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石油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9347
颗粒名称: 第六编 石油工业
分类号: F426;F832;D92
页数: 72
页码: 147-218
摘要: 石油工业是克拉玛依市的支柱产业。油田勘探、油气开采、原油加工以及各项辅助生产的发展,促使克拉玛依市迅速崛起。
关键词: 独山子 石油工业 克拉玛依市 原油产量 克拉玛依油田

内容

第六编 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是克拉玛依市的支柱产业。油田勘探、油气开采、原油加工以及各项辅助生产的发展,促使克拉玛依市迅速崛起。
  克拉玛依市境石油资源发现早,开采历史长。20世纪初,有关独山子原油、黑油山沥青丘、乌尔禾沥青脉的记述,已经出现于地方官吏编撰的方志书籍和中外地质学家的著述中。清宣统元年(1909年),新疆商务总局在独山子钻凿第一 口工业油井,开新疆近代石油工业之先河。民国25~32年(1936~1943年),新疆地方政府与苏联合作,在独山子进行石油开采和炼制,独山子油矿成为当时与甘肃玉门、陕北延长齐名的三大油矿之一,原油年产量最高达7 321吨。民国32~38年(1943~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历了甘肃油矿局乌苏油矿筹备处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经管时期,采炼生产时断时续,产量时起时落。到1949年末,独山子油矿仅有150名职工,2 口出油井,日产原油3~5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克拉玛依石油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1950年9月30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合作创办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乌鲁木齐成立。翌年,公司在独山子开展石油勘探和采炼生产。1953年,独山子原油产量达到70 741吨,相当于解放前14年总产量的6倍。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苏联股份全部移交中国。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探井获工业油流。经扩大勘探,发现克拉玛依油田。1958年,为适应油田开发,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油田成为60年代初大庆油田开发以前中国第一大油田,原油产量1958年和1960年分别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22.7%和39%。克拉玛依市境内生产的原油,1958年已能满足新疆用油的需要,1959年开始东运入关,1977年突破300万吨。1978年后,一批新的油田和区块陆续投入开发,特别是百口泉油田的开发和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的开发,弥补了老油田的产量递减,使境内原油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1982年达到400万吨,1985年接近500万吨,1988~1992年连续保持在年产600万吨以上。
  民国25年(1936年)开始的独山子炼油工业,到1949年,只剩下两口蒸馏釜,日炼量3~5吨。1951年后,随着原油生产的发展,炼油工业不断增加设备,扩展生产规模。至1992年,已有独山子和克拉玛依2座大型现代化炼油厂。1992年7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合投资的新疆14万吨乙烯工程在独山子开工兴建。1992年,新疆石油管理局生产原油730.2万吨,加工原油359.8万吨,原油年产量在全国各大油田中连续3年名列第四。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克拉玛依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克拉玛依市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地记述了我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记述了各族人民为建设克拉玛依市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