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宗教活动场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260
颗粒名称: 十二、宗教活动场所
分类号: F832;F426;I267
页数: 2
页码: 19-20
摘要: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土尔扈特人曾信仰原始宗教,即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后来又信仰过景教、袄教、道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土尔扈特人信仰喇嘛教是从元朝开始的。目前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有三座保留下来的宗教活动基地。
关键词: 巴音布鲁克 搬迁到 伏尔加河流域 蒙古包 土尔扈特

内容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土尔扈特人曾信仰原始宗教,即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后来又信仰过景教、袄教、道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土尔扈特人信仰喇嘛教是从元朝开始的。目前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有三座保留下来的宗教活动基地。
  胡产库热
  又称胡苍库理雅,也叫茶腾库热。原属茶腾旗胡产五个苏木。胡产库热位于巴音布鲁克镇德金巴吾小山脚下,是东归时带回的庙宇之一。胡产库热从伏尔加河流域迁回来后,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到1959年已有300多个小喇嘛,有近80个蒙古包的佛堂僧舍,有4部大经文和30部小经文,当时庙产有羊15000只、马有5000匹、黄牛有150头、牦牛有100头、骆驼60几峰、地毯40多条。此外、,还有金、银、元宝等其他庙产,折合人民币140000多元。1959年成立的卫星牧场,就是以胡产库热的庙全部财产为基础成立的。1986年,胡产库热搬迁到巴音布鲁克镇塔克里根山北部的一座小庙。1994年10月搬迁至现在的巴音布鲁克镇北部德金巴吾塔克里根小山脚下。该庙现在有4部大经书、10部小经书和其他的大小佛像(塑像和纸像),各种法器、酥油灯等。
  巴音库热
  巴音库热又称巴音苏木库热。也叫巴润库热。位于巴音布鲁克镇以南38公里处,原巴音乌鲁乡政府驻地以南2公里处扎尕斯台恩希力草原上。1958年建立东方红牧场(后改名扎克斯台牧场)时,巴音库热的财产全部移交该牧场。当时,有大小佛堂12个(蒙古包),僧舍90个(蒙古包)、大小牲畜4万多头,大小法器117个,各种佛经有3卡车。此外还有大金元宝120个、小金元宝300个,银子120公斤。除移交给东方牧场的4万多头牲畜外,其他庙产在“文化大革命”中全部损失。1986年搬迁到扎尕斯台河南边平原上。2005年选择现在的驻地地。2008年正式建立使用。
  巴音布鲁克查汗衙门
  巴音布鲁克区夏王府(又名查汗衙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曾是汗王夏季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建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府址在德金巴吾塔克里根山南下现在巴音布鲁克镇政府位置上。衙门就是两层房子的意思。当地的老人讲:巴音布鲁克查汗衙门是两层金黄色的建筑,从南山坡上看雄伟威严,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年失修,该建筑已残破不堪,面目全非。当地群众十分惋惜,希望尽快重建这一具有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建筑。该建筑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曾是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原唯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又曾是三区革命遗址尤鲁都斯县人民政府府址。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12

此辑中,遴选了巴州八县一市中或已声名显赫,或即将“显赫”的村镇24座。行文中,各作者就其村其镇的地理特点、行政特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择善而述,缀以成文,并以图为佐,读之可遍揽24座村镇古往今来之风云际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