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科技兴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334
颗粒名称:
一、科技兴农
分类号:
F326;F426;F323
页数:
3
页码:
542-544
摘要:
种植业1978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73—1、拜选72等,在全县推广。
关键词:
地膜玉米
新技术
青贮饲料
畜牧兽医学会
克孜尔
内容
种植业1978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73—1、拜选72等,在全县推广。
1981年培育成功小麦、油菜新品种各1个,胡麻新品种3个,玉米156双交和42双交种。小麦良种面积54.8%,玉米良种面积64.1%,胡麻良种21.1%,油菜全部良种化。
1983年县农技站推广的技术项目有玉米半精量点播、机力中耕、机械收割、机械剪毛、机械割草和精选种籽等6项。
1984年乡科普协会大量推广新技术(优良品种、化学除草、地膜栽培、种籽提纯复壮、绿肥种植、合理使用化肥)。克孜尔乡科普协会完成化学除草82.4吨,买买提明•麻木提采用地膜种0.053公顷水稻,收660千克,折合公顷单产12 453千克,创全县小面积单产最高记录。用地膜种植的蔬菜、瓜果比当地早上市20多天。亚吐尔公社绿肥播种面积达640.3公顷,占播种面积的35%。布隆乡草木樨面积506.9公顷,油菜间作豌豆91.8%,玉米间作黄豆 94.2%。
1985年落实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7类、135个,完成82项,占60%。县农学会深入基层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为各乡、镇、场的科技户和农民出售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新农药1 130千克,供应各种作物种子302.9吨,调剂各种小麦种子263万。县农学会在康其乡、老虎台乡推广千亩小麦高产栽培,公顷产平均超过4 500千克。全县大面积推广化学除草。克孜尔乡地膜栽培水稻9.3公顷,平均公顷产7 477.5千克。为大桥乡新村无偿办水稻学习班。
1987年普及玉米间种黄豆、油菜套种豌豆、小麦地套种草木樨,推广小麦小拱棚盘育机播新技术。推广小麦小拱棚盘育机播新技术20公顷,开展微肥实验、土壤化验和作物品种6项试验活动。
1990年推广地膜玉米栽培、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水稻盘育机播和合理使用增产菌等新技术;推广1 981公顷地膜玉米,每公顷比常规玉米增产2 865千克;SC—704玉米制种试种攻关项目获得成功,公顷单产1 608千克,经专家鉴定,各项指标均达国家要求。
1992年开始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3年完成中试任务,通过对不同地点的实地测产、评估,平均公顷产量6 750千克,比一般水稻增产82.2%,每公顷节省稻种150千克、节约用水。
1993年各种微肥推广应用29 081公顷。
1995年全县粮食面积29 413.33公顷,推广喷洒喷施宝面积21 266.67公顷,油菜间作豌豆程度100%,玉米间作黄豆100%,小麦套种草木樨8 266.67公顷,小麦追有机肥面积达100%,玉米带肥下种100%,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获得大丰收,总产达1.34亿公斤,较上年增幅17.6%。
1996年地膜棉花、地膜玉米、地膜甜菜面积8 000公顷,特别是地膜玉米的推广,使全县当年粮食总产达到150 107吨,,比上年增幅达17.9%。
1997年全县农作物良种面积100%,95%的面积实现小麦拌多菌灵、喷施宝,玉米种子拌硫酸锌,对小麦草害较严重的466.7公顷小麦用二钾四氯进行药除;推广深施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大力推广地膜栽培,是年地膜种植面积达11 333.3公顷,其中2 000公顷地膜棉花采用宽膜栽培一次到位,地膜玉米公顷单产10 500千克以上,400公顷地膜甜菜公顷单产75吨,800公顷水稻总产440万千克。
1998年全县的21 326.7公顷小麦在连遭多次自然灾害后仍获得丰收,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首次突破1亿千克,全县小麦平均公顷单产4 650千克,创历史最高记录。
2000年各乡镇场根据地缘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认真组织实施科技专项承包工作,抽调84名科技人员深入各基层进行专项承包,实施技术指导、示范工作。水稻抛秧技术在克孜尔乡、米吉克乡、温巴什乡、良种场等推广主要以新品种秋田小町为试种品种,进行盘育秧苗适龄抛秧和插秧技术;林果业技术推广组在克孜尔乡建成近6.7公顷白葡萄科技示范园,以优质木纳格、美国黑提、红提为主栽品种,共引进优质葡萄苗5 000多株,成活率95%;亚吐尔乡建成173.3公顷杏子基地,育苗1.7公顷,成活率70%~60%;嫁接杏园8公顷,以种植制干的优质黑叶杏品种为主;托克逊乡完成老果园的管理工作,逐步引进优良品种凯丰及8611试验示范;种子工程组培育出适宜县冬小麦替代的优质高产品种80112,推广种植6 666.7公顷。
养殖业1984年畜牧兽医学会对4 846头黄牛、6 736只山羊进行品种改良。1986年开展青贮饲料技术咨询,组织科技人员帮助专业户制作青贮饲料582吨。
1987年全县推广“新牧草引种”试种成功,完成“十万绒山羊的选育与杂交繁育”的第一年任务,完成自治区、地区、县三级推广项目共76项。县种羊场将澳美利奴羊和新疆细毛羊杂交取得显著效果。畜牧兽医学会对全县10万多只羊进行鉴定,分出一、二、三类;建配种站25个,为绵羊配种11万只,山羊配种2 300只;搞牛结核试验300头,布病试验800头,市场检疫2 323头。县畜牧兽医学会给畜主传授有关畜禽疫病防治及医疗知识,并为养殖户提供急需或常用药械,无偿为牧场改良牲畜品种。
1989年县水利学会主动承包国营羊场输水管道和引水工程,成立2个咨询服务部,大力开展各种有偿、无偿技术咨询活动,全年技术咨询26个项目,收入1.2万元。
1997年,县畜牧兽医草原协会以拜城县被确定为“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推广畜禽改良、多胎繁育、冬羔生产、快速育肥、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积极鼓励养殖专业户的发展,并在技术上给予扶持,提出并推行规模经营等。
1998年县科协配合职能部门大力进行秸杆青贮微贮氨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县全年修建永久性棚圈642座,塑料暖圈756座,投入铡草机427台,新建青贮、氨化、微贮窖3 188个,制作青贮饲料104 376吨。
1999年全县拥有各种铡草机468台,制作青贮饲料12.1万吨,微贮4.73万吨,新建青贮窖1 553个,完成旧棚圈改造966座。用新药进行药浴的绵山羊858 655只次,新药的防治能力达到98%。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截至2000年,从建置与区划、自然环境、人口与民族等方面记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