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拉玛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9134
颗粒名称: 一、克拉玛依
分类号: F426;F127;F326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从1951年开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黑油山附近进行石油地质调查。在俄文资料中,黑油山被称为KapamЙ(即维吾尔、哈萨克语“黑油”的音译),译成汉语时,有的意译为“黑油山”,有的音译为“克拉玛依”、“喀热玛依”或“喀拉玛依”。
关键词: 克拉玛依 哈萨克语 黑油山 新华社 维吾尔

内容

从1951年开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黑油山附近进行石油地质调查。在俄文资料中,黑油山被称为KapamЙ(即维吾尔、哈萨克语“黑油”的音译),译成汉语时,有的意译为“黑油山”,有的音译为“克拉玛依”、“喀热玛依”或“喀拉玛依”。
  作为油田名称,曾使用过“黑油山油田”的名称。如1955年1月拟定的《黑油山地区深探钻总体设计》中所指的第一口井就叫“黑油山一号井”,同年11月25日《新疆日报》和11月26日新华社报道一号井出油消息时称:“黑油山油田第一口探井出油”、“黑油山油田第一口探井钻成。”在当时的所有正式场合和汉文文件中,都使用“黑油山油田”这一名称。
  195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赛福鼎·艾则孜来油田视察工作,建议按照维吾尔、哈萨克语的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同年5月11日,新华社宣布“克拉玛依地区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引起巨大轰动,从而使“克拉玛依”作为一个地名传播到国内外。此后有人认为“克拉”译音不准,曾改用“克热”,即“克热玛依”。直到同年9月5日《人民日报》的《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区》社论发表后,“克拉玛依”作为地名用字才完全固定下来。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克拉玛依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克拉玛依市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地记述了我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记述了各族人民为建设克拉玛依市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