时也是新疆著名的大型旅游目的地之一。该景区位于罗布淖尔大绿洲之中,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于一体,是人们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沙漠探险的好去处。
  在这里,塔里木河、塔克拉玛沙漠和原始胡杨林三位一体、纵横交错,造就了以“绿”“黄”色彩为主要基调的独特景观。不毛之地和万木葱茏在一水间泾渭分明,生命的顿强和脆弱无不令人产生强烈地震撼与共鸣。尤其景区内的罗布人文化,更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那种原始、神秘和苍凉,构筑了沙漠里的世外桃源。
  罗布人没有文字,创造了口心相传的独特文化。同时,这里又是古西域三十六国“尉犁国”的所在地。王城西至都护府三百里,由“尉犁候”、“击胡君”等管辖。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横贯县境,到处散落着古城、烽燧和古墓群,历史凝重、文化丰厚。罗布人村寨旅游景区,是沙漠中打鱼人最后的家园。景区方圆134平方公里,里面散居着琼库勒村四五户罗布人家,他们均是罗布人的后裔。有的男子还带着船形帽,还会站立在卡盆中插鱼或撒网。他们的生活朴实无华、别具一格,隐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罗布人村寨景区也是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精华,它含概大漠、胡杨、河流、湖泊、草原,占居天时地利。加之小桥流水、亭台驿站、大漠驼队、烽燧岩画等景致,充饬着时空撞击与人文合壁的诗情画意,美伦美焕、摄人心魄!
  1998年之前,罗布人村寨还是一片水乡泽国,只有划船才能到达。那时候,只有阿不冬一家人在罗布人村寨的神女湖打鱼。阿不冬一家人是罗布人的后裔,他们的家就住在琼库勒村。
  在罗布人村寨,阿不冬也有一个小院子。阿不冬高高的个子,黑黑的胡须,他是这里方圆几十里唯一的打鱼人。十几年前,大水把这里与世隔绝。阿不冬划着独木舟串行于河流湖泊,做起了现代社会中的“罗布人”。在那片水沙相连的童话世界,一汪水便有鱼虾,看上一眼马上就会觉得富可敌国。一曲渔歌,一网鱼虾。那时,阿不冬就是这方天地的主人,风雨天地间,唯我独尊。他打过最大的鱼有两米多长,但没有杀生,而是把它放入塔里木河。他明白这是种子鱼,来年它的子孙就会满塘飞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罗布人,他们知足常乐,依托自然,崇敬自然,并不太多的索取自然。
  阿不冬也是那片沙漠中“最后的打鱼人”,神女湖就是他的“海子”。海子由几十汪水域连成一片,北面是沙山和塔里木河,南端是大沙漠。海子里有数不清的大鱼,阿不冬一天可打三四百斤。
  现在,旅游公路修到了塔里木河畔,阿不冬有了摩托车,也配上了手机,再找他就很容易了。他们家分工明确:父亲放羊;阿不冬打鱼;爱人操持家务;儿子放骆驼;女儿在牧场上学。2000年,中央电视台主特人敬一丹来到村寨,便到阿不冬家作客(目前,阿不冬的家中挂着他和敬一丹的合影)。江苏电视台曾在罗布人村寨拍摄二十集电视剧《魂断楼兰》,阿不冬被选中出演一个古代罗布头人。
  阿不冬家中有两件“传家宝”,那就是用罗布麻纺织的“袷袢”和“船形帽”。有时,阿不冬会把它们穿戴上去打鱼。他说,穿上这种衣服才能打到大鱼。可惜啊!短短的四五年后,塔里木河水少了,阿不冬的神女湖也干涸了。有时,阿不冬还会到海子边看看,眼神中就会充满惆怅和悲凉!
  在这片区域内,还有两棵粗大而苍老的胡杨树。有人说它们是“夫妻树”,也人有说它们是“兄弟树”。不管如何,它们已经被人类赋于了生命和灵魂。这对胡杨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们朝夕相伴、不离不弃。令不不少文人墨客产生了感动和共鸣。
  村寨附近还有一汪小海子,当地人叫“米拉克包哈特”,意思是“打马鹿的地方”。海子里碧水湛蓝,倒映着胡杨和红柳的身影。这个海子边曾经居住过一个牧羊人,据说他养过一头吃鱼的小毛驴。原来,几十年前,这里的鱼类比芦苇还多。毛驴在水边吃草时,时常有小鱼窜到草丛里。小毛驴无意间吃到了“鱼肉拌青草”的佳肴,时间一长也就上瘾了。
  沙山南面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那地方有一串连绵的大海子,也叫“神女湖”。湖泊芦苇夹岸、大鱼如练、沙漠环抱、浮光跃金,是罗布人村寨最富动感和灵气的地方!
  罗布人村寨属尉犁100万亩野生胡杨林保护区的一角,同时也是“绿色走廊”的源头。胡杨萧萧、依天盖地。
  东沙山是游客们的必登之地,因为那里是罗布人村寨的至高点。登临沙山顶峰,一揽万物渺小。尤其在金顶上观看日出,那是一种极品的享受。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万道金光洒满天地,那时的塔克拉玛干象披上了一层金红色的云锦,此起彼伏的沙丘也就变成赤浪翻卷的大海了。山脚下的罗布人村寨还在沉睡,没有狗吠、没有鸡鸣,仿佛世外桃源。须晴日,北面可以极目巍巍天山,甚至能望见皑皑雪锋;南面,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闪金烁银、无边无际,旷阔得一派荒芜和空灵。塔里木河道弯蜒曲折,无数的辫状支流如蟠龙风云际会,在绿色植被组成的碧浪银涛中忽隐忽现。登临此顶,你我会感到人生的一种至高至远的境界。不由得就会产生一种淡忘荣辱、超然物外的心境。多年来,罗布人村寨吸引了大量的宾客,一跃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旅游景区。
  近年来,琼库勒的居民依托罗布人村寨,投资千万无在村口建起了旅游民俗一条街,打造琼库勒罗布人文化、餐饮、手工艺品体验展示基地,目前,特色大门、特色农家乐及农户特色文化墙正在施工建设。届时,琼库勒村的罗布风情将更加浓郁。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12

此辑中,遴选了巴州八县一市中或已声名显赫,或即将“显赫”的村镇24座。行文中,各作者就其村其镇的地理特点、行政特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择善而述,缀以成文,并以图为佐,读之可遍揽24座村镇古往今来之风云际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