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间文学创作收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365
颗粒名称: 二、民间文学创作收集
分类号: I267;G634;I207
页数: 3
页码: 560-562
摘要: 受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民间文学领导小组委托,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收集整理县域民间文学口头创作并出版专辑。专辑由三大部分组成:拜城民歌,拜城民间故事,拜城县民间谚语。该书较全面的反映拜城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全书40多万字。
关键词: 原路返回 唐僧师徒 太乙救苦天尊 克孜尔水库 克孜尔

内容

受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民间文学领导小组委托,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收集整理县域民间文学口头创作并出版专辑。专辑由三大部分组成:拜城民歌,拜城民间故事,拜城县民间谚语。该书较全面的反映拜城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全书40多万字。
  附:我要上学
  你是一朵红玫瑰,
  啥样红花比不上。
  走遍天涯找不到,
  爱你想你心发慌。
  大哥,别逼我作妻!
  我尚未满出嫁年龄;
  我是个天真的幼女;
  我愿上学到婚龄……
  罢了
  我不娶你作妻,
  也不让你搞家务,
  也不让你当文盲,
  我再不想毁坏你的前程。
  (1953年流传于赛里木一带)
  附:克孜尔的传说三则
  鳄鱼梁
  克孜尔水库北岸有一道山梁,将木扎提河水域与克孜尔河水域隔开,从坝面西望,宛若一只巨大的鳄鱼卧于水面,身长数百米,故名鳄鱼梁。
  传说木扎提河和克孜尔河交汇处一带早有居民,以农耕、捕鱼、放牧为生,兼有冶炼。两河中的新疆大头鱼最为丰盛。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人们发现水中的鱼越来越少,大头鱼更是绝难捕到。一日,一牧人河边放牛,忽见一巨鳄缓缓从水中爬上岸来,身长数丈,嘴噙一大鱼食之。牧人大惊,急上树避之,见那巨鳄在草丛中歇息一会儿后,仍掉头沿原路返回河中。牧人归告邻里,方知河中鱼类多被这畜生残害。为治之,人们趁机在其爬行途中布上利刃。巨鳄上岸后,沿原路返回时肚皮被剖开,死在岸上。天长日久,风沙堆积鳄体,河岸渐升,便成了今天的鳄鱼梁。
  狮头峡
  克孜尔水库库区秋里塔格山脚有个狮头峡谷。因峡谷口山腰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狮头而得名。进入峡谷,九曲十八转,时而丈宽,时而仅过一人,两边赤色山岩千奇百怪,或峭如壁,或叠如饼,或悬似棚,或凹似洞,目不暇接。
  相传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途经屈支国(今库车),得到国王盛情款待。悟空、八戒、沙僧教国王的3个儿子习武,依样打造金箍棒、钉钯、禅杖时,不慎被潜藏在附近的一金毛狮子精将这3样宝贝兵器盗走。悟空、八戒沙僧3人为夺回兵器与金毛狮子精大战一场。金毛狮子精大败,便到竹节山九曲盘恒洞(即今秋里塔格山)请其爷爷九灵元圣出来助战。这个九灵元圣本是天宫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下凡成精,九个头都能张口擒人。唐僧师徒和屈支国国王、王子均被擒入洞中。悟空使出脱身法,到天宫请太乙救苦天尊搭救。二人驾云来到竹节山九曲盘恒洞前,悟空讨战,九头狮子精出得洞来,立在山岩上的太乙救苦天尊喊道:“元圣儿!不得无理!”手中拂尘一挥,那九灵元圣立即现出原形,悟空举棒欲打,天尊说:“他也是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且饶它一死”,那九头狮羞愧万分,从地上爬起一头向山岩撞去,虽幸未死,撞掉的那一个头却永远留在了渭干河边,成了今天的狮头峡。
  千 泪 泉
  西汉时期,古龟兹国王晚年得了一个女儿。这位公主不仅年轻美貌,而且聪明善良,被国王视为掌上明珠。他每天办完朝事后,就带女儿游山玩水,骑马射箭。有一天,公主支开守护她的卫士,只身一人进山打猎。突然,一只玉兔在前方飞奔,她连忙抽箭搭弓瞄准目标。就在她放箭的瞬间,看见对面站着一位英俊勇武的小伙子,手里也拿着一把弓。两个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呆住了,狡猾的玉兔趁机逃得无踪无影,但他俩却一见钟情,倾心相爱。这天,青年风尘仆仆地来到王都向国王求亲。国王大吃一惊,他不愿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民间普通男子,但又不想太伤娇女的心,于是他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有意刁难青年,要他在三年之内在一座大山里凿出一千个洞窟,以示忠诚,否则就将女儿嫁给王公贵族的子孙。钟情的青年没被困难吓倒,立即上了山,日夜不停地开山凿洞。整整三年过去了,当他凿到九百九十九个洞窟时,不幸积劳成疾,最后力竭而死。闻讯赶来的公主,看到情人手拿一把利斧带着一腔爱恋之情永远离去了,她痛不欲生,抱尸痛哭,最后泪竭身亡,成为一块终年滴水的岩石。公主的痴情感动了山中大大小小的石壁山岩,它们都禁不住为他们悲惨的结局流出同情的泪水。令后人垂泪叹息的千泪泉就这样形成。常年淌泪的泉水,一点一滴汇成溪流,流经沟谷河滩,形成一方神话般的山涧绿洲。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拜城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截至2000年,从建置与区划、自然环境、人口与民族等方面记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