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博乐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77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变化
分类号: F426;F326;I267
页数: 4
页码: 617-620
摘要: 清代以前的博乐人口状况,史无记载。
关键词: 哈萨克族 策妄阿拉布坦 乌鲁木齐市 维吾尔族 汉族人口

内容

清代以前的博乐人口状况,史无记载。
  康熙二十七年(1688),策妄阿拉布坦率部众5000移驻博罗塔拉。不久吐尔扈特首领阿玉奇的女儿与策妄阿拉布坦成婚,率众1.5万来博罗塔拉。乾隆二十三年(1758),兆惠奏请获准派兵500名驻博罗道都托罗垓。
  乾隆二十九年(1764)派333名察哈尔官兵屯驻博乐。乾隆三十二年(1767)分居博乐的察哈尔官兵(右翼)918人。
  民国15年(1926),有人口6837人。
  民国28年(1939),有人口8281人,其中,汉族1936人,蒙古族1629人,维吾尔族1372人,哈萨克族3275人,回族42人,俄罗斯族27人。
  民国30年(1941),民国政府人口调查时,有人口2129户、14036人。其中,蒙古族514户、3391人,哈萨克族1219户、6218人,维吾尔族206户、3589人,汉族161户、755人,俄罗斯族11户、46人,塔塔尔族6户、26人,乌孜别克族3户、20人,回族4户、22人,锡伯族4户、16人,柯尔克孜族1户、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博乐的人口增长较快。据资料记载,1950年有人口3880户、16962人,其中,一区(今乌图布拉格乡、青得里乡)1455户、6170人;二区(今小营盘区)1100户、5091人;三区(今达勒特乡、贝林哈日莫墩乡)1325户、5701人。1958年3月接收伊宁市移民100户,乌鲁木齐市移民1000人。1959年从湖北省红安县和江苏省江阴县,1960年又从湖北省郧县分批迁进部分支边青壮年。1961年从乌鲁木齐市铁路局、军区后勤工程处、畜牧厅奶牛场下放大批职工。兵团农五师迁入本境,汉族人口有较大增加。1966年冬,从河南、四川、甘肃、山东等地自愿支边来的计4736人,截至1967年,博乐市汉族人口比50年代初期增加近5倍;维吾尔族60年代初从南疆迁来一批,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哈萨克族因其中的苏侨于1956~1959年陆续回国,人口有所下降。
  1985年底,博乐全境有31088户、137336人,其中,城镇7850户、29996人,各区、乡(场)共计15638户、72815人,境内农五师6个团场7600户、34525人。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博乐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志上限追溯至1764年,下限断于1985年,介绍了博乐市的建置、沿革;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城乡建设、农林牧业、工业、经济;文教、广播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