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山脉 山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384
颗粒名称:
一、山脉 山峰
分类号:
H215;I267;G634
页数:
3
页码:
68-70
摘要:
环拜城盆地四周皆山。天山山脉在县境北部呈东、西走向,长约184千米,宽28~60千米。后山区呈高山地貌,一般海拔高度在3 000~4 000米之间,最高峰雪莲峰海拔有6 627.3米。山顶大多终年积雪,冰川广布,谷地细狭幽深,为县内5条大河的发源地。中山区海拔高度下降,河谷较高山区宽浅,为高山区向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
关键词:
拜城县
终年积雪
平均海拔
直线距离
维吾尔语
内容
环拜城盆地四周皆山。天山山脉在县境北部呈东、西走向,长约184千米,宽28~60千米。后山区呈高山地貌,一般海拔高度在3 000~4 000米之间,最高峰雪莲峰海拔有6 627.3米。山顶大多终年积雪,冰川广布,谷地细狭幽深,为县内5条大河的发源地。中山区海拔高度下降,河谷较高山区宽浅,为高山区向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
县境南部却勒塔格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一般在1 192~2 131米之间,是构成拜城盆地的南部屏障,较盆地北部前山区诸山高出800多米,呈高山区相似地貌。
(一)天山 位于县境北部边缘,距县城直线距离64~116千米,在县境内长约184千米,宽约28~60千米,一般高度在3 000~4 000米之间,最高峰雪莲峰海拔6 627.3米。山顶大部分地区终年积雪,为县内5条河流的发源地。
(二)喀尔勒克山 位于县境西北边缘,距县城直线距离70千米,是天山山脉南天山的一段山体。在县境内西起木扎提冰川,东至喀拉苏河,山体长116千米,宽35千米,平均海拔4 000米,是拜城县西部和中部4条河的产流区。除部分夏季草场和森林外,多为高寒荒漠带。山脊多有冰雪覆盖,南部为牧业生产基地,河滩谷地多有牧业点分布。有东西、西南、东北走向的矿床,已开发的煤矿年产达200万吨。铁矿、石灰、水泥、石膏等皆有开发前景。喀尔勒克塔格,维吾尔语意为有雪的山,因雪多而得名。
(三)科克铁克山 位于县境东北部边缘,距县城直线距离104千米,是南天山山脉在拜城县的第二大山体。西端紧连喀尔勒克山,东部深入库车县境。山体在拜城县境内总长68千米,宽30千米,平均海拔2 800余米。西端有少量冰川和积雪,中部和东部次之,为克孜尔河的产流区。山沟、谷地为托克逊、赛里木、克孜尔、黑英山等乡的主要牧区,放牧近10万头大、小牲畜。前山存有多种矿床,已开发的有萤石、石英、云母、重晶石。科克铁克,维吾尔语意为青色公山羊,因山上有野生的青色公山羊而得名。
(四)却勒山 位于县境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中段距县城直线距离23.3千米,西起温宿县境,东入库车县境。山体在县境内长约150千米,宽40~68千米,海拔1 192~2 131米。山脊系拜城县与新和县的分界线。山上植被稀少,有少量旱獭出没,西段有含量少、品位低的矿铜脉,呈红色砂石山岩。
却勒塔格,维吾尔语意为秃山,因该山体光秃,不生长植物而得名,
(五)喀拉山 位于县境西南,至县城直线距离47.5千米,海拔1 829米。西南临肖尔亚,为却勒塔格小秃山。产盐。该山因砂石呈黑色而得名,“喀拉塔格”维吾尔语意为黑山。
(六)阿克塔什山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直线距离51千米,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3 500~4 500米。为喀尔勒克山体南坡的一个小山体。部分山峰终年积雪,北坡生长有云杉。因该山含有大量石灰岩而得名,阿克塔什维吾尔语意为石灰石山或白石头山。
(七)江喀孜纳克山 位于察尔齐农场场部北面,与县城直线距离53.2千米,系一土黄色石山,海拔4 449米。山上有松树、柏树、山柳,动物有羚羊、雪豹和狼。“江喀孜纳克”维吾尔语意为藏钟、铃的房子,名称来历不详。
(八)阿克毛拉山 位于察尔齐农场场部北面,与县城直线距离71千米,海拔4 609米。山阴处长年结冰,生长有松树、柏树、桦树、山柳和牧草,有羚羊、熊、狼、旱獭。传说有个叫阿克毛拉的人找寻草场来此放牧,因此命名。
(九)喀拉拜勒山 位于老虎台乡驻地东北部,与乡驻地直线距离40千米,海拔3 222米,南北走向。山上山下有植被覆盖。喀拉拜勒塔格,维吾尔语意为黑山腰,因山腰处有黑色石头而得名。
(十)托合苏瓦山 位于老虎台乡驻地东北部,与乡驻地直线距离32千米,海拔4 006米。山上有云杉、松柏、野猪、狼、豹等。托合苏瓦维吾尔语水源充足之意。
(十一)伊盖孙迪山 位于县种羊场场部西北,与场部直线距离5千米,系西北走向,山上石头呈黑色,平均海拔2 354.58米,有灌木丛。伊盖孙迪,维吾尔语为损坏了的马鞍子之意。
(十二)喀什克苏山 位于县种羊场场部西北部,与场部直线距离9.2千米,东西走向,平均海拔3 258.29米。有松树和其他杂树,山下有一条喀什克苏沟得名,喀什克苏塔格,维吾尔语清水之意。
(十三)阿热山 位于县种羊场场部西北,与场部直线距离36.3千米,海拔高度为4 171.1米。山体陡峭,山上都是黑石头。阿热塔格,维吾尔语意为中间的山,因地处木扎提河东岸与冰山之间而得名。
(十四)阿克乔喀山 位于县种羊场场部西北部,与场部直线距离45.6千米,山顶海拔1 237.7米。山上有杉树、羚羊、狼、雪豹等。阿克乔喀塔格,维吾尔语意为白山顶,因山顶上有白色石头而得名。当地群众也称为康大山,意为宽广的山。
(十五)雪莲峰 位于县境西北,系县境第一高峰,与县城直线距离96千米,海拔6 627.3米,终年积雪,因生长雪莲花而得名。
(十六)阿克塔什峰 位于县境西北,与县城直线距离103千米,东距雪莲峰6千米,为拜城县境内第二高峰,海拔6 446.59米,终年冰雪覆盖。阿克塔什,维吾尔语为白石头之意,因峰岩是白色而得名。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截至2000年,从建置与区划、自然环境、人口与民族等方面记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