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独山子区附近的活动断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078
颗粒名称: 三、独山子区附近的活动断层
分类号: P315;D632;I267
页数: 1
页码: 544-544
摘要: 独山子区附近所在的天山地震带活断层相对较发育,有数十条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活断层分布。尤其是天山褶皱系内部,东西向的活断层规模大,发育时间长,并以挤压、逆冲的性质为主。北西西向的活断层表现为右旋、逆冲的性质,而北东东向的活断层表现为左旋、逆冲的性质。北天山多数强震是沿东西方向迁移和呈带状分布的。
关键词: 独山子 活断层 奎屯河 东西向 北西西

内容

独山子区附近所在的天山地震带活断层相对较发育,有数十条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活断层分布。尤其是天山褶皱系内部,东西向的活断层规模大,发育时间长,并以挤压、逆冲的性质为主。北西西向的活断层表现为右旋、逆冲的性质,而北东东向的活断层表现为左旋、逆冲的性质。北天山多数强震是沿东西方向迁移和呈带状分布的。
  (一)独山子山前断裂是离厂区最近的一条活断层。它分布在独山子低山、丘陵前,距奎屯河西2 000米,奎屯河东3 000米,断层长度为4 900米,断面南倾。它是一条北西西向南东东方向延长的逆冲层。在近1万年的砾石堆集层中保持了 4次错动遗迹,每次垂直错动位移量为25~35厘米,往东延伸到独山子厂区以南,断层消失。
  (二)独山子—安集海活动逆断裂褶皱带,走向为北西西,长约5.5万米。由断层垂直断距及年代样品资料确定,其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在0.51mm/a以上。早中新世时期发生过两次7级以上古地震事件,其重复时间间隔为3 000~4 000年,最后一次大地震事件距今已3 000年左右,因此该带也具有危险性。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克拉玛依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克拉玛依市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地记述了我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记述了各族人民为建设克拉玛依市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