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14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P618;D261;F426
页数: 2
页码: 70-71
摘要: 1979年,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石油会战进入高潮,兄弟石油局大批设备、人员纷纷从全国各油田涌入,在许多交通条件较好的地表构造进行地质物探工作(如喀什、康西威尔九个泉、英吉沙等)。井位已定,钻机基础已打好,急待上钻,我们一普机关暂借驻喀什骑兵三团,当时大墙上有一个醒目的标语“苦战三五年,拿下喀什大油田”。我们5012井队原第一口井定在明遥勒地表构造上,当刚架上帐篷,准备打基础时,兄弟部门行动特快,两天之内,人员设备基本到位。
关键词: 地震剖面 目的层 塔里木盆地 构造上 主要原因

内容

1979年,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石油会战进入高潮,兄弟石油局大批设备、人员纷纷从全国各油田涌入,在许多交通条件较好的地表构造进行地质物探工作(如喀什、康西威尔九个泉、英吉沙等)。井位已定,钻机基础已打好,急待上钻,我们一普机关暂借驻喀什骑兵三团,当时大墙上有一个醒目的标语“苦战三五年,拿下喀什大油田”。我们5012井队原第一口井定在明遥勒地表构造上,当刚架上帐篷,准备打基础时,兄弟部门行动特快,两天之内,人员设备基本到位。由于时间紧,我们也没去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调转车头,搬到河对岸目什地表构造上,命名为喀1井。
  喀1井设计井深5000米,于1979年4月开钻,钻到井深3016.66m提前终孔。终孔为N1。提前终孔主要原因是在井深2900多米取芯,岩芯破碎,视倾角90度,分析钻入断裂层,5000米揭示不到目的层,加之井斜超标,卡钻频繁,经石油海洋局批准,提前终孔。
  目什构造,地表构造较完整,1978年对地表构造也进行了地面地质检查、测量。但地震仅沿河滩作了一条短试验剖面。地震剖面显示,地层构造显示清楚,在3000米左右为地震波组空白处,无反射波组;在4200米左右为一单斜,再往下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地震仪,记录不到反射资料,仅根据地表露头剖面对钻井设计剖面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孔位建议。经钻井验证,上、下构造不符,可能属于表层褶皱;5000m井深,钻不到目的层。兄弟部门几口井,也未钻达目的层而提前终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喀1井失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遵循多年来石油普查勘探积累的经验,即“地质先行,物探指路,钻探验证,测试评估的程序”。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问题,都会导致劳而无功,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在青海及新疆其它几个小盆地上钻,也存在操之过急,未按程序办事的教训。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08

故事从30年前走来,每一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巴州的昨天和今天,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迁史,必将走向更远的远方。我们30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我们寄希望通过展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巴州各条战线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教训,给人们启迪和教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