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
唯一号: | 320020020210020124 |
颗粒名称: | 一、勤工俭学的萌芽阶段 |
分类号: | F426;D262;G633 |
页数: | 2 |
页码: | 578-579 |
摘要: | 1958年,为贯彻落实“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各类学校相继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如开荒种地,解决教职工蔬菜不足问题;自盖简易校舍,缓解校舍的不足。独山子子弟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办起了小小炼油厂。师生将原油手提肩挑运到学校,用简易的小炼炉进行炼制。有的将牙膏皮炼成铅块,将废铁炼成铁块,支援油田建设。有的学校搞起理发、木器加工、粉笔制作等项目,规模都不大,但为学生提供了劳动的机会。 |
关键词: | 独山子 勤工俭学活动 文化大革命 教育方针 铸造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