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盆 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388
颗粒名称: 二、盆 地
分类号: F326;G634;K928
页数: 1
页码: 72-72
摘要: 境域有拜城盆地、黑英山盆地、阿克塔什山盆地。
关键词: 第三系砂岩 平原区 倾斜平原 地下水丰富 克孜尔

内容

境域有拜城盆地、黑英山盆地、阿克塔什山盆地。
  (一)黑英山盆地地处科克铁克山南坡,海拔1 500~1 800米。盆地北缘为科克铁克山之低山带,以南有丘陵分布,丘陵多呈长垭状,没有明显的脉络。由于受强烈的干燥剥蚀作用,物理机械化作用占绝对优势。尤其在盆地南端山口,地貌风蚀特征更为鲜明,被风沙侵蚀和雨水冲刷的残丘,千姿百态,奇形怪状;东北部受克孜尔河支流的切割,地形较为破碎零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坡率10/1 000~5/1 000。年平均气温5.2 ℃,年降水量250毫米。春季寒冷,多大风;冬季由于受逆温层的影响,气候较拜城平原区温和。是县域良好的冬牧场,季节比平原区迟15~20天。
  (二)阿克塔什山盆地 阿克塔什山间盆地处哈雷克套山南麓东西走向向斜构造盆地,南以克孜尔套山脉与拜城盆地分隔开来。盆地基岩属中生界和第三系砂岩。克孜尔河的大小支流及其他一些小支流,从山区带来大量的疏松物质充填在盆地里,形成一倾斜平原。海拔高度1 500~1 600米,高出拜城盆地200~300米。冲积层被河流分割为4~5级阶地。倾斜平原上部由砾石组成,有石膏及荒漠结皮。盆地地下水丰富,有“明布拉克”(千泉)之称。由泉水补给许多小河,汇成大河,切穿前山,南流入拜城盆地。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拜城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截至2000年,从建置与区划、自然环境、人口与民族等方面记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