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101
颗粒名称: 一、发展概况
分类号: G633;G641;G647
页数: 2
页码: 564-565
摘要: 境内的中学教育始于1956年,当年88名学生在独山子小学升入初中班,设3个班,教师5人。1957年发展为6个班,学生189人,教师9人。
关键词: 独山子 在校学生 初中班 克拉玛依 一等奖

内容

境内的中学教育始于1956年,当年88名学生在独山子小学升入初中班,设3个班,教师5人。1957年发展为6个班,学生189人,教师9人。
  1958年,克拉玛依子弟学校第一届小学毕业生在原学校升入初中班。1959年3月将子弟学校初中班析出,成立克拉玛依市中学(1963年10月改名为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1959年,全市共有9个初中班,学生303人,教职员18人。当年,招生142人,毕业22人。
  1960年,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一中学成立。至此,两所中学共开设教学班17个,其中高中班2个,学生42人。在校学生总数515人,有教职工47人。
  1965年,中学发展为3所,37个班级,在校学生1 174人,其中高中班10个,学生231人。有教职工118人。当年毕业220人,其中高中55人,有8人考入高等院校。招收新生493人,其中高中66人。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教育受到极“左”路线的严重影响。1966年10月开始“停课闹革命”,1969年春提出“复课闹革命”,学生回到学校。1971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局市革命委员会批准采油一厂试办“五七”中学。这期间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中学教育规模仍在扩大。1976年,全市中学已发展到11所,教职工611人,在校学生12 048人,其中高中生362人。
  1978年,克拉玛依市的中学发展到25所,有教职工1 083人。在校学生20 014人,436个班,其中高中班49个。当年招收初中生4 965人,高中生1 155人。初中毕业3 473人,高中毕业130人。
  进入80年代以后,中学教育稳步发展。1986年经调整后有中学27所,是1965年的9倍,总占地面积2 198亩,校舍建筑面积166 435平方米。拥有教职工2 617人,在校学生23 798人,分别为1965年的22.2倍和20.3倍。
  1986年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克拉玛依的整体办学水平逐年提高。1986年,全市参加高考达到录取分数线的人数占考生总数的13.5%,1989年上升到37%。1991年,克拉玛依657名考生,500分以上者79人,占考生的12%,比自治区的平均数高出7.2个百分点。1986~1992年,全市为各类大专院校输送了2 500名大学生。有数十名中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均取得好成绩。1986年,独山子一中的代卫兴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989年,克拉玛依炼油厂中学的周玉雄在“东华杯”化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990年,独山子一中的张旗在“东华杯”化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独山子二中的罗捷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991年,独山子二中的罗捷、采油三厂中学的范春华在“东华杯”化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独山一中的卢新章在全国第六届青少年“化智杯”竞赛中获一等奖。1992年,克拉玛依炼油厂中学的姜戬、张谊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市局团体总成绩位居自治区第二;独山子一中的马薇、市四中的蒋兴国在第七届“化智杯”化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市四中的张新华、周琴在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中获二等奖。另外,1986~1992年,有14人在全国的初中数学竞赛中获二等奖;1987~1992年,有21人在各项物理竞赛中获二、三等奖。
  1992年底,全市有中学26所,480个教学班(初中班326个,高中班154个),教职工总数2 643人。在校学生15 070人,其中高中生4 518人。当年高中招生1 317人,毕业1 632人,1 197人参加高考,理科总平均成绩居自治区之首,理科考生上线(投档线)率名列自治区第一。485人被高等院校录取,录取率为40.5%,名列自治区第二。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克拉玛依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克拉玛依市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地记述了我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记述了各族人民为建设克拉玛依市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