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华茶倒灌交涉与《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7884
颗粒名称: 四、华茶倒灌交涉与《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
分类号: F812;F426;F832
页数: 22
页码: 212-233
摘要: 华茶倒灌,是20世纪初新疆与俄国贸易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俄商在其中严重侵害了新疆地方和民间私商的利益。两国为此交涉多年,并签订《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但直至帝俄崩溃,俄商这一非法贸易活动才告终结。
关键词: 外交部 外务部 新疆省政府 茶叶贸易 地方当局

内容

华茶倒灌,是20世纪初新疆与俄国贸易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俄商在其中严重侵害了新疆地方和民间私商的利益。两国为此交涉多年,并签订《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但直至帝俄崩溃,俄商这一非法贸易活动才告终结。
  中国自唐代开始,对茶叶贸易实行“官营征榷”,茶叶成为政府的专卖商品。销茶的课税,是国家财政中仅次于盐业的一项重要收入。清代新疆是陕甘官茶引地,商人贩茶,由甘州茶马司(简称甘司,驻兰州)纳课领引,转运天山南北两路。茶叶特别是砖茶是新疆少数民族生活必需品,销路广、获利厚。自19世纪中期开始,俄商利用获取的通商权益,插手新疆茶务,非法自关内私贩茶叶,洒卖新疆各地,侵夺清政府销茶专利。按近代历次中俄通商约章规定,俄商只准贩运中国土货出口,沿途不得洒卖私售。如违,即将该商货物全行入官。茶叶是中国土货特产,新疆为官茶引地,中商私贩尚被严禁,俄商更不得染指。在清政府和新疆地方当局的反复交涉及严厉查禁下,俄商公开自关内私贩茶叶的行径有所收敛,但暗地仍多有走私者。
  1891年,俄国开始修建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到20世纪初,铁路已延伸到新疆境外。俄商多从中国中南产茶省份直接采办、加工茶叶,经天津、上海等港口海运输出,或运抵俄国远东港口海参崴,或经苏伊士运河运抵俄黑海港口巴统、克拉斯诺沃茨克地方,然后经俄西伯利亚铁路西运、经高加索、中亚铁路东运至谢米巴拉金斯克和俄属中亚其它地区。其运费比经恰克图或新疆陆路运输费用低得多。在新疆贸易的俄商很快利用了这一便利,从境外向新疆输入中国茶叶,片茶不产之俄国开始向新疆“出口”茶叶,史称这一反常贸易为“俄茶倒灌”,实为“华茶倒灌”。
  实际俄商向新疆倒灌输入茶叶的非法贸易早已存在,新疆俄商中最有名的吉祥涌洋行,便是靠在伊、塔沿边私贩茶叶起家的。吉祥涌洋行的创办人是谢米巴拉金斯克的热木赞阿吉,19世纪70年代他为逃避兵役来到塔城,随后即在当地代俄国的一个大茶商瓦高(又译为沃高或瓦岗尼克)推销哈萨克族喜食的米心茶。瓦高在湖北汉口设有瓦高商行和制茶厂,在当地收购原料,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力加工仿制米心茶,川字茶砖等,出口运往俄属中亚各地,其中部分倒灌入中境,销往伊犁、塔城一带。新疆建省后,热木赞阿吉利用代销倒灌米心茶的积款开办了吉祥涌洋行。至20世纪初西伯利亚铁路贯通,俄商倒灌茶叶量骤增。俄国政府对此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规定凡倒灌入新疆之华茶,一律退还原先已缴纳的进口税款。新疆地方政府为维护主权利益,对倒灌华茶多方严加查禁。无奈中俄沿边数千里在在相通,防不胜防,查不及查。间有拿获者,又得俄领事庇护,或拖延交涉,或不予罚办,致使中方无法处置,“卒之耽延日久,迁就了结者十居八、九”。华茶倒灌渐习为故常,日甚一日,查禁大多网开三面,流于形式。如1904年初,伊犁绥定缉私局接连查获两起俄商违约私售茶叶案,人赃俱在,证据确凿,本该依约严办,但均以“下不为例”为辞,准其销售完毕而免于罚办,俄商茶叶走私倒灌更加盛行。
  1905年,甘司官茶局在清户部的支持下重返伊、塔,试办晋茶。为整顿茶政,维护官茶引地和官茶商利益,官茶局内自设巡丁,专办查禁私茶。同时新疆巡抚通令自1905年4月5日(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一日)起,再有私茶入境,各该局卡不再抽收税银,即将茶照章充公,一半入官,一半充赏。①各地对私茶的缉查日益严紧。1906年10月,塔城官茶号缉私巡丁查获俄商卡图和加自界外偷运入塔城砖茶6车,经讯明,这批砖茶系俄商自古城购得,不久前由塔城出口俄境,今又倒灌入塔城准备违约私售。官茶号遂将此案报塔城厅,要求“照约将此项砖茶充公”。同知刘文龙在请示巡抚联魁后,前往与俄驻塔城领事交涉。②“该领事初尚固执,当据约反复辩论,该领事辞穷,始婉言再三商恳,以该商事属初犯,求从宽罚办。将拿获之茶作为三分,以一分入官,以二分偿还俄商”。俄领事则同意中方要求:“由领事出示晓谕各俄商,以后运货不准无票冒行。再有犯者即照约罚办,不得援此案为例”。①
  在罚办的同时,新疆地方当局又采取相应措施,禁阻俄商运茶入境。巡抚联魁批令塔城同知袁运鸿“严禁俄茶倒灌”,伊犁将军广福也电令塔城参赞安成,“饬塔中俄局禁发俄商运茶赴伊(犁)洋票(执照)”,以堵俄商借口运茶经伊犁出口行沿途洒卖之实。②俄商运茶出口本有规定路线,主要集中在北路恰克图口岸。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河北等地道路不通,恰克图贸易受阻,俄茶输入锐减。俄国国内数处有乏茶之虞,中亚七河省缺茶尤极。于是驻京俄公使有俄商经新疆运茶回国之议,请由张家口改道哈密等处行走。清外务部复议后认为:“俄商由张家口运货经过哈密至乌鲁木齐回国,原属改道,既为便商起见,自难禁阻。如该商领有张家口运货执照,实系回国,中途并不销售,本无洋税可抽,祇应在入境、出境地方实力稽查,验销执照,以防中途售卖之弊。”③
  新省政府对俄商改道运茶回国之举十分顾忌,曾急电外务部:“乞大部婉为磋商,能以阻止不运以为上策,倘必难于竣拒,或援俄商贩土货回国不准沿途销售之例,阻其毋在中界开封发卖,俟出境再为售销,庶可保我自主之权,免致华商籍口。倘即此亦难于应允,务乞转咨户部妥筹办理。否则此禁一开,官茶商万难缄默”。①外务部复电却仍准俄茶改道:“依陆路通商章程准其放行,惟只准运出俄境销售,不得在新省境内沿途洒卖”。②于是俄商经新疆运茶回国成为合法。所贩华茶途经新疆,沿路私销洒卖防不胜防,给当地茶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及至恰克图商路畅通,俄商仍援前准经新疆运茶回国案,自塔城运茶入境,名为经伊犁出口,实则倒灌私销。今伊犁地方当局通令禁止华茶入境和禁发俄商运茶经伊犁出境执照,是依中俄通商条约的有关规定,废前准经新疆运茶出境暂行办法,堵华茶倒灌私销之“源”。上述堵“源”与议罚相结合,有力地打击了俄商在新疆的非法走私茶叶贸易。
  俄商对新疆地方政府的禁令并不理会,以为仍可象从前一样,只要茶叶运入中境,总可以蒙混私售得呈,故仍有大批华茶倒灌运入塔城。塔城中俄通商局遵令拒绝发给俄商运茶出城执照,通令倒灌华茶悉数退回,“既不准卖,又不放行”。③但境外俄商无视中方禁令,华茶仍源源倒灌流入,到1907年春夏,塔城已积压倒灌华茶3000多箱,计50多万斤。驻塔俄领往中俄通商局交涉,要求放行俄商运茶前往伊犁,被中方拒绝,遂电告驻京俄使与清外务部交涉。新疆地方政府也将禁止倒灌茶叶经伊、塔出口俄境之原委呈报清政府,中俄就此在北京展开交涉。
  经往返辩论,清外务部坚持约章内有中俄茶叶贸易规定路线,俄商不得经新疆进出贩运茶叶。驻京俄使璞科第便变换手法,提出俄商运茶假道之说,要求中方允许俄商借道伊、塔转运茶叶出境。并针对中方担心俄茶洒卖、侵占官引的顾忌,避开中俄通商约章中有关俄商不得在中境贩卖土货的罚办规定,声称愿先交保证金:“惟拟一办法,以免沿途私售之弊,俄商可暂出押款于塔城地方官,俟霍尔果斯税关电知经伊犁之茶斤照数放行后,再将押款交还该商,如此通融,两有裨益”。①对于俄方的这一非分要求,清外务部本应当即回绝,但外务部却将此推给新疆地方当局,允驻塔城俄领事就地与地方当局商办。9月,驻塔俄领事索格福接驻京俄使电,内称:“俄商先交押款假道运茶,(清外务部已)暂准照行”,遂前往塔城中俄通商局与参赞大臣札拉丰阿交涉。
  时新任伊犁将军长庚行至省城迪化,尚未抵任,札拉丰阿电咨往商。长庚“复函开列8条,令与俄领订立条约”。9月22日札拉丰阿以长庚所列8条草案,“与俄领事索格福往返熟商”,索格福对中方草案并无异议,惟提出“于第八条尾添入:脚户等如有沿途私行偷卖情弊,应将脚户从严罚办,于该俄商无干涉等语”,实际是要将替俄商运茶的中方脚户,也开入罚办之列。札拉丰阿草草于10月10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四日)与俄领画押钤印,互换草约,并将换约文本分咨甘督、伊犁将军、新疆巡抚、有关藩、臬及通商各道,另备换约一份专咨暂驻迪化的新疆新任尹犁将军长庚,转呈外务部备案。②
  当札拉丰阿尚与俄方进行谈判之时,驻塔俄领事即接连致函塔城中俄通商局“催索路票”,要求先行开禁,许积压的倒灌茶叶借道出境,“被(彼)此争论,几于决裂”。札拉丰阿对大批茶叶积压塔城也深为疑虑,认为“俄茶自去岁今春灌运到塔,经年累月既不禁之于入口之初,而徒靳之以出口之票,不但勾串华商偷卖可虞,且恐 而走险,必致不可收拾”。现在协议即将草签,俄方允“先交押款俄帖……,又由中国派人押送俄境”,遂饬中俄局“发给路票,每箱加帖封条,注明取道哈布塔盖、伊犁赴萨玛尔,沿途不准售卖字样”,暂准俄商运茶借道出境,一面将详情及与俄商所具甘结随换约文本同折“抄呈钧览”。①10月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一日),准首批倒灌茶叶390余驼驮、1300多箱,在缴纳押款俄帖19500余张(约合中银三万两)后,公开借道运往伊犁出境,同时致电伊犁将军广福放行。协议尚未正式签字,札拉丰阿即擅许俄茶借道。这一渎职和超越权限的作法,使俄商借道伊塔运茶在协议未正式成立前已既成事实。塔城厅同知袁运鸿对这种“章程尚未订妥,俄商遽敢不服阻挡,持票擅行”的行为很不满意。②
  对于札拉丰阿草签的换约,长庚接阅后认为俄领添入之条不能成立,中方脚户不应负俄商运茶沿途洒卖之责。即复电札拉丰阿,称“条约第八条尾开脚户私行偷卖等语不甚妥协,仍将原约发还,饬令与俄领事妥议,更正后自行咨呈大部”。札拉丰阿据此与俄领再行交涉,索格福一面“允为设法更正”,同时又称:“条约八条中于该(俄)国亦多妨碍,应请详加更订”。俟本领事“立定主意,再行商办,现在俄商运茶即照原订条约暂行办理”。时俄商运茶早已开禁,借道源源发运伊犁,札拉丰阿只得暂时放弃中方“更正”条约的要求,此后中方曾“屡经催文”,要求俄领事重开谈判,修订条约,索格福“总以主意未定为词”拖延。事阅近一年,仍无结果。不得已,札拉丰阿于1908年7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六日)将事情原委及双方暂定运茶章程“先行抄录,咨呈大部(外务部)查核”,并声明:“一俟领事立定主意,应如何详细更正,以期两有裨益之处,再为请示办理”。外务部复文,允许已经草签的《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暂准照行”。①
  章程甫经草签,积压在塔城的3000多箱倒灌茶叶即陆续依约起运借道出境。据档案记载,截止1907年12月,塔城俄领事照会移送俄商借道运茶案共4起,经塔城中俄通商局签发执照,准俄商借道塔、伊出境各类茶叶达3434箱,约合533500余斤,其中80%是紧压砖茶。中俄通商局依约收缴俄商借道运茶押款银44226两余。②中方要求取消惩办脚户一项也未得实现,脚户得与俄商货主共负责任。如1907年10月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一日)中方脚户噶布都什阿洪等所具甘结内称:“如沿途售卖茶斤,每箱茶赔还茶主俄帖八十张,又照中国例将驼入官”。③中方脚户对所运俄货并无任何处置权,惩治脚户显然是颠倒是非,庇护不法。
  新疆为官茶引地,《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不是一个中俄茶叶贸易章程,面是一个禁止俄商运茶在新疆走私的规定。围绕着防止俄商走私售茶和对违禁者的罚办,条约列出了8条,主要是二项:
  ——准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过境,其手续为在塔城入境接受查验,确有天津、张家口等处出口执照、并货照相符者准入卡借道。先交押款以示信用,中方签发过境执照,注明沿途不得私售。俄商运茶转运至伊犁口岸出境时,经验明货照相符者退还押款。
  ——倘有俄商运茶违约倒灌私销,按规定将茶叶全行没收入官,入境时所存一份示信押款,归中国公收。①
  对草签这样一个条约,伊、塔地方官员内一开始就意见相左,一些人认为此约“办法极为周密,……谅渠亦不至过施伎俩”。②而另一些以塔城同知袁运鸿为首的官员却对条约有保留,怀疑其中规定的“抽款并洒卖充公各节不知能否切实办到”。民间也强烈反对,闻订章程,纷纷“求顾引地”。③《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是在华茶倒灌成灾,大肆侵占官引权益,新疆地方当局已下令严禁俄商运茶入境的形势下草签的,其中同意对俄商运茶驰禁,准以“借道”之名重入中境,是中方作出的很大让步。也是俄方签约之最大所求。新疆地广人稀,哈、蒙等嗜茶民族游牧无定,地方稽查难周,俄商运茶取得合法入境,其违约私销必不能杜绝。中方凭借者唯有俄商承诺预交押款以示信用一项。此无先例,似可限制俄商运茶私销,其实不然。所谓示信押款,实际是俄国茶叶进口关税的转移,于俄商无涉。从1901年起,俄国海关开始征收茶叶进口税,凡中国输入茶叶,一律纳进口税。当茶叶运往塔城界外重又倒灌入中境时,俄国海关便退还前征进口税,俄商即作为示信押款,转交塔城地方当局,《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中也将俄商押款称为“俄茶例税”。倘俄商运茶违约在中境私销,即使押款归中,也于俄商无任何损失,而倒灌私茶却可在伊、塔获厚利,俄国官方鼓励俄商走私茶叶,侵占新疆官引权益的手段昭然若揭。
  俄商纷纷利用条约准运茶入境之条大肆走私,“百计营谋,每出绝大资本由我内地汉口各处贩运各色茶斤出口,或装入彼国货物内,……藉假道为名由塔尔巴哈台进口运来宁远,官中耳目难闻,不能查获,即在宁远发卖易货出口。即(使)查获,则以照章假道一语始终搪塞”,①并不在乎。俄领事也多方庇护,私销之茶“一经查出,费尽唇舌仅能办到运送出卡,沿途不得洒卖为止,从未肯遵照定章罚办”。②如1910年5月,有俄商坎铁尔走私红茶及小块砖茶数百箱由俄境倒灌入宁远私销,后被中方查获,“该俄商狡称由塔城进口,系假道之茶,并未沿途发卖,不得以私论”。中方不得不“任其来去自由,莫可理争”。③俄商运茶入境,又多方规避中方卡官查验,“不独不交押款,且不知会中官,无从知其数目。已经中官查知者,乃口称假道,任意填注数目”,敷衍领照启运,“其实私销不知凡几矣”。各贸易集散地俄商铺号,也“随处堆积茶块,彰明售卖”。④更有俄商沿途洒卖茶叶,至伊犁后装运他货,冒充茶斤原数蒙混出卡,骗取押款;或将茶叶用包裹由俄属邮政代寄宁远,私行销售。种种不法,舞弊营私,使《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成为一纸空文。至宣统末年,伊犁民间销茶已被俄商侵占大半,官茶边销量不及旧额十分之三。⑤
  同以往的一些条约一样,清政府之所以同意驻京俄公使提出的许俄商预交押款,借道运茶的要求,并签订借道运茶赴俄条约,其中最根本的用意是想通过这样一个禁止俄茶走私的规章,来限制和管理俄商,杜绝倒灌茶叶在新疆私自售卖,惩治不法,挽回利权。但在沙俄势力的不断扩张下,不仅条约得不到执行,且越禁越滥,俄商运茶私销更甚,倒灌成灾。这种主观愿望和实际结果大相径庭的怪事,是清代中国日益深化的半殖民地社会对外关系的特点之一。
  1910年,逢中俄《伊犁条约》及《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将届满30年,清政府拟修改两约章,电达沿边各督、抚、大臣、将军、都统各选派熟悉人员,专任调查有关约载通商各事宜,详考利弊报告外务部。新疆政府深感俄商运茶倒灌危害太大,“伏思伊犁汉、回、哈、蒙以茶为命,销路既广,利益实多。俄人百计营谋,无非欲以假道,肆其夹带倒灌之计。若不严定禁约,实于伊犁茶务大有影响。”①在《会议修改俄约调查报告表》中,新疆当局提出:“查假道运茶条约等暂准照行,该(俄)商人既不遵约办理,似应作为废弃。必假道于我新疆者,即于入境时收过境正税一道,出境时收过境子税一道。并请切实声明,如该俄商嗣后不遵约办理,一经中国查明,无论假道、私贩,均将货物全行入官,毋得异言”。②
  俄方开始即认为假道运茶条约“多有妨碍”,现乘改约之际,于1911年2月16日提出的六项议案中,公开要求准俄商在新疆各地贩售茶叶。3月14日,沙俄驻京公使廓索维慈又亲自到清外务部递交照会,提出俄商要有“在新疆、蒙古经营中国土产、特别是茶叶贸易的权利,以及此项贸易不受垄断和禁令限制”。③其中所谓不受垄断限制一项是对新疆设立“伊、塔茶务公司”而言;不受禁令限制一节当指《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同时,俄使向清外务部尚书邹嘉来等声称:“按照条约,凡由中国十八省运往俄国之茶,应准任便售卖”。外务部以中俄所订借道章程中有沿途不得洒卖相驳。俄使遂声明“章程系由一领事与地方官所订”,效力有限,终于明言欲摆脱章程限制。外务部答:“中国凡事遵守约章,……约内既并无准(俄商)在本地售卖(茶斤)之文,本部自碍难照允”。①《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看来还有限制俄商、保护利权的意义,新疆地方政府欲废之议只得搁置。条约中规定的准俄商假道运茶从中俄双方讲都非本意,俄方是在借口假道侵占伊、塔官引销茶利权,中方则力图以严密规定假道为辞禁止俄茶倒灌私销,所以中俄茶务交涉从不辩论“假道”,而只谈禁止俄商运茶在中境售卖。
  在沙俄的一再压力下,3月27日外务部复照俄使,被迫声明“中国政府于俄历正月十八日(2月16日)来照所开各节,并无异议”。即答应了包括准俄商在新疆各地自由贸易及贩销茶叶在内的全部六项要求,《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名存实亡不久。新疆爆发辛亥革命,局势动荡,大批茶叶乘间倒灌滥入伊、塔沿边,官引几乎被吞没。
  进入民国,局势稍安。时塔城参赞大臣毕桂芳对俄商运茶倒灌甚为不满,在当地华商的一致要求下于1913年1月通令禁止华民购买俄商倒灌茶叶,以保护官引利权。又饬令“俄商将所有华茶运往塔什干,并由俄领事出据:如果中途拆动,甘认罚”。②同时又规定:凡“俄商运茶经过塔卡,即由卡员检验签封,以杜私销”。③欲以前假道运茶条约禁阻俄商运茶倒灌走私。一时在塔城被扣俄商倒灌私茶达数千箱之多。塔城俄领事遂致电驻京俄公使,要求与外交部严重交涉。于是新疆茶务交涉在北京复起。俄公使在照会中声称:新疆准俄商运茶销卖,“此事业经前(清)外交部承认”,塔城所为“与约不符,请电饬驰禁”。至于《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为俄领事所订章程,尚未批准,并无效力”,时民国袁世凯政府正寻求俄的支持和援助,以“前外务部既无异议,此时碍难驳辩”为由,电饬塔城参赞开禁。①《议订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明告废止,俄商在塔城运销茶叶遂无限制,继而又有倒灌华茶转运省城迪化发卖。
  4月,新任塔城参赞汪步端抵任。为整顿茶务,以俄商运茶由塔城运销省城迪化为条约所无,率先禁止。5月,俄驻京公使照会外交部,要求准俄商运茶在新疆省城运销。内称:“新省不准倭高俄行将茶运(经)由塔城及黑伊尔齐斯河运新(疆省城),请转饬新督遵照光绪七年条约第十二条允准”。②6月11日,外务部电饬塔城准倒灌华茶在新疆省城运销。内称:“俄使迭来抗议,系据宣统三年解释条约六端第三条。该条内载:蒙古以及关外之天山南北两路各处,俄商民均行享用任便往来居住。买卖各国货物不得直接或间接征税以及垄断暨他项禁令限制等语。前外部既无异议,碍难再向驳更,新省与塔城事同一律,俄商运售茶品应暂勿干涉”。③塔城地方当局接奉外务部电令,甚感不解。遂致电省政府请示:“奉部示:暂勿干涉。不知暂字界说如何?有无起讫。至云暂而无不暂,势必惹起茶商之反对,是否权予变通,稍示限制,抑竟大队禁留,续听往来,务乞明白示遵,免滋疏误,盼祷速覆”。④6月24日,新疆省政府复电照录外务部电令原文,指示塔城地方遵照办理。俄商茶叶倒灌走私遂由沿边伊犁、塔城蔓延至新疆腹地省城。其间,有华商同盛和商号与塔城华俄道胜银行合资运销茶叶,于是新疆官茶引地又被华商染指。倒灌华茶在新疆的销量激增。仅据俄方有案可查的统计,1859年俄商倒灌入新茶叶为33普特;①1913年达11400普特(合37万多斤),②增长了数百倍。而未经统计和在沿边百里私相销售者更多于此。时人估计,仅塔城一区倒灌华茶每年销售价值在二、三十万两白银之多。③
  中国在新疆的茶引专利和华商在新疆的茶叶贸易受到俄商倒灌私茶的严重冲击。承办新疆茶务的官商合办乾益升茶局呈递长篇禀文,书陈利害,恳请政府采取措施抵制,挽回利权。禀文称:
  “驻迪(化)合作茶商乾益升谨禀宪台大人阁前。敬禀者为俄商显背条约,倒灌私茶。吁恳据约力争,以全引地而雇(顾)利权,除倒灌而严交涉事。查商号自光绪纪元承办引茶三十余年,共纳过课厘税银四百余万两。甘新僻处穷荒,久以茶款为大宗协饷。昨接塔(城分)号电称:‘奉都督电咨塔城参赞,内开民国二年六月十一日案准外交部午密电开,塔城禁售华茶,俄使迭来抗议,系据宣统三年解释条约六端第三条。该条内载:蒙古以及关外之天山南北两路各处俄商民均行享用任便往来、居住、买卖各国货物,不得直接或间接征税,以及垄断暨他项禁令限制等语。前外部既无异议,碍难再向驳更。新省与塔城事同一律,俄商贩运茶品,应暂勿干涉,仍希察看核办。外初四日印等因’。
  伏思俄人通商自应恪遵条约。民国立政尤需首重利权。查中俄运茶向不由甘新引地经过,自光绪三十三年始准假道伊塔。约内犹注明只能贩运回国,不得在中境内洒卖。在政府不过为权宜之计,讵俄商遂阴为倒灌之谋。旋准塔号缉获俄商米哈依鲁福及卡图和加等先后四案,均经呈请塔城厅照会俄领事分别处罚,押送出境各在案。兹据称宣统三年解释条约六端第三条系指各项土货而言,条内既注明除茶另有专条外字样。的系茶不在土货之内,虽孩童妇孺均能解明约中文义,即律师辩士莫能变乱约中明文。且我国向行引茶,并非俄国货物。华商犹有禁令,何况俄商。明是挟强邻之势以欺凌,要大部之词以恐吓。向犹暗背条约,今已显背条约。向只私行倒灌,今且公行倒灌。若不呈请转咨外交部执约固争,则得寸思尺之心。今日夺我引地,明日即夺我土地;今日霸我商务,明日即霸我商民。纵商号引地不足惜,将见引岸迭税归无着,引票空课归无着,引茶亡厘归无着,则甘新所恃为四百万之协饷者恐掷而尽成孤注矣。
  商号不揣愚妄,窃谓方今万国通商,莫不各有条约。若约为可凭,则口血来干证之,国际公法据理以争可也。若以约为不足据,则任意要求,势必疲于奔命。引地可夺,岂尚有不可夺者乎?利权可失,岂复有不可失者乎?此争引地即以争利权,争利权即以争国体。商号所以不能隐忍缄默者也。
  且俄商即已开例,华商不免效尤。……尤可虑者当兹俄商极力强争,华商犹复乘时排嫉,不顾外人籍口,转成同室操戈,无怪俄人急起直追,要求不已。诚恐鹬蚌相恃,渔人获利,不独于民无益,于公有损,且于边关大局更不堪设想矣。此不得不吁恳维持引人地以顾全大局之实在情形也。至谓商号引茶不济,固属责有攸归。前因运道不通,概将归化运驼截阻,亦属时势限制,莫可如何。现在伊、塔两岸已由商号分运,可恃无恐。商号尚存有茶数千,可以供支门面。所有归化阻止茶壹千余担,早电该号赶速运来,以资接济。……
  宪台明察几微,智周全局,万望迅赐转咨外部执约固争,以保引地而全利权。并咨塔城参赞取消新票,以存国税而维大局,则茶商幸甚,边关幸甚”。①
  在乾益升茶局和众茶商的强烈要求下,新疆地方政府电呈北京外交部,再次要求与俄使严重交涉,仍旧施行《俄商借道塔城、伊犁运茶赴俄条约》,禁阻俄商运茶倒灌。8月1日,外交部复电,内称:
  “究竟该章程能否照旧施行,应由(新、俄)双方察看情形办理。惟近日俄事交涉极形棘手,或藉小故彼欲走,举动极端挑衅。故伊、塔等处俄商运茶交涉,若再坚持,转恐别生枝节。迭经俄使诘问,均未正式答复,诚恐慰窒。设再不解决,此事自未便提议。此中为难情状,当能见谅。如俄商仍拟必须赴新,希饬交涉员就近与俄领交涉,应如何稍示限制,统希察核见复为盼”。②
  当时中俄正就外蒙古问题激烈交涉,俄方不断施加压力,欲迫使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分裂中国。故对于新疆华茶倒灌一案,外交部在言明苦衷后,希望由新疆就近与俄领事直接交涉,而且划定了只可“稍事限制”的基调。新疆方面本此意决定不再强阻俄商运茶在新疆运销。10月,塔城俄领事照会地方当局,声称“伊奉有俄公使明文;中国政府已准俄商在新疆各处售茶”。塔城俄商遂蜂拥强行运茶进省。中方局卡“未便强阻,恐起交涉,只得放行”。①11月10日,省政府通令伊犁也放行倒灌俄茶,以示通融②禁阻受挫,塔城地方又提出开放华商茶禁,以华商运茶来抵制俄商运茶倒灌。呈文称:
  “为今之计,若欲挽回利权,极应速驰(华商)贩运私茶禁令,通饬各处华商运茶来新疆,南北两路一律畅销,并可加收茶税以助军饷之不足,惟暂时俄商无税,应减税则籍以维持商业。又查俄商卖茶不肯赊欠,无现银者自难望其获利,华商运来之茶全恃赊欠,以期速售而取利较厚,凡属小本经营均可便沾微利,同一茶也,同一价也,而此赊与不赊之中已可抵制俄商,况运茶者陆续来新,其价必渐低落,俄商贩茶不获厚利自不能与我争衡,将必改图别业,此不禁而自禁之法也。至于乾益升亦准其在新照售销茶,同力合作使之各不偏祜。如此办理,既可挽回已失之利权,又可省却意外之交涉,诚一举而数善备,实为新疆商民之幸福。亦即吾华商战之权谋,利在表决实行,自能速收效果。……除呈报外,相应备文函请署长电鉴,禀商都督,速赐咨行外交部发表施行,以挽利权而免交涉”。③
  经省政府请示北京财政部,先准新疆于官湖茶以外,增加开放晋茶,听任南商、晋商运茶接济新疆。新疆外交公署则从维护国家利权出发,仍力主禁阻俄商运茶倒灌入新。在致外交部的呈文中,外交公署认为:现虽正值“中俄签约①之际,应仍遵照前次部电暂勿干涉……。惟新疆茶务实为国税收入之一大宗,俄商在新既有免纳税课约章,若任其贩运自由,不独损茶税上一大利权,即将来各种土货外商皆可随意贩运,华商生计夺取无遗,边局前途何堪设想。究应如何办理之处,除呈本省都督、迳呈外交部并民政部外,理合具文呈请钧部、都督鉴核示遵”。②
  11月,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关于外蒙古问题的交涉暂告一段落,新疆茶务交涉重又提上日程。11月29日,外交部致电新疆政府,拟与俄方就新疆茶务另订专章。电开:
  “近年俄商运售华茶,漫无限制。前订运茶假道章程,俄使坚称无效,自应另订专章以资遵守。本部现拟向俄使提议,应如何议订办法于国课商情两无妨碍,希察核为要妥筹详复外”。③
  新疆省政府立即饬令外交公署、省国税筹备处、财政厅等酌议妥帖办法。12月,新疆省政府电复外交部抵制俄商运茶倒灌办法,内称:
  “北京外交部钧鉴:沁印电悉。假道运茶章程俄使既不承认,夫华茶系中国土货之一种,仍祈照约禁止洒卖。倘改成俄茶,即应照光绪七年改约第十六条分别照上等茶值百抽五之例办理,入境时收正税一道,出境时收过境子税一道,庶国课商情两无损失,并拟开放茶商乾益升专卖之禁,俾华商均能贩运藉筹抵制。再新疆俄人商务近实兴旺,凡百货物如能依改约第十二条一并议定税则,将免税之例废弃,不独省无限交涉,亦收回绝大利权。至应如何厘定税率之外,仍乞毅力酌夺,谨复”。①
  惟与俄方交涉各项新疆茶务办法终需时日,且不能预定结局。而开放新疆官茶引地,鼓励关内华商经营新疆茶务,则可收立时抵制之功效。所以在电请外交部与俄使交涉的同时,新疆省政府又电请进一步开放华商运茶:“今欲挽回利权,应速驰贩运私茶禁令。通饬各据华商运茶来新,南北两路一律畅销,抵制俄商。乾益亦准在新照旧销茶。如此办理,既可挽回利权,又省意外交涉”。②1914年1月3日,北京财政部复电,准开放新疆官引茶地,在前官湖茶与晋茶之外,全国各处华商均可在纳税后一体运茶赴新疆贸易。自此,从清统一新疆后中央施行了150多年的新疆官引销茶,为抵制俄商运茶倒灌而被迫放弃了。财政部电开:
  “查新省食茶前据该省国税厅筹备处电请在塔城地面将晋商所运晋茶与乾益升官茶一体照章收税等情,当经本部核准电饬遵办在案。嗣后各处华商运茶赴塔城等处一经遵章纳税。自可与官茶一体售销,以便民食”。③
  外交部与驻京俄使关于新疆茶务的交涉果然艰难。俄公使以光绪七年条约第十二条所载:中国伊、塔各处准俄民出入贩运各国货物一语,遂指中国茶叶亦在土货之内,俄商可任便洒卖。经外交部再三驳复,俄使又以俄商由俄境运来茶叶准在伊、塔各处发售为请,当经外交部照复所请:由俄境运来茶叶,如果在俄境所产,准在伊、塔各处发售,不得以华茶运回俄境仍复运伊、塔发售。现在俄商由俄运来各茶系由汉口采运,在俄另加制印有俄字,惟究不能不认为俄茶,万难阻止。④此后新疆省政府又“迭经函准外交部复称:据伊、塔运茶专章与俄使严重交涉,并拟提议更订售茶新章,彼此遵守等语。惟事关国际,急切尚未能解决”。①
  新疆地方政府也就禁止俄商运茶在新疆洒卖与驻迪化俄领事反复交涉。3月12日,省外交公署照会俄方,内称:
  “上年(1913年)开放俄茶一次,原系通融办理,当时俄(驻伊犁)领致广(禄)镇边使电,业已声明嗣后再不准俄茶入伊。此次俄商复运茶进口,自未便听其洒卖,希据俄领前电,由特派员与俄领交涉,仍令照章押款运出。至售茶专章商定需时,遇有俄茶私运进口,仍应照向章禁阻等因。奉此,查近来贵国商人由各口运茶来新,经各属查报请照约罚办者诚不一而足,均经本特派员再三开导。和平了结、尊重帮交,想为贵领事所共谅。惟俄商运茶之事,日来日多,在此间县知事暨各税局委员均执部电约章以相争,而本特派员将亦无词以卸责。兹奉前电。唯有照请贵领事转饬各商将茶叶一项暂缓运新,俟售茶专章两国政府商定颁布之日再行照办。贵领事素敦睦谊,知必有以见原也。为此照会俄领事官迪”。②4月8日,俄方复照拒绝了新疆外交公署的提议。认为:
  “天山南北两路准俄民任便贸易暂不纳税并准俄民出入贩运各国货物。茶叶系中国土产,自不能出货物之外,况此系旧约所载,本国政府遵照施行甚称合宜,如谓俄商任便贸易之条另行改变,禁止俄民在新贩运茶叶,则本领事尚未奉到本国政府命令,应请遵照光绪七年中俄改订条约第十二条办理施行”。①
  5月,伊、塔茶叶供应不足,驻伊俄领声称有俄“自制茶砖,请准运入中境销售”。新疆省政府议定:“其由尼堪卡运进砖茶一次,原系通融办理。当时(驻伊)俄领致广(禄)镇边使电,业已声明嗣后再不准俄茶入伊。此次俄商复运茶进口,自未便听其洒卖等因。自应仍遵照饬许国桢坚执俄约前电阻止。若谓自制茶砖,则俄国并不出茶,何能自制?……除电许国桢遵照办理外,特此电请钧部与俄使严重交涉,并速订运茶专章,以便遵行而杜争执为盼”。②经伊犁当局与驻伊俄领反复交涉,俄方同意暂不准俄制茶砖进口新疆销卖。5月23日,新疆省政府通令:“俄茶来伊销售一案,(伊犁)署使与俄领交涉数次,始幸就我范围,暂不准进口销卖。惟望华茶早日运伊接济民食,以杜外人乘机潜运,夺我利权。……俄茶入口销售既经阻止,仰虞饬迪化商会暨乾益升茶号赶紧运茶赴伊接济民食,以杜外人乘机潜运,是为至要”。③
  在此其间,新疆省政府又多次咨呈外交部,催促与俄订立运茶新章。“查俄人运茶进口日甚一日,若不速定办法,恐利权尽失终难挽回”。④至6月,中俄北京茶务交涉搁浅。俄驻迪领事照会省外交公署:“本领事倾奉本国驻北京公使来文内开:俄商在新疆贩运茶叶,两国政府尚未订有专条,应仍旧照行。除将来文照抄附送查照外,相应照请贵特派员转呈新疆都督知照”。⑤随后,新疆省政府也接奉外交部电,内开:“现在茶章未经议定,塔茶只能通融放行”。①7月21日,省政府被迫同意俄商倒灌茶叶仍在全省行销。批文称:“俄商本无在新贩茶约章,惟近来屡次纵权,势难阻遏,只好暂照旧行”。②民国初期新疆省政府禁阻俄商倒灌茶叶在省内运销的努力,宣告失败。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疆与苏俄的贸易基本中断,沿边华茶走私倒灌也相应停止。随着关内与新疆贸易的不断发展,官引恢复,内地茶叶输入新疆的数额激增,又间有俄商插手由内地贩茶入新销售。新省政府为维护销茶利权,重申禁止俄商在中境贩销茶叶。1919年12月,有俄商洋行自京、津经蒙古草地贩运大宗茶叶来新销卖,伊犁、迪化各商会纷纷“呈请取缔”。省长杨增新据此电呈北京外务部,称俄商“由归化、古城一路运来大宗茶货,实属有违约章,万难准其销售”。③并在全疆通令禁止俄商贩销茶叶。自此,新疆华茶倒灌走私的历史,随着帝俄势力的崩溃而结束。

附注

 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古城税务分局委员佘鹤年呈文》。;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新疆巡抚联魁致外务部电》。; 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六日《新疆巡抚联魁为俄商卡图和加无票私自运茶一案已结事致外务部电》。;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塔城厅袁丞运鸿电呈新疆巡抚联魁文》。;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一日《外务部电》。; 光绪二十九年五月二日《新疆巡抚潘(效苏)详呈俄商贩运私茶情形文》。; 光绪三十年二月十四日《新疆巡抚札文》。;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十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札拉丰阿呈新疆巡抚联魁文》。;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六日《外务部署伊犁将军广福电》。; 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六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札拉丰阿呈文》。;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十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札拉丰阿呈新疆巡抚联魁文》。;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塔城厅袁丞运鸿电呈新疆巡抚联魁文》。; 宣统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伊犁中俄通商说帖》。;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十日《新疆巡抚联魁致塔城厅同知袁运鸿札文》;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二日、九月二十五日、十二月十九日《俄驻塔城领事索科福照会》。;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一日《中商脚户噶布都什阿洪、穆萨阿洪所具甘结》。;《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第362—364页。另见本书附录。;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十日《新疆巡抚联魁致塔城厅同知袁运鸿札文》。;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塔城厅袁丞运鸿电呈新疆巡抚联魁文》。; 宣统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塔城中俄通商说帖》。; 宣统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伊犁中俄通商说帖》。; 宣统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宁远县中俄交涉说帖》。; 宣统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塔城中俄通商说帖》; 《宣统政纪》卷五十三,第28页。; 宣统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伊犁中俄通商说帖》。; 荣霈、张绍伯《新疆会议修改俄约调查报告表》,税务九,茶税。;《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3卷,第224页。; 宣统三年二月十四日《外务部不准俄商在西北路售茶交涉案》。; 民国二年一月《外务部交涉节要.俄商在塔城售茶案》。; 毕桂芳《塔尔巴哈台调查录》载《西北杂志》1913年第3期。; 民国二年一月《外务部交涉节要.俄商在塔城售茶案》。; 民国二年五月十四日《新疆省外交公署关于俄行运茶入新一案致塔城外交局的函》。; 民国二年六月十一日《外务部致新疆省政府电》。; 民国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塔城参赞致省政府急电》。;《苏中经济关系概要》第163页。;《苏联与新疆省的贸易》,载《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8辑。;《塔尔巴哈台调查录》,载《西北杂志》1913年第3期。; 民国二年七月十一日《驻迪化合作茶商乾益升号禀文》。; 民国二年八月一日《外交部复新疆迪化都督电》。; 民国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塔城参赞大臣致省政府电》。; 民国二年十一月十日《新疆省政府致伊犁镇边使江电》。; 民国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塔城交涉员关于开放华商茶禁一事致省外交公署的函》。; 此指1913年11月关于外蒙古的《中俄声明》。; 民国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新疆省外交公署呈外交部、本省都督文》。; 民国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外交部致迪化都督申密电》。; 民国二年十二月《新疆省复外交部电》。; 民国二年十二月《新疆省致财政部电》。; 民国三年一月三日《财政部致新疆民政长咨文》; 民国三年一月三日《新疆省政府饬外交公署令》。; 民国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新疆民政长饬外交公署令》。; 民国三年三月十二日《新疆省外交公署致俄驻迪化领事官迪雅阔夫照会》。; 民国三年四月八日《驻迪化俄领事致省外交特派员照会》; 民国三年五月十四日《新疆省都督兼民政长致外交部电》。; 民国三年五月二十三日《新疆行政公署令》。; 民国三年六月十一日《新疆省都督兼民政长致外交部电》。; 民国三年六月二十一日《俄驻迪化领事致省外交特派员照会》。; 民国三年六月三十日《杨增新关于奉外交部电准放塔城俄茶一事给交涉署的饬令》。; 民国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杨增新关于俄商贩茶仍照旧行一事的批文》。; 民国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杨增新致外交部电》。

知识出处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3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1600—1990)》一书是一部有关新疆对外经济关系史的力作。全书依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对17世纪初以来长达近四百年的新疆对苏(俄)贸易历史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既从宏观上叙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和变化,又以具体史实为依据,认真地探讨和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的性质和特点;既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新疆历史研究著述,又在当今新疆对前苏联各国贸易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外对新疆与苏(俄)贸易缺乏系统研究的空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